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玲
[關鍵詞]新聞采訪;準備;提問技巧
一、與采訪對象的談話
與采訪對象的談話是新聞報道的重要一環(huán),作為一名新聞記者,采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尤其廣播電視行業(yè)的新聞記者,有時與被采訪者的對話還要直接作為新聞報道的素材,所以能否從被采訪者口中得到所需要的材料顯得尤為重要。采訪的成功與否,除了采訪對象的性格,表達能力有關外,與記者自身素質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記者如何提高與采訪對象談話的能力,應該說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
二、做好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準備
看過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jié)目“東方之子”任務采訪的觀眾都有深刻的印象,這個欄目的記者把所采訪人物的特點表達得非常鮮明,所提的問題既有合理順序,又有深度。從問話中可以看出,記者是有充分準備的。由此看來,準備工作是否充分,與能否圓滿完成任務有直接關系。那么采訪對象談話的準備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
1.要明確談話的目的。想要了解什么事情,只有目的明確,問話才能問到點子上。在談話過程中也可能有些意外收獲,這是絕對不能放過的。
2.對采訪對象要有一點概括了解。例如簡歷、業(yè)績以及性格點等等。了解的方法既可以通過別人口述,也可以翻閱一些與采訪對象有關的資料。
3.列出采訪談話提綱。根據(jù)采訪目的,以及初步了解到的情況,盡量列得詳細一點。有時還要考慮到報道需要,列出談話中所要了解的問題,或需要啟發(fā)引導的問題。
4.有些重要采訪,沒有正式接觸采訪對象之前,還可以先找其主管部門或接觸比較多的部門、同志談一下,以便對重點采訪對象有初步了解,這種辦法可以概括為先打外圍后攻重點。
三、要與采訪對象交朋友
要做到語言上的溝通,首先要做到心靈上的溝通。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記者與采訪對象成為“千杯少”的知己并不容易,但至少要和采訪對象談得來,這樣才能打開對方的“話匣子”。
采訪中,記者不應簡單地掏出筆記本從采訪對象口中挖材料,更不應該像法官審訊式的一問一答,而是應該與采訪對象朋友式地交流情況,思想、看法,共同探討問題,讓采訪對象感到不見外,愿意與你推心置腹地談話。
1.與采訪對象交朋友重要的一點是放下架子。有人可能說,我沒有架子,這可能是事實。但在一般人眼里,記者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甚至認為是無冕之王。與你談話,人家就懼怕,不是你有架子,是群眾把你架起來了。怎么辦?就是要通過適當?shù)男问桨延浾吲c采訪對象的距離拉近。在這方面,如采訪拉車人,就幫人推車,采訪農(nóng)民,就與人家一起干農(nóng)活,與農(nóng)民吃住在一起,時刻以普通人身份深入到群眾中,從而贏得人們愛戴,成為百姓的知心記者。
2.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要善于在思想、情感、知識、愛好、習慣等方面尋找對象的共同之處。
3.與采訪對象交朋友還可以做許多細致的工作,例如稿件發(fā)表時,提前通知他們,以便讓對方感到你有一種認真負責的精神,對你有好感,產(chǎn)生愿意和你交朋友的意愿。同時,還可以在與報道無關的其他問題上幫助他,更能增進感情。
四、善于啟發(fā)和引導。
采訪談話是一門藝術,這話并不夸張。例如,記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采訪對象是初次打交道,而要在一定時間內(nèi)通過談話獲取有關素材,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必須講究方法,善于啟發(fā)和引導。
要想與采訪對象談得透徹,使采訪獲得成功,必須善于啟發(fā)和引導。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注意抓住一句話引導。例如采訪對象常說的一句話,喜歡的一句話,或是閃光的一句話。抓住一句話讓采訪對象談細談透,這句話是在什么背景說的,產(chǎn)生過什么影響以及有關的其他問題等等。
二是抓住一個人物深入引導。和采訪對象關系密切的人,他常提起的人、最關心的人,請他談與這個人的關系、互相之間來往、幫助等。
三是抓住一件事深入引導。采訪對象做的重要一件事,或是與采訪對象關系密切的事件。或是采訪對象最關注的事情,記者都要抓住不放,請采訪對象仔細談。
在啟發(fā)過程中,首先要有耐心。注意別輕易打斷采訪對象的談話。再就是要有信心,不要剛剛談過一段,覺得沒什么可利用的素材,就放棄不談了。也可能在后面的時間里能談出重要內(nèi)容,如果沒有信心,就可能半途而廢。在啟發(fā)引導過程中,還要注意問題提得不能太大,太籠統(tǒng),比如“你們怎么改革”?“有什么經(jīng)驗教訓”?這樣的問題讓對方一下子難以回答,感到“老虎吃天——無從下口”。同時還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條件、環(huán)境,隨機應變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
總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方法很多,只有在實踐中多研究、多總結,練好談話基本功,才能成為一名符合時代需要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