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英?曹艷
湖南省永興縣朝陽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在 “鄉(xiāng)土教材”中,讀到關于大布江拼布繡的內(nèi)容,覺得很有趣。大布江拼布繡是永興縣的一種特別的手工藝,是湖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真正了解拼布繡的本地人卻很少,學習這種古老工藝的人更少,拼布繡面臨失傳的危機。同學們覺得自己有責任行動起來,主動走近拼布繡,保護并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工藝。
尋找拼布繡
拼布繡是什么樣子呢?“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學們決定自己去尋找、接觸身邊的拼布繡,感受這種民間藝術的魅力。
老師告訴我們,拼布繡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起源于漢朝,盛行于明清及民國時期,是一種流行于民間的原生態(tài)造型藝術。永興的現(xiàn)代大布江拼布繡在秉承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上,借鑒其他藝術種類的表現(xiàn)方式,采用現(xiàn)代美術設計理念,加入了現(xiàn)代生活元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聽了老師的介紹,我對大布江拼布繡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真想近距離接觸拼布繡。
——五年級 曹司晨
在永興,很多人聽到拼布繡也許會感到陌生,但說到口水兜和肚兜,幾乎人人皆知。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對這些東西尤其熟悉。那個時候,拼布制品是湘南一帶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但到了現(xiàn)在,這門古老的藝術卻幾乎失傳,民間的拼布繡藝人已寥寥無幾。
——六年級 張 欣
我向外婆問起拼布繡,她告訴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布江、龍形市、七甲、柏林、洞口等鄉(xiāng)鎮(zhèn)有大量拼布繡藝人。她們用碎布邊料拼出口水兜、小肚兜、煙袋、鞋、帽、鞋墊等,自給自足,還把多余的手工制品拿到集市上賣,用以補貼家用。改革開放后,農(nóng)村的人出外打工,拼布繡技藝就逐漸失傳。
外婆拿出她保存了幾十年的拼布繡制品:拼著花草蟲魚的口水兜,拼著蝙蝠、繡著“長命富貴”字樣的小肚兜,還有各種各樣的鞋墊……這些拼布繡制品是外婆的兒女們——媽媽、姨媽和舅舅小時候用過的,流淌著外婆淳樸真摯的愛。外婆撫摸她的拼布繡制品,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三年級 曹浩軒
我問奶奶:“我們家有拼布繡嗎?”奶奶想了一下,在樟木箱里翻出一個古樸的小肚兜。我問小肚兜的來源,奶奶說這是她親手做的,是我小時候穿過的,她特意珍藏著。我仔細觀察這個小肚兜,只見紅色布上面用各種布料拼成一只老虎。這只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虎虎生威。老虎的上面繡了一朵盛開的桃花。這個小肚兜讓我愛不釋手。
說到拼布繡,奶奶說:“拼布繡的肚兜,分為兒童肚兜、成年女子肚兜;也有其他成人用品,如:頭巾、圍裙、煙袋、荷包、枕套、鞋墊,等等。”奶奶還告訴我,在過去,女子出嫁之前要花一兩年時間精心制作這些物品,作為出嫁時的嫁妝。
——六年級 王許諾
親密接觸拼布繡
同學們參觀博物館,訪問拼布繡專業(yè)藝人,與拼布繡進行了親密的接觸。
帶著一份濃厚的好奇,我和媽媽走進了永興縣青少年宮大布江拼布繡傳習所。一進門,我就被一幅幅拼布繡作品迷住了。拼布繡的圖案非常精致,其中《母子》《麒麟天書》《孔子》《京劇臉譜》《天地男兒》等作品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
——五年級 郭 鑫
老師帶領我們參觀黃克誠公園大布江拼布繡展覽館,我們被拼布繡作品吸引住了,也了解了拼布繡的藝術特征。
一、構圖飽滿,圖案中的物象之間一般不留空白;在構圖形式上多采用對稱式,均衡式構圖極為少見。
二、用色突奔、大膽,多以黑、白、紅、藍、黃、綠為主,色彩對比強烈。
三、造型洗練、夸張。
四、拼布繡藝術中的針法巧妙、獨特多變,點線非常講究。時而平針,時而散針,還有回針、盤針、卷針、套扣、辮繡、鎖繡和鋸齒繡等,但多以平針縫制為主,往往還結(jié)合一些湘繡技法,這樣能使畫面更豐富、更有表現(xiàn)力。
五、線的制作工序和用料比較特殊復雜。人們采用生長在山地較險要地帶的野生苧麻做原材料,經(jīng)過反復捶打去皮、泡、洗、曬,手工搓制而成。
——五年級 李鑫 李妲瑩 馬輝 李雅琴 李伊
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何娟阿姨自豪地向我們介紹:大布江拼布繡已有千年的歷史,是湖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大布江拼布繡的圖案十分樸素,其內(nèi)容大致分為三類。
一是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祈盼和情感。有民間故事和傳說類,如八仙過海、梁山伯與祝英臺、劉??抽?、七仙女下凡等。
二是表達愿望與祝福。有文字類,如福、祿、壽、喜、雙喜臨門、長命富貴、人壽年豐、招財進寶、龍鳳呈祥,祝愿老人健康長壽等。
三是以身邊的事物為表現(xiàn)題材的,如有花草類、鳥獸類等。兒童用品喜歡用老虎、喜鵲、蝙蝠等圖案,取辟邪鎮(zhèn)惡之意;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等圖案,象征婚姻和諧。
——五年級 李靜蕓 劉亞亨 曹毅 曾團 廖濤 許希蓓
學會制作拼布繡
同學們充分感受到拼布繡的魅力,向傳習所里的阿姨們請教,學習制作拼布繡,忙碌而開心。
傳習所的阿姨微笑著告訴我:制作拼布繡需要碎布、針、線、剪刀、籃子……大布江拼布繡的制作過程十分復雜,主要步驟有:剪紙模、包邊、拼圖、刺繡等。
——五年級 李穎杰
拼布繡傳習所的繡娘介紹:要想學會制作拼布繡,首先要了解拼布繡的針法特點。大布江拼布繡針法巧妙、獨特多變,點線非常講究。
聽完阿姨的介紹,我覺得頭都暈了,說:“這么復雜,我學不會?!?/p>
阿姨輕輕地撫摸我的頭說:“我也是小時候跟奶奶學做拼布繡的,一開始覺得很難,但學會了基本的針法和拼法后,慢慢就能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了?!蔽尹c點頭。
阿姨握著我的手,教我怎么拼,怎么繡……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五年級 李宇欣
在一位繡房阿姨的指導下,我準備做一個口水兜。先要剪好紙模,如果有現(xiàn)成的紙模會更好。用米糊把紙模貼在布面上,放在木板上晾干,紙模不能起皺,否則前功盡棄。然后用布把處理好的紙模包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布拼接,口水兜的基本形狀就出來了。最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心意繡上圖案,譬如老虎、喜鵲、蝴蝶、梅花、荷花、石榴花等。這樣做出來的口水兜美觀、大方、耐用。一般的拼布繡是用碎布邊料拼制而成,環(huán)保而節(jié)約,我非常喜歡。
——五年級 李淼淼
用行動傳承拼布繡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調(diào)查研究,同學們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通過手抄報的形式表達出來,張貼在學校里,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了解拼布繡。
大布江拼布繡是我縣的一項傳統(tǒng)手藝。自從我們班同學接觸了這項手藝后,紛紛開始制作拼布繡手抄報,通過這種方式來宣傳大布江拼布繡的歷史。一張張精彩紛呈的拼布繡手抄報,凝聚了我們對這項手藝的追尋之心。我們創(chuàng)作的拼布繡手抄報形態(tài)各異,設計新穎,傳達了我們內(nèi)心豐富多彩的情感。
——五年級 羅朝陽 李靜蕓 李雨夢 曹啟航 李珍妮 鄺昕 李澤鑫
學校里舉辦了“拼布繡”圖案設計大賽。同學們欣賞到工藝獨特的拼布繡作品后,手癢癢的,很想親手設計制作拼布繡圖案。他們發(fā)揮想象,設計出了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圖案。
奶奶喜歡做拼布繡,也喜歡看京劇,我便為她設計了一個京劇臉譜做拼布繡的底圖。我了解到,京劇臉譜是運用不同的色彩和線條構成各種圖案,表達京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我設計的這張拼布繡圖稿,以黃色為主色調(diào),象征著這是位驍勇善戰(zhàn)的勇士。太陽穴、耳朵和嘴唇采用紅色,象征勇士的忠義、耿直、有血性;臉頰選用藍色代表該勇士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在眼睛的周圍、眉宇間以及嘴巴四周描上黑色代表該勇士勇猛機智。
——五年級 曹薇
現(xiàn)在人們覺得拼布繡賺不了錢,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去外面上班,拼布繡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怎么辦呢?我想,從我做起,熱愛拼布繡,學習制作拼布繡,長大了開一家規(guī)模宏大的拼布繡繡坊,召集更多的熱愛拼布繡的人來研究它,發(fā)展它,讓美麗的拼布繡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三年級 謝子杭
編輯感言
同學們行動起來,深入了解拼布繡的淵源與歷史以及制作方法,愛上拼布繡,設計拼布繡圖案,親手制作出別致的拼布繡。他們在行動中感受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更加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
(王鴿華)
小學生導刊(高年級)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