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才子才情,“浮躁”歸隱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又號海若士,晚年號繭翁,自署清遠道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所居玉茗堂、清遠樓。江西臨川人,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享年六十七歲。著有傳奇五種:《紫簫記》《紫釵記》《牡丹亭》《南柯夢》《邯鄲夢》?!蹲虾嵱洝肥恰蹲镶O記》的改本,故歷來都除去“紫簫”不計,統(tǒng)稱后四本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
湯顯祖出身于一個中、小地主家庭。他的高祖和祖父都是藏書家。祖父湯懋昭在中年以后篤信道教,父親湯尚賢卻是個“為文高古,舉行端方”的儒者。他們對少年時代的湯顯祖都有影響。湯顯祖十三歲開始學習古文,開蒙業(yè)師是徐良傅,以后又與同里的名流帥機、姜鴻緒等結(jié)社唱和,從此打下了很好的文學基礎(chǔ)。他十四歲進學,二十一歲中舉,以一孝廉而文名播天下。當時權(quán)相張居正“欲其子及第,羅海內(nèi)名士以張之。聞顯祖及沈懋學名,命諸子延教”。但是湯顯祖拒絕這種結(jié)納權(quán)勢,博取功名的做法,以至他幾次春試,都沒有考取。直到張居正死后的第二年,湯顯祖第五次上京會試,才考中進士。
萬歷十五到十七年(1587~1589),發(fā)生全國性的大災(zāi)荒,執(zhí)政申時行竟然對此熟視無睹,直到萬歷十九年才派私人楊文舉到江南經(jīng)理荒政。楊文舉到江南后卻又無錢不貪,把地方嚴重災(zāi)情全都放在腦后。萬歷十九年的閏三月,適值星變,這是封建時代言官彈劾執(zhí)政者的良好機會,湯顯祖遂借此上了一道歷史上有名的《論輔臣科臣疏》。這道本章既彈劾了申時行及其爪牙楊文舉等人,同時對皇帝的昏聵也以惋惜的方式做了大膽的非議。為此,湯顯祖被貶為徐聞縣典吏。
三年后,湯顯祖又升為遂昌縣知縣。他到任后,就拿這個地方當做了自己政治理想的試驗地。他在遂昌五年(1593-1598),很受當?shù)匕傩盏膼鄞?。萬歷二十四年,神宗皇帝朱翊鈞借收礦稅為名,派礦使稅監(jiān)到處搜刮民間金銀。湯顯祖在遂昌的政務(wù)剛剛就緒,就遇到了這種擾民的事。以沈一貫為代表的大地主集團對開明士大夫的傾陷更是不擇手段。在這種黑暗的政治情勢下,湯顯祖已很難施展個人抱負,于是在萬歷二十六年年初,他決計投劾回家。這一年,湯顯祖四十九歲。萬歷二十九年(1601),沈一貫集團借察政的機會,以“浮躁”罪名把湯顯祖追論削籍。自此,湯顯祖遂在故鄉(xiāng)過著隱居的生活。
四夢傳情,流芳百世
湯顯祖的第一個劇本《紫簫記》傳奇,是他在未考中進士以前的萬歷五年至七年之間寫的。萬歷十五年前后,他又把《紫簫記》改寫成《紫釵記》傳奇。
大約在他投劾回家的前一年,即萬歷二十五年(1597),湯顯祖寫成杰出的古典名劇《牡丹亭》傳奇。它的浪漫主義特色首先在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jié)表現(xiàn)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幾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可是在夢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終于擺脫了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改變了大家閨秀的軟弱性格,實現(xiàn)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萬歷二十八年(1600),湯顯祖寫成了《南柯夢》傳奇?!赌峡掠洝饭?4出,本事?lián)拼罟舻膫髌嫘≌f《南柯太守傳》改編。緊接著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寫成了最后一個劇本《邯鄲夢》傳奇。《邯鄲記》共30出,本事?lián)拼蚣葷膫髌嫘≌f《枕中記》改編。曲詞比較樸素。寫盧生一貧如洗,在邯鄲道旅舍中遇道士呂洞賓授他一枕,即入夢中。臥枕時旅舍主人方蒸黃粱。盧生在夢中得娶名門女子,中進士,當了20年宰相,封國公,食邑五千戶,官加上柱國太師。他的子孫也一齊高升。一夢醒來,黃粱方熟,盧生遂悟破人生,隨呂洞賓出家。劇中描寫盧生的煊赫聲勢,較之《枕中記》展開了更多的描繪。
揚情抗理,創(chuàng)辦書院
湯顯祖不僅是偉大的古典戲曲作家,在明代中葉以來,他還是站在時代前沿的進步思想家。他在《答鄒賓川》的信中,說過自己哲學思想的師承關(guān)系:“幼得于明德師,壯得于可上人?!庇衷凇都氖柼K州》的信中提到:“有李百泉先生者,見其《焚書》,畸人也??蠟榍笃鋾?,寄我駘蕩否?”明德師羅汝芳,是泰州學派創(chuàng)始人王艮的再傳弟子;李百泉就是李贄;可上人即達觀,是個恨眾生不能成佛而見義勇為的和尚,由于他的無畏和舍生,以及對程朱理學的攻擊,也被當權(quán)者視為洪水猛獸。他們都受到統(tǒng)治者的迫害,李贄、達觀被迫害致死。湯顯祖就是以這些晚明進步啟蒙思想家為師,繼承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泰州學派的哲學思想,并且受到達觀的宗教哲學的深刻影響。湯顯祖又在達觀的“生死關(guān)頭須直過為得”的積極進取精神鼓舞下,從王學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率性所為”和指斥道統(tǒng)的戰(zhàn)斗的唯物因素出發(fā),擺脫“性”“理”觀念的束縛,勇敢提出一個同“理”直接對立的“情”字。
在政治生活中,湯顯祖沒有做到用“豫章之劍”“已世之亂”(《李超無問劍集序》);但在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他卻揮動“情”的寶劍,砍伐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及其官方哲學。因此,湯顯祖禮贊的“情”字,不僅在晚明的現(xiàn)實中起著戰(zhàn)斗號角的作用,而且在我國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徐聞縣民風好斗人皆輕生,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lián)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chuàng)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并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湯顯祖將書院的12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并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睖@祖在教學上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并訂立了《院規(guī)條》,還撥出學田96石作為會科經(jīng)費,可見湯學已經(jīng)深入徐聞人心。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shù)厝嗣駥λ某缇春蛻涯睢?/p>
摘自《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