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紅
一
參加一個育兒沙龍,很多媽媽問我:“小學階段,你給孩子報過輔導班嗎?”
“沒報,我給他報過去韓國和武夷山寫生;乒乓球班、夏令營、美術(shù)班;還批發(fā)過小玩具,他晚上去夜市擺攤鍛煉……”我還未說完,就有人打斷我說:“報這些有什么用?你怎么不報輔導班?報個奧數(shù)或者英語,小學就這幾年,怎么可以浪費了呢?”
“給孩子報這些有什么用?”一句話就把我問住了,我知道,從常規(guī)的角度來看,我讓孩子做的都是些無用之事。然而,什么是有用?只有學習才是有用?其他都是無用嗎?
我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臨考試前一周,我還在看《楊家將》,父親也沒覺得我是在看無用的書,相反,他還和我討論七郎八虎、楊門女將的性格特征,討論書中男性是怎么犧牲的,女性又是如何自立斗爭的。
兒子小學階段,我好像的確帶他干了很多無用之事,我?guī)ス珗@里捉蝌蚪,并給他講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我?guī)麚鞓淙~,一起動手做樹葉畫;上學路上,我教他觀察自己的影子,看影子在不同時間段會有什么變化;我和他一起種菜,一起等待種子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我陪他閱讀,給他講故事……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所以我?guī)隽撕芏酂o用但有趣的事兒。
孩子的童年,不應只有學習,不應該只去做在大人看來“有用”的事兒。當孩子看到種子破土而出時的那種欣喜,絕對不是做幾道題獲得的成就感能取代的。
二
育兒中,很多家長都犯了“有用強迫癥”,追求立竿見影,把孩子送培訓班,恨不得下周考試就能考個前五名;送孩子學寫作,恨不得明天就能寫出像樣的作文;送孩子學美術(shù),希望能畫什么像什么……全然忘記或不了解育兒是長期的、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浸潤;是播種,需要一定的時間才可以收獲;是做一些現(xiàn)在未必有用但以后會有價值的事。
因為家長追求“有用”,造成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各種各樣的作業(yè)、特長班、訓練、輔導班填滿。家長所做的一切,都在為對孩子“有用”而努力,為了上學時能有個好成績,為了將來能考上好的大學,為了大學畢業(yè)后能謀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可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享受過自由時光,沒做過無用而有趣的事情,長大后的創(chuàng)造力來自于哪里?人生很多趣味、收獲,恰恰是那些“無用”的東西帶來的。
我曾經(jīng)模擬國外的寒暑假作業(yè),給10歲的兒子布置過一份暑假作業(yè):
1.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并改寫故事結(jié)尾。
2.策劃一次家庭海邊旅行,你擔任隊長,安排臨行前需要帶的東西,以及旅行時的行程。
3.用綠豆、冰糖、純凈水,給每個家庭成員各做一塊雪糕。
4.看一次日出,并拍下幾張日出照片,給每一張照片起個名字。
5.繪畫,選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并根據(jù)云朵不斷變幻的形狀編個故事。
6.整理自己所有的玩具,并拍照,做一本電子版繪本。
7.種一株植物,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并用文字或繪畫記錄。
8.繪制一份所住小區(qū)的地圖。
9.調(diào)查樓下的超市,每天客流量有多少,人們購買力如何,購買者喜好等。根據(jù)這份調(diào)查報告,寫一份策劃書:假如你是超市老板,你會怎么經(jīng)營這家超市。
10.看五部你喜歡的電影,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11.列出暑假你做過的最有趣的兩件事,可用照片或繪畫表示。
當兒子看到我列的這份暑假作業(yè)時,我看到他眼中閃爍的光芒,他說:“這太簡單了,太有趣了?!彼岢隽俗约旱囊庖姡骸笆罴?,我想在家里舉辦一個個人畫展,如果你和爸爸都喜歡我的畫,可以買走?!?/p>
也許,從常規(guī)的角度理解,我布置的作業(yè)都是無用的。但是我堅信,那些經(jīng)歷對孩子來說是難忘的,孩子會從那些作業(yè)中獲得參與感和價值感,這是最重要的。
臺灣學者蔣勛不也說過嘛,要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文學和電影,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學校和家庭絕不能成為養(yǎng)雞場和養(yǎng)豬場,豢養(yǎng)一批只會考試的工具。
村上春樹的御用翻譯林少華在《異鄉(xiāng)人》中寫過這樣一個情節(jié):“某日早上,我悲哀地發(fā)現(xiàn)大弟用名叫‘百草枯的除草劑把院落一角紅磚上的青苔噴得焦黃一片,墻角的牽?;ū凰幬秲貉媚桀^耷腦。問之,他說青苔有什么用,牽?;ㄓ惺裁从?,吃不能吃,看不好看!悲哀之余,為了讓他領悟青苔和牽?;ǖ拿?,為了讓他體味‘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詩境,我特意找書打開有關(guān)圖片,像講課那樣興奮地講了不止一個小時。不料過了一些時日,他來園子鏟草時,還是把籬笆上開得正艷的牽牛花利利索索連根鏟除……”
我很認同那句已被我們說濫了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人生中某些時光,就是應該用來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做手工、陪孩子讀書和瘋玩、帶孩子旅行……
如果您想給予孩子更多的關(guān)愛和照顧,而不是限制和壓力;如果您想讓孩子快樂地成長,而不是把他打磨成一臺學習機器;如果您想塑造孩子,但又不想以犧牲孩子的童趣、童真為代價,那么,請允許孩子做一些無用而有趣的事情吧。
讓孩子做一些無用的事兒,孩子將來才會成長為一個有趣的人。
編輯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