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慶
"""鄭孝胥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性格復雜的風云人物之一,也是位傳統(tǒng)藝術功底深厚的書法大家,當時書壇便有“北于(右任)南鄭(孝胥)”之譽。而在當今藝術品市場上,鄭孝胥的書法作品交易比較活躍,幾乎成了海內外拍賣會上的??停尣簧偻顿Y典藏家所關注。
鄭孝胥(1860-1938年),字蘇龕、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出生于福建閩侯一個官宦之家。自幼從叔祖鄭虞臣習《爾雅》,8歲隨李兆珍學習經文。1882年中舉后,取為內閣中書、改同知,1885年受聘為直隸總督李鴻章幕僚,1891年赴日本擔任外交官。鄭孝胥1894年回國后,歷官至湖南布政使。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后,鄭孝胥以晚清遺老自居,鬻字于滬上,而不仕民國。在此期間曾與他人組建“麗澤文社”、“有恒心字社”,與遺老輩文酒唱和、談文磋藝等,漸顯個人書法風貌。1923年以后,封建“愚忠”思想濃厚的鄭孝胥追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其老師。1932年溥儀在東北登基“偽滿洲國”皇帝,鄭孝胥受命為“總理大臣”,輔佐清室復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1938年暴死于長春。
作為清末文壇“同光體”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鄭孝胥天資聰穎,工詩擅寫,富有才情文采,畢生著有《海藏樓詩集》、《鄭孝胥日記》等。鄭孝胥書法諸體俱能,學字初由顏真卿、歐陽詢、蘇軾、黃庭堅等唐宋名家入手,又受晚清翁同等人的書法影響,上溯六朝、漢晉、周秦時代的書法藝術,廣征博采、融匯百家。他在早年臨帖的基礎上又轉而攻研碑學,尤得《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瘞鶴碑》、《石門銘》等之神助。鄭孝胥在前賢書法精髓中巧妙取舍,糅合個人心性,最終自成一家。
鄭孝胥的書法藝術尤以行楷成就為至高,個性風貌突出。仔細品味其這類書法作品,行筆偏快而如同所謂的“刷”筆,粗看似乎并不十分精到,但他卻能夠注意“楷隸相參”,把握字劃間的輕重對比,縱橫取勢,雄強豪放,盡顯橫肩外聳、折腳內收的結字特征。暮年書風漸趨樸穆老到,不拘一格揮灑自如。所作筆勢平中生險,矯健飛動而富韻律感,頗有一種清剛遒勁、凝煉豪邁的書風氣韻;鄭孝胥于隸書主要研習漢、晉代及南北朝碑刻,書法功力不凡,同樣自成一格;他于小篆則直取李斯、李陽冰等前賢筆意,相對而言個性特征均不突出;鄭孝胥的草書因為個人好惡緣由實踐較少,也未趨于成熟。但是盡管如此,現(xiàn)代書賢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對鄭孝胥的書藝評價依然較高,稱其一矯清末以來“趙之謙的飄乏、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習氣,所作“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活像他的詩,于沖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
鄭孝胥在長期書法實踐中,勇于融匯碑帖之長,并且汲取古代詩歌中的審美取向,主張書法創(chuàng)作應富于個性創(chuàng)造。他于古為上而又不盲目師古,還提出過“貶黜館閣書體”、“卑視晉唐格轍”等書論觀點,這些對當時書法創(chuàng)作來說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人們在研究現(xiàn)代書法史時,曾將鄭(孝胥)派書風與吳(昌碩)、康(有為)、李(瑞清)、于(右任)派書風,并稱為民國書法“五大流派”。盡管鄭孝胥的漢奸形象在史上早有定論,也不可能翻案,但并不能否定他在書法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至于鄭孝胥書法藝術若有什么不足的話,今有學者認為:因其有的作品行筆過快,缺少一些伴隨情感變化的節(jié)律感和生動韻味。不過,這些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鄭孝胥的書法作品很早就進入交易市場,并且名重一時,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青睞,競相收藏他的作品。
20世紀70年代以后,鄭孝胥書法作品開始露面于海內外藝術市場。至90年代初期,其作品交易行情逐步攀升。在1994年9月北京翰海首次拍賣會上,鄭孝胥行書鏡心(152×41厘米)以1.76萬元成交。90年代中后期,其每幅作品交易價大約在1至2萬元左右。
21世紀以來因受海內外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影響,鄭孝胥書法作品的交易熱度不斷升溫。在2000年7月北京翰海春拍會上,他的行書四條屏(132×28.5厘米×4)以2.31萬元成交;在2008年4月北京長風春拍會上,楷書《沈敬裕墓志銘》(72×66厘米)以6.496萬元成交;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藝術品拍賣會上,隸書四條屏《臨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346×65厘米×4)又以112萬元成交價,開創(chuàng)了當時個人書法作品交易新高;在2011年11月江蘇萬達秋拍會上,《臨<漢碑唐公臣贊冊>》(19×30.5厘米×174)又以134.55萬元成交價,又創(chuàng)當時個人作品交易新高。在2014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會上,行書四條屏《陸放翁詩作》(205×43厘米×4)以69萬元成交。
隨著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各級政府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傳統(tǒng)字畫交易的市場泡沫受到一定擠壓,總體交易額下降不少,市場再入盤整期。但在2015年7月西泠印社春拍會上,鄭孝胥的隸書對聯(lián)《為吳昌碩作十言聯(lián)》(249×30.5厘米×2)以241.5萬元成交。在2015年12月西泠印社秋拍會“中外名人手跡暨虛空草堂藏名人書法專場”中,其隸書十二言聯(lián)《積余先生屬書舊句》(249×44.5厘米×2)仍以345萬元成交,再創(chuàng)目前市場交易新高。在2016年6月北京匡時十周年春拍會上,鄭孝胥的隸書立軸《臨<史晨碑>》(346×65.5厘米×4)仍以254.5萬元成交,成為其書法市場交易的第二高價。
綜上可見,在當前藝術市場盤整期間,因投資鑒藏知識的不斷普及等,一些所謂的“當代名家”由于未經過大浪淘沙的歷史檢驗,整體交易行情基本都呈下降趨勢。而鄭孝胥作為已經進入現(xiàn)代書法史行列的人物,除了其流傳市面的隸書真跡數量相對不多外,一些買家從藝術性、稀有性等角度出發(fā),對其精湛之作仍然還是看好的。
另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迄今為止鄭孝胥的個人書法作品市場成交價,超過100萬元以上的有8件,50萬至100萬元的有11件,10萬至50萬元的有307件,在京、滬、江、浙、閩等地熱度較高。其他多在數千至幾萬元不等的價位上成交,但其中也充斥著一些贗品仿作。目前,鄭孝胥每平方尺書作交易大約在1萬至3萬元之間,精品價格相對更高一些,在市場交易中,尚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跌性。不過由于其書法作品存世量較豐,以及市場流傳不少舊、新仿贗品等原因,綜合估計未來交易行情走勢仍可能會呈漸漲之態(tài),但攀升空間或許不會太大。
事件經過:
2015年6月12日,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開館,展出由李舒第等人捐贈的170多件古代陶瓷器。開展當日,校方向陶瓷藝術館主要捐展人、設計與藝術總監(jiān)、美術學院退休教師李舒弟等14名捐贈者頒發(fā)捐贈證書。
該館的展品一經在網上發(fā)布,在收藏界引起一片嘩然,許多收藏家,以及一些文物界的專家都認為所展示的歷史“文物”中,充斥著大量的贗品、偽品。更有甚者,許多贗品、偽品“文物”,甚至達到“毀人三觀、貽害子孫”的地步,卻堂而皇之在浙江師范大學的教學圣地上以歷史“文物”的面目展示!兩天后,瓷器圈網名“花市暫得樓”梁曉新先生直接在微博開火,怒斥展品“假到了慘不忍睹、令人發(fā)指的狀況”,引發(fā)“國寶幫”全力回擊。隨即,全國一大批與文博相關的從業(yè)者加入戰(zhàn)團,正面對陣“國寶幫”。
6月20日,浙江省十位實力派收藏家孫海芳等人聯(lián)名致信浙江師范大學:“藝術館所展示歷史‘文物中,充斥著大量的假、仿‘文物?!彪S后,孫海芳等人又致信浙江省文物局請求嚴肅處理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的贗品展覽。
2015年7月29日,網名“西風”的張星忠在微博和博客上發(fā)了題為《浙師大藝術館藏品假到離譜》質疑和批評帖子,認為浙師大陶瓷藝術館所展出的大量瓷器存在問題,并在微博發(fā)了質疑為贗品的高清晰藏品圖片,同時做了評論,言辭犀利,極具挑戰(zhàn)性。這篇文章被新浪網推薦,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2015年9月2日,浙江省文物局回復孫海芳等人的質疑,明確表示“這次陶藝館展出的陶、瓷器標注的年代普遍存在問題”(詳見文件),并要求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把年代存在問題的展品重新標注年代,或取消原來標識的年代,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由于浙江省文物局的明確答復,以及眾多收藏家及體制內文博專家的“聲討”,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展品的“真?zhèn)巍敝疇幱辛嗣鞔_的結論:藝術館展出的古陶瓷器標注年代存在嚴重問題,必須糾正,可改為藝術品展出。
正當大家以為鬧得沸沸揚揚的浙江師范大學藝術館事件已塵埃落定,不曾想事態(tài)演變成一場司法訴訟。2015年9月底,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錢衛(wèi)清、吳煒鵬兩位律師作為原告李舒弟的代理人,以張星忠及網絡服務提供者新浪公司、微夢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向海淀法院正式提起訴訟,起訴西風(張星忠)嚴重侵犯了李舒第的名譽權。海淀法院于2015年10月組織各方進行了證據交換,并于2015年11月、12月兩度開庭審理本案。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收藏界人士旁聽了庭審,共同見證了李舒弟訴張星忠名譽侵權案。
2016年7月5日,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海淀法院”)對李舒弟訴張星忠(網名“西風”)、北京新浪互聯(lián)信息網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浪公司”)、北京微夢創(chuàng)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夢公司”)名譽權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張星忠構成對李舒弟名譽權的侵害,并判決張星忠刪除博文《浙師大藝術館藏品“假到離譜”》一文中的相關內容,同時在其新浪博客首頁連續(xù)五日發(fā)布聲明,向李舒弟賠禮道歉。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后,業(yè)界輿論一片嘩然,發(fā)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本刊選登最具代表性的兩篇博文加以刊載,供讀者諸君解讀浙江師范大學陶瓷藝術館古陶瓷展覽事件的前因后果。
此案的判決告訴我們,在正常的學術辯論,或收藏品真?zhèn)蔚臓幷?,法律維護言論自由,各抒己見,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線,進行惡意的人身攻擊,否則就會觸犯法律。西風(張星忠)“文物打假”敗訴的案件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我們每一個收藏愛好者一定要切記在心!
(說明:以下轉載的兩篇博文,略有刪減!)
國內收藏界的“官民”之爭已是老生常談,而近日,業(yè)內再起波瀾,備受矚目的李舒弟怒訴“西風”張星忠案一審判決出爐,結果為李舒弟教授勝訴,并責令張星忠向其公開致歉。此判決一出,猶如決堤洪水,沖醒了迷恍的收藏界,而更是蓄積的沉怨引出了國內藝術品行業(yè)的詬病。滿履滄桑的藏品背后是文化傳承,還是偽裝者的“生意道具”?明鏡如法,待錢衛(wèi)清律師道出其中深意。
“無據打假”這步棋,似退非進
人生如棋,多少人甘為利益的棋子,“西風”來襲,可這第一步“無據打假”即注定輸掉了全盤。接下來,我們邀請本案原告律師,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錢衛(wèi)清律師為大家解局。
錢衛(wèi)清律師表示。此案是典型的“無據打假”。當時,浙江師范大學接受李舒弟教授的開展捐贈,展覽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學校為了宣傳和傳播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尤其是古陶瓷藝術,沒想到此次展覽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有十幾名所謂的“收藏家”聯(lián)名寫信給浙江有關部門質疑此次展出藏品為贗品,但提出質疑的這些人并沒有去現(xiàn)場看過藏品,也沒有近距離了解過這些古代陶瓷藝術品,只是靠網上的圖片和一些相關報道就斷定這些藏品為贗品,且聯(lián)名致信給浙江有關部門要求浙師大停止展覽贗品,更有甚者前后兩次寫公開信致浙江文化廳及文物管理部門,要求這些部門責令浙師大停展。
我們發(fā)現(xiàn)“西風”張星忠這幾年參與了多次“無據打假”的行動,他利用這些收藏家的質疑公開信借題發(fā)揮,在他的博文上引用了大量沒有事實依據的文章,其中包括“假的不能再假”、“李舒弟借著展覽達到個人不可告人目的”、“存在腐敗現(xiàn)象”、“浙師大的這次活動是強奸社會的”等等。此篇博文一出便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轉載,且轉載次數高達十幾萬次,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轟鳴。
此時錢衛(wèi)清律師加重語氣形容說:“無據打假”是彌漫在整個收藏界的霧霾。因為有很多民間收藏家想把自己花心血收集到的精美絕倫的古代藝術品,通過藝術館或者博物館展覽出來,就被社會上所謂的專家、收藏家、評論家質疑。
這些所謂的“專家”,完全是隔空打假,既不調查,也沒有親臨現(xiàn)場觀摩,更沒有與展覽者進行交流,而是直接判定為假。我相信,這其中存在很深刻的社會因素,在他們心中,只有故宮、國家博物館、國有博物館才會有這些東西,沒有事實依據地質疑民間收藏家手中精美絕倫的藏品。
其次,很大部分因素是利益集團的綁架。這些人出于私心,伺機通過“無據打假”的荒謬手段打壓民間收藏家,擾亂行業(yè)秩序、造成行業(yè)亂象叢生,而這種亂象已成行業(yè)通病。
李舒弟教授就是行業(yè)詬病下的受害者。李教授作為一名學者,愿意接受善意的學術討論和質疑,但“西風”張星忠的此篇博文從最初就充滿了惡意,行文通篇充斥了對李教授的侮辱、誹謗、貶損、惡意的言論,給李教授帶來了極大傷害。
“隔空打假”無端的指責、抹黑收藏、打壓收藏家的收藏行為等,這其中滿載著非常復雜的社會根源,一方面是國家的文物管理部門的行政壟斷;另一方面則是利益壟斷。
民藏進程不斷受阻,因起何處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大興土木工程,民間的古代藝術品出土之多,將以萬億計算,其品味之高,更是前所未有,民間收藏家為了保護它們做出了極大的努力。
——錢衛(wèi)清
錢衛(wèi)清律師片刻沉思,分享道:“縱觀行業(yè),民間藏品數量巨大收藏價值較高,這些藝術品要想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研究價值以及文物保護價值,這需要整個社會對民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目前影響民間收藏及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有很多障礙,分析總結有以下幾種主要原因:
第一,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意識形態(tài),政策安排嚴重滯后。改革開放這30多年,民間收藏的蓬勃發(fā)展,民間收藏家收藏的文物藝術品數量的急劇增加,國有壟斷的管理模式,落后的文物系統(tǒng)已經不再適合現(xiàn)今形勢的發(fā)展。
第二,法律保護問題。法律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尤其是《文物保護法》存在很多落后的規(guī)定,司法制度對文物及收藏家的保護力度遠遠不夠。另外,《博物館管理條例》規(guī)定不能接收來源不明的文物,而這個規(guī)定本身就存在界定不明確的問題。
第三,社會因素。很多媒體由于受到偽專家的誤導、利益集團的惡意引誘,不能正確地認識民間收藏家所收藏藏品的珍貴性,夸大造假仿制水平,致使整個社會形成一種觀念——民間收藏家手里的藏品95%是假的,錯誤引導人們進入認識誤區(qū)。
最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藏行業(yè)被利益集團所綁架。利益集團通過虛假拍賣、虛假交易等方式把普通藝術品炒成天價的壟斷行為為其謀取暴利,并且絕不允許民間收藏家手里有更精美的藏品展示出來,以免損害自己的利益。之前‘王剛砸寶案也同樣影射出整個收藏界的混亂場面,這是根源所在。”
民藏與法,接力有序傳承
“西風”張星忠運用了各種傳來的不實的言論發(fā)表的一篇長博文,對浙師大陶瓷館的展覽提出質疑,表面看這只是一起侵權案件,但是背后反映了多年來民間收藏家面對‘無據打假忍氣吞聲、無可奈何的一種狀態(tài)。
——錢衛(wèi)清
此次,李舒弟教授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委托大成律師事務所錢衛(wèi)清律師團隊進行維權,為民間收藏家做出示范。通過本案讓社會各界,更讓利益集團看清楚,進行“無據打假”是要付出代價的,一旦構成刑事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責任”,錢衛(wèi)清律師表示。
當談到民藏家應當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時,錢衛(wèi)清律師指出:首先,民藏家要善于利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在收藏古代藝術品或文物藝術品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自身合法合規(guī),堅決抵制參與任何與盜墓有關的活動。
引用李克強總理的說法,則是要做到“合法收藏”。按照正規(guī)的市場渠道,通過支付平臺,堅持通過保護文物藝術品的角度進行收藏。我們的收藏行為要經得住法律的拷問,同時,我們收藏家也要參照國家關于藝術品的保護規(guī)定進行收藏,尤其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文物藝術品經濟搞活,讓老百姓來分享國家文物保護紅利。”
在新的時代節(jié)點上,民間收藏家不僅要使用法律武器維權,同時,更要加深對法律的理解,要讓自己收藏的古代藝術品通過法律創(chuàng)新、法律思維、法律方法、市場運作來更好地實現(xiàn)它的本真價值,讓我們的藏品打破千百年形成的專業(yè)屏障,獲得一個平等的展示機會,接力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
網媒涉案,引發(fā)時代的思考
錢衛(wèi)清律師表示,案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法院的判決很公正,它區(qū)分了哪一類屬于言論自由,哪一類屬于任意的人格貶損,例如說,“強奸社會”、“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其他推測性的違法犯罪行為,這是不被允許的,且同時需承擔法律責任?!?/p>
“西風”案還存在一個特殊性,網媒涉案引發(fā)出收藏界跨時代的思考,本案中新浪、微夢,作為社交平臺被判有法律連帶責任,且他們在法庭上也承認了他們的審查義務做得不到位,存在一定的過失,法院也聽取了他們的發(fā)言,認為網絡服務商,應該盡到對傳播內容真實性審查的義務,確保通過網絡平臺所發(fā)布的信息和文章,不能有貶損,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
錢衛(wèi)清律師分析道,畢竟是通過網絡平臺傳播出去的,不僅傳播的數量是海量的,而且諸多誹謗性的語言、貶損性的語言、侮辱性的語言更是通過網絡服務商的審核、推送到主頁上?;谏缃幻襟w提供技術性服務,在面對承載海量信息的社會化事件,平臺審查與評判的能力是有限的,客觀上不能對其要求過高,但當網絡媒體傳播涉及到收藏家“無據打假”的類似事件,應當有所慎重,吸取教訓。
近日,法院一審判決西風敗訴。這判決,好比往小魚塘里丟了一顆深水炸彈,一時間風云變幻,爭論再起。其中最歡脫的就是這篇《“西風”勢敗,法不容收藏界利益?zhèn)窝b》。玩老貨不甘示弱。馬上炮制一篇雄文《道你麻痹歉,支持西風,國寶幫傻逼》反擊。當我耐心把兩邊的文章和評論都讀完,只有一個感受:都在談西風敗訴,高興的恨不得坐上竄天猴一飛沖天,憤怒的恨不得問候全國司法系統(tǒng)工作人員長輩的生殖器官,那么請問到底有幾個人真正看過法院的判決書?真正知道西風敗訴敗在何處?
一份判決書,簡單一點說可以分為原告訴稱、被告辯稱和法院認為三個部分,核心在于法官對案件的分析和判決。西風案件的判決書一共27頁,從22到27頁屬于核心部分。我把圖片貼上來,實在不想看圖的,請至少掃一眼第23頁。然后我會用最簡明直白的分析告訴你,西風為什么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