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一
自從兒子曦曦出生,我與先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語就很自覺地趨向直接、淺白,甚至偏于幼稚,因為我們怕小小的兒子聽不懂,但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消除了我的顧慮。
一個星期天,先生帶著兒子玩耍,我在客廳打掃衛(wèi)生。正干著活兒,先生好為人師,跑過來指手畫腳進行理論指導:拖把怎樣才能貼緊墻角又不會蹭臟墻壁,先把沙發(fā)移到什么位置整個程序才最方便……我索性將拖把塞到他手里,來來來,你干,我看,現(xiàn)場演示?!斑@這這,我這可真是‘引火上身自討苦吃啊……”哈哈,先生一邊接過拖把,一邊無可奈何地感嘆,剛上幼兒園的兒子站在旁邊和我一起拍手大笑。
不久以后的又一個星期天,我一邊收拾著被爺兒倆瘋亂了的家,一邊嘮叨著數(shù)落他倆。他倆面面相覷,躲到臥室里接著瘋玩去了。
忙碌中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時近中午,只聽先生小聲對兒子說:“去問問媽媽,今天我們吃啥?”接著,就聽兒子用更小的聲音說:“噓——爸爸,還是你去問吧,我可不想‘引火上身!”兒子一個“引火上身”讓我繃緊的臉瞬間放松下來,忍不住“哧啦”一下笑出聲來。哈哈,誰說小人聽不懂大人的話,這一個“引火上身”用得多么確切。我丟下手里的活兒,躥進臥室,在兒子的小臉上狠狠吧唧了好幾下。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小時候,在特定的情境中聽懂的一些與年齡很不相稱的語言。記得童年里,每逢我們兄妹給母親惹麻煩的時候,或者到了換季需要添衣而經(jīng)濟捉襟見肘的時候,便會聽母親無奈地喃喃自語:“多根頭發(fā)多個結(jié)。”慢慢的,我懂了,我也是媽媽頭上的一個“結(jié)”;那時,為了供我們讀書,母親農(nóng)閑時節(jié)會在街邊搭攤兒,賣點青菜豆腐之類賺點小錢,有時賣到最后就減價處理了,自己卻從來舍不得吃,每逢此時,母親便也會喃喃自語:“賣鹽老婆喝淡湯?!睅追尖夂螅叶昧巳谟凇暗瓬崩餄鉂獾哪笎邸绕湓诔砷L的過程中,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語言的滋味總是愈發(fā)深濃。
二
從那以后,我和先生恢復了以前的日常用語,彼此之間,繼續(xù)“拽文兒”,不失時機地“賣弄”。有時,我們也會有意識地提醒兒子去理解,譬如:我和先生皮鬧,常會像沖鋒的戰(zhàn)士一樣沖上去,拿先生當沙袋,拳頭雨點兒一樣落在先生身上,先生就會挺直腰板兒,岔開雙腿,抱臂胸前,頭一昂,得意而又不屑地對兒子說:“兒子,看著看著,這就叫‘蚍蜉撼樹!就是小螞蟻搖大樹,哈哈……”我們一起在路燈下散步,地上的影子一忽兒在前,一忽兒在后,一會兒又踩在了腳下。兒子興味盎然,在路上又跑又跳,東躲西藏,企圖把影子甩掉,看著他幼稚可愛的小模樣,我們都笑得不行,我告訴兒子:“這就叫‘形影不離,你的身體和你的影子是分不開的。媽媽走到哪兒,你就走到哪兒,就像影子離不開身體一樣,也叫‘形影不離,表示我倆關(guān)系好,老是在一起……”有時,我們對話之后哈哈大笑,看著兒子也笑,就會請他說說:聽懂了啥?兒子也總會毫不謙虛地解釋一番,有時候確切得讓我們驚喜莫名,當然,有時也會離奇得把我們笑倒在沙發(fā)里。
慢慢的,兒子可以聽懂很多我們?nèi)粘U勗挼膬?nèi)容,也偶爾“語出驚人”,使用一些比較成熟的詞語表達自己可愛的小心思。每每去鄉(xiāng)間度假,兒子便常常惹得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大笑不已,明明一副幼稚的小人模樣,卻一本正經(jīng)地強調(diào)語氣,開口閉口“我認為……”“萬一……就……”有一次還適時適境地用上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哈,我真是欣喜不已。
后來,兒子上小學了,我居然在他的三年級日記里,讀到這樣的感慨:“時間,像一只巨大的沙漏?!蔽曳浅s@訝,那會兒我真的還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比喻。
兒子的語言發(fā)展給我最大的啟示是:父母,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軟環(huán)境;情境,是孩子學習語言最鮮活的大辭典。
編輯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