李順希
夜里,八點多,正是小山村用電的高峰期,因此,青瓦木屋下的一間小臥房里,燈泡顯得昏黃。昏暗的燈光下,一桌四椅,人們在打撲克牌,正在分享白天勞作之后的美好休閑時光。這“人們”,是我年輕的父母以及我們的友好鄰居。除了他們,還有我、我的妹妹以及我們鄰居的兒子。我們幾個小孩兒,一會兒聚在沒拉蚊帳的小木床上打鬧,一會兒又安寧地靠在父母坐的木椅邊靜靜地看他們手上的牌。
“一起來聽我爸從城里新買的磁帶吧。”倏地,鄰居的兒子跟我們提議道。
那時,我們家什么家電也沒有,連長城牌電風扇也是后幾年的事;那時,鄰居家比我們寬裕,有長城牌電風扇以及一臺錄音機(好像產自上海)。
很快,我們聽上了新的磁帶,新的歌曲。并且,我立刻被其中一曲吸引了,盡管不知道唱這首歌的人是誰: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
長得好看又善良
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辮子粗又長
……
我特意站在錄音機跟前仔細聽,并且聽到我們鄰居家的男主人(我管他叫方滿滿,方,是他的名,滿滿,相當于叔叔的意思)也隨性地跟唱起來:“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不用回頭看,他的心思肯定還在他手上那副撲克牌上。
……
謝謝你給我的溫柔
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
“那個年代”,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我在想,然而想不明白,那個年代或許太飄渺太遙遠,畢竟我還小。那年,我只十歲。
在燈光絢爛的KTV包間里,我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在相互遞送麥克風——他們已唱開了。我還沒開唱——我在等人。他們唱近半小時后,我等的人來了。他也是我的同學,工程碩士,比我們早些畢業(yè),因此比我們早些工作。因為是周末,所以他才有時間赴約與我們短暫相聚。我很珍惜這樣的短暫相聚,要知道,讀書時,我們?yōu)楸舜说脑囼灤虼蛳率?;周末時,我們一起去上海動物園,席地而坐,沐浴陽光。我和他合唱了一曲張雨生的《大海》,感覺,酣暢淋漓。
“咦,這首歌誰點的?”一師姐坐在沙發(fā)上伸長脖子探問。
我用深情的聲音告訴她:我點的。
我唱的正是那首《小芳》。我為何點唱《小芳》?或許,在內心深處,依然向往著有這樣一個姑娘,可以讓我對她說:謝謝你給我的愛和溫柔??墒?,從師姐的探問中,我發(fā)覺,他們似乎覺得這歌選得太老了,從而覺得我也老了。然而,毫無辦法,我仍堅持把它唱完了。
那年,距我第一次聽《小芳》已十余年了。
而今,就在前段日子,在央視音樂頻道,我又聽到《小芳》了,這種情況,我不會換臺的,我一定會欣然聆聽。此外,電視里《小芳》的原唱李春波先生的形象,樸實依舊。
忽然,我覺得,有時的聽歌,不僅是聽歌,更像是聽歲月。因為,今年春節(jié)的回家,我們的友好鄰居將從村里搬到村外,在海南打拼多年的他(方滿滿)正在建造一所漂亮的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