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西班牙一個小鎮(zhèn)上,有一座用“垃圾”修建的教堂,出自一個從未學過建筑的老人之手。老人曾是一名僧侶,1961年,因病離開修道院的他萌生了建一座教堂的念頭。從1963年打下教堂的第一塊基石開始,老人睡在“工地”里,每天凌晨3點起床,用收集來的各種廢材、垃圾修建他的教堂,從未停止過。有人說這是一個“瘋子的教堂”,也有人說這是“世界的奇跡”,對老人而言,這只是他的信仰,是堅持的力量?!叭绻梢灾匦禄钜槐?,我要修一個更大的教堂?!?/p>
2.浙江衢州83歲的毛師花老奶奶,每天都到一所學校門口賣早點,一個蛋餅加一碗豆?jié){,花費只有1元錢,24年間從未漲過價。當?shù)厝擞H切地稱她“早餐奶奶”。奶奶的豆?jié){是石磨磨的、糯米粿是手工包的,蛋餅用的是正宗土鴨蛋,趕上期末,她還會為孩子準備象征100分的油條。24年來,物價早已經(jīng)翻了好幾倍,奶奶其實賺不到錢,可她并不在意,孩子們跟自己打招呼的模樣,還有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就是她的全部動力。如果身體允許,她的早餐攤會一直擺下去。
3.58歲的蘇德礦是浙大教授。《微積分》課程讓很多人頭疼,他卻能讓學生“愛上微積分”。他授課充滿激情,常用段子將高深的數(shù)學理論講得通俗易懂;他還會在休息時給學生放《江南Style》,分享當年追求“女神”的經(jīng)驗。他的課一票難求,150個上課名額要從上千人中抽取。年輕時,他被學生叫“礦哥”;年紀大了,變成了“礦爺”。蘇德礦說,只要學生覺得他還有用,他愿意被叫成“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