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楊
(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shè)計院,湖南 長沙 410008)
?
行人交通流模式與路段性能評估方法研究
袁佳楊
(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shè)計院,湖南 長沙410008)
雖然擁有私家車的居民數(shù)量日益增多,但是步行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統(tǒng)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解決行人出行中的交通問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借鑒已有的相對比較成熟的機動車交通流的相關(guān)理論,對行人交通流的特點進行研究,定義了交通流量、人流密度、步行速度3個參數(shù),介紹了行人交通流模式的10個步驟,作為后續(xù)深入研究的參考。
;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量;人流密度;步行速度;行人交通流模式
如今路網(wǎng)密布,交通出行方式種類繁多,無論是汽車、火車、飛機、輪船、高鐵出行還是其他的出行方式,無論是長距離出行還是短距離出行,終究免不了步行。
隨著外來人口的遷移和城市格局的變化,許多城市人口密集,街道兩側(cè)商販占道嚴重,中心地區(qū)交通秩序混亂。上下班高峰時段,行人眾多,擁擠不堪。已有調(diào)查資料表明,步行約占我國總出行量的43 %,大型城市中比例約為52 %,而中小城市的比例高達62 % 以上 。目前,我國步行交通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行人過街安全保護設(shè)施不健全,人車相互干擾。
2) 交叉口信號配時不合理,交通管理疏導力度不夠。
3) 部分交叉口過街天橋形同虛設(shè),闖紅燈現(xiàn)象嚴重,行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意識淡薄是影響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筆者通過對行人交通流和機動車交通流的對比分析,旨在解決城市中行人交通問題以提高道路通行力[1],提出了相應的方法步驟。
1.1行人交通的基本特點
相對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出行,步行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步行路線和步行位置,而且步行者所占空間較小,通達性較高。行人過街時交通事故頻發(fā),一方面是由于日益增多的機動車輛,另一方面是因為行人過街時的主觀能動性和隨意性較大。
1.2行人自由流步行速度分析
步行速度為行人單位時間內(nèi)行進的距離,一般用m/s,m/min或km/h表示[2]。通常情況下,使用電子秒表對行人過街時間手動觀測。平均自由流行人步行速度Spf從行人的角度評價城市街道路段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
結(jié)合在下游邊界交叉口處引起的延誤和沿該長度路段步行所需的時間,行人自由流行走速度是沿該路段行走速度的合計測算。因此,它通常比平均步行速度慢。行人的行走速度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得到。
(1)
式中:STp,seg為通過該路段行人的行走速度,m/s;L為路段長度,m;Sp為行人步行速度,m/s;dpp為平行于該路段步行時的行人延誤,s。
研究表明,步行速度受行人的年齡和人行道等級(6級)的影響。如果沿著主路段行走的0%到20%的行人是老年人(即65歲或以上),平均自由流步行速度采用1.34 m/s的推薦值。如果行人的20%以上是老年人,宜采用1.01 m/s的平均自由流步行速度推薦值。另外,每增加10%的老年人則減少0.09 m/s的步行速度。
1.3行人步行空間要求
當行人沿著人行道行走時,行人對將他們和其他人以及障礙物分開的間距很敏感。作為行人沿人行道行走時評估路段性能的一個指標,平均步行空間依賴于有效的人行道寬度、人流率和行走速度。
行人在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情況下對空間的要求有很大區(qū)別,為了避讓前方障礙物,當步行者以正常速度行走時,會在前方預留一個安全空間以適應自己的反應時間。
道路上的人流和車流形成了交通流,交通流定性和定量的特征,稱為交通流特性[3]。借鑒機動車交通流特性,可以使用交通流量q、步行速度u和人流密度k這3大參數(shù)來表征行人交通流特性,它們?nèi)咧g的關(guān)系為:q=ku[4]。
上式稱為交通流模型,它表示的是一種三維空間關(guān)系。為研究方便起見,常用二維的速度-流量模型、速度-密度模型[5]及流量-密度模型來表示兩兩之間的關(guān)系。
2.1交通流量
根據(jù)城市規(guī)模和人口數(shù)量的不同,結(jié)合各路段人口密集程度的差異,人行道寬度往往沒有固定的標準。因此行人交通流量定義為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單位寬度道路上的實際行人數(shù)量,單位為 p/(s·m)或 p/(h·m)。
2.2人流密度
參考流量定義,將行人交通流密度定義為,在某瞬間單位面積上存在的行人數(shù),該參數(sh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行道上行人的密集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2)
其中,k為人行道上行人交通流密度,p/m2;N為人行道上某一瞬間行走的行人數(shù),p;L為人行道長度,m;W為人行道寬度,m 。
2.3步行速度
為了研究性別、年齡、時段差異與行人步行速度的關(guān)系,筆者以西安市科技一路與唐延路交叉口的實際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為參考進行分析總結(jié)。
1) 以性別為依據(jù)進行分類,得到表1數(shù)據(jù)。
表1 不同性別行人過街速度統(tǒng)計性別過街速度/(m·s-1)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樣本容量男2.120.871.5185女1.830.921.4485
從表1可以看出,男性的平均速度比女性大,最大速度比女性大,而最小速度比女性小。雖然男性身體素質(zhì)比女性好,在身體條件上占優(yōu)勢,但是精神上容易自由散漫;女性在著裝、鞋襪上的限制會對步行速度造成一定的影響??傮w來說,女性的速度波動范圍要小于男性。
2) 仍以西安市科技一路與唐延路交叉口實際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做為參考,以年齡為依據(jù)進行分類,得到表2數(shù)據(jù)。
表2 不同年齡組行人過街速度統(tǒng)計年齡組過街速度/(m·s-1)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樣本容量青少年2.121.221.5390中年1.830.971.3860老年1.410.741.0645
不同年齡的行人,身體狀況上差別較大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在逐漸退化,因而步行速度在呈現(xiàn)下降趨勢。表2數(shù)據(jù)顯示,青少年平均速度最高;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步行速度遠低于其他兩組的平均值。
如今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所占比例在逐漸增大,解決好老年人安全過街問題,才是減少交叉口人車沖突的關(guān)鍵。
3) 以時段為依據(jù)進行分類,得到表3數(shù)據(jù)。
表3 不同時段行人過街速度統(tǒng)計時段過街速度/(m·s-1)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樣本容量06:00—08:002.391.151.576511:00—13:002.060.891.375517:00—19:002.311.091.5265
從表3可見,由于早上和晚上上下班人流較為集中,早高峰和晚高峰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要高于午高峰,早高峰的平均速度略高于晚高峰。所以,交叉口應合理調(diào)整綠信比以適應早晚高峰的人流,避免行人與機動車的沖突。
該部分介紹了就其對行人服務而言,評估城市街道路段性能的方法。該方法集中對兩側(cè)都有信號控制或雙向停車控制邊界交叉口的路段進行分析。從行人角度來看,城市街道路段的性能需分別對街道的每一側(cè)進行評估。
行人方法是通過在路段服務水平[6]的決定作用下達到頂點的一系列10個步驟實現(xiàn)的。這些步驟在圖1中有所說明。
行人方法的第6步(確定連接路段行人服務水平分數(shù))和第7步(確定連接路段服務水平)可用作基于連接路段的行人服務評價的一個獨立的過程。它具有數(shù)據(jù)更少的優(yōu)勢,比全部10個步驟的方法更簡潔。當機構(gòu)正在對大量的道路進行全網(wǎng)評價的時候,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該方法提供了多種就其對行人服務而言,評估路段性能的措施。每一個措施描述了行人沿該路段遠足的不同的方面。其中一項措施就是服務水平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是典型的行人對整體路段行走經(jīng)歷感官的指標。第二項措施是沿路段行駛的平均速度。第三個措施基于概念“流通領(lǐng)域”,它代表了可供行人沿路段步行的人行道的平均數(shù)量。表4提供了步行空間的定性描述,它可以在流通領(lǐng)域方面評估人行道的性能。
圖1 城市街道路段性能評估步驟
表4 步行空間定性描述步行空間/(0.093m2·p-1)隨機流排流說明 >60>530能夠在所需的路徑移動,不需要改變運動>40~60>90~530偶爾需要調(diào)整路徑以避免沖突>24~40>40~90經(jīng)常需要調(diào)整路徑以避免沖突>15~24>23~40通過速度和通行能力來限制較慢的行人通過>8~15>11~23速度限制,非常有限的通行能力來通過速度更慢的人≤8≤11速度嚴格限制,與其他使用者經(jīng)常接觸
表4的前兩列表示流動狀態(tài)的靈敏度。隨機人流適用于典型的大多數(shù)路段,排流適用于具有信號邊界交叉口的短路段(例如市中心區(qū)域)。
無論交通如何發(fā)展,步行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解決好行人和機動車之間的沖突是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關(guān)鍵之一。筆者以機動車交通流理論為依據(jù),定義了行人交通流流量、人流密度和步行速度3個參數(shù),還介紹了行人交通流模式的10大步驟。
本文以西安市科技一路與唐延路交叉口實際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為例,分析不同性別、年齡、時段等因素對行人過街速度的影響,并以此為依據(jù)提出相應改善措施。
相比于國外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研究,我國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不僅需要相關(guān)理論的豐富和完善,還需要依托大量的試驗、觀測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仿真模擬。交通流理論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道路通行能力理論的分析研究中來,以提升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本文只是對其中的一個方面行人交通流通行能力進行了淺析,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和驗證。
[1]任福田,等譯,美國交通研究委員會專題報告:道路通行能力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2]徐吉謙.交通工程總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王殿海.交通流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熊列強,王富,等.混合交通流參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7):97-99.
[5](美)丹尼爾L鳩洛夫,馬休.丁休.交通流理論[M].蔣璜,任福田,肖秋生,等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
[6]任福田,等.道路通行能力手冊(美1985年版)[M].北京: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
2016-03-24
袁佳楊(1978-),女,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橋梁工程設(shè)計以及交通工程設(shè)計與規(guī)劃。
;1008-844X(2016)03-0198-03
;U 49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