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權
一、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是必修五課本上的第三章關于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質以及不等式的相關運算。這部分內容是以后學習不等式化簡、證明的理論依據和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十分重要,其中教學的重點內容為不等式的性質,教學的難點內容是不等式性質的證明及其應用。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引入情境,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不等關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不等式的性質,并且利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相關計算。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引入
老師提問:假如一個人在公路上開車,行駛到限速40km/h的路上時,這時他開車的速度v的范圍怎么表示?
同學A:v<40km/h
同學B:v≤40km/h
老師總結:限速路標上40km/h的含義是速度不超過40km/h,也就是說可以等于40km/h,所以,同學B的答案是正確的。
老師:通過上面的例子,說明現實生活中,不等關系的運用非常多,為了理解并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學習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2.定理探究
老師提問:對于“同學A的年齡大于同學B的年齡”,我們可不可以換種方法來表達?
學生:可以改成“同學B的年齡小于同學A的年齡”。
老師總結:現有兩個數a和b,假如a>b,那么,我們也可以寫成bb,那么bb”。
老師再次提問:如果同學A的身高比同學B的身高高,同學B的身高比同學C的身高高,那么,我們能不能得出同學A和同學C的身高誰高?
學生回答:同學A高。
老師總結:現有3個數a、b和c,假如a>b,b>c,那么,我們可以得出a>c,從而得出“定理2:如果a>b,且b>c,那么a>c”。
老師:上面這兩個定理,相信同學們已經記起來了,我們初中都學過,那么還學過哪些定理呢?哪位同學可以上來寫一下。
經過老師的提示引導,同學C在黑板上寫下了“定理3:如果a>b,那么a+c>b+c;定理4:如果a>b,且c>0,那么ac>bc;如果a>b,且c<0,那么ac 四、反思 這節(jié)課以引入生活中不等式的事例為開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研究知識的結構,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但是應注意引入課程的生活事例不要太少。上課時,將前面學習的函數、數列等內容融入不等式中,并舉例講解不等式在這些內容中的應用,讓學生充分認識本章不等式內容的重要性,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