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科
“課程標準”要求,書面表達要“內(nèi)容充實”“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jié)構(gòu)”。2016年高考考試說明中寫作“發(fā)展等級”之二“豐富”也具體要求“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墒呛芏鄬W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會感到文腹空空,無從下筆,甚至是無話可說。難道是我們掌握的素材還不夠多嗎?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從小到大,我們背過的那些內(nèi)容豐富、文質(zhì)兼美的古詩詞,其實就是我們坐擁的一處豐富的素材寶藏。
一、文有詩詞氣自華——詩詞素材
柳宗元眼中的雪,雪滿長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蹦抢锏难┣Ю锉?、圣潔靜美。白居易眼中的雪,堆銀砌玉?!耙股钪┲?,時聞折竹聲?!蹦抢锏难┘娂姄P揚、執(zhí)著灑脫。萬美之中雪為最,人的一生多像一朵輕雪,一縷清風在不經(jīng)意間伴你而行,帶著青春美好的憧憬,帶著柔柔的思念,飄飄灑灑,低吟著悠悠心曲。
——《我獨愛雪》
這段文字選自一篇學生的習作,分別擷取了柳宗元的《江雪》和白居易的《夜雪》中的詩句,讀來有素雅嫻靜、清新脫俗之感。
選擇古詩詞做素材,要注意兩點:第一個層次是直接引用,一般可以圍繞話題,發(fā)散思維,搜尋相關的詩詞,排比成文,并且最好還能在詩句后面進行一定的闡述或者解說;第二個層次是化用古詩詞,只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
二、于熟悉處見風景——古文素材
又開始薄霧輕籠,百緒凄涼。在這樣孤寂的夜里,我忽然淚盈雙眼。我凝視瑞腦縷縷,凄凄慘慘;我遙望一窗月光,尋尋覓覓。潔白的瓷枕、秋夜的涼氣入骨入心,清新的燭火、三杯殘酒,兩盞離愁。淺淺回憶芳香,淡淡秋菊清瘦,心隨夢飄,相思無寄。
——《人淡如菊》
這個片段既攝取了李清照《醉花陰》《聲聲慢》的意境,又寫出了新的情調(diào)。用古文作素材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xiàn)古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文中尋找“空隙”,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我們的課本中,除了大量的古詩詞素材之外,還有《蘭亭集序》《赤壁賦》《勸學》等這些古文,它們同樣是非常寶貴的作文素材。通過對古典名篇的改寫,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也能增添文章的生命力。
三、借君為我譜新曲——課文人物素材
“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氈毛并咽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被困匈奴十九年,蘇武從未屈服;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蘇武從未退縮。只因一份責任在心中,一份使者的責任,一段民族的和平。夢牽心頭的神州大地是他始終不忘的根,出使前武帝的期望是他永不忘記的責任。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讓他堅守了十九年;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心,讓我們銘刻了十九年。終于,蘇武回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家鄉(xiāng),終于,他完成了自己出使的任務,讓華夏兒女永遠銘記住了那份責任。
同朝為官的司馬遷亦將擔負責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因仗義執(zhí)言而遭受極刑,但他并沒有放棄生命,而是屈辱地活著,只為編撰一部史書。他只想向人們還原真實的歷史,那是他的一份責任,一份偉大的責任。雖“腸一日而死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但他依然靠著那份責任,那份毅力,編出了“史家之絕唱”,從此開啟了人們真實地認識歷史的大門,那份責任,讓歷史記住了他。
——《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這篇作文素材充實豐富,結(jié)構(gòu)自然有序。作者精心選取了課本作者司馬遷和課文人物蘇武的例子,寫他們在生命前行過程中不忘重要的事情是“堅守責任”,不斷前行。在寫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除了古詩文素材之外,屈原、曹操、項羽、李白等歷史人物也會一次次出現(xiàn)在我們的優(yōu)秀作文中,他們名垂千古的感人故事往往成為很多學生的寫作素材。這些人物類型我們可以把它歸為兩類:課本作者和課文人物形象。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學業(yè)壓力大,他們的生活比初中要單調(diào)很多,幾乎整天都在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跑,生活閱歷是很有限的,而課本中先賢志士們臨山水、出塞外、傷別離、嘆羈旅,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確實是極其豐富的!希望通過這個作文片段能夠喚醒學生在作文時取材于課本人物的意識。當然,這也要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多關注一些課本人物,對其人生經(jīng)歷進行概括總結(jié),并熟記理解他們的主要作品、名篇名句。
課本古典詩文是一部百科全書,從《詩經(jīng)》到《楚辭》,從唐詩宋詞到元曲,有“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其中的意境與神韻在今天仍有不可比擬的美感。古語有云:“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我說:古人之心,今人之心也。我們的課本古詩文中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素材,如果我們能把古詩文中的詩文和人物素材作為作文的活水源頭,作文就能達到內(nèi)容充實、文豐意遠的效果。
參考文獻:
唐金龍.用花轎送出姑娘:談作文中古詩詞的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2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