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新偉 王萬群
摘要 研究了昆蟲病毒制劑奧綠一號乳油對秋甘藍田害蟲和天敵群落的影響。結果表明:奧綠一號乳油可有效抑制秋甘藍主要優(yōu)勢害蟲斜紋夜蛾的優(yōu)勢度,對甘藍田害蟲和天敵群落的豐富度有一定影響,但可顯著提高群落的均勻度,有助于加強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因此,使用奧綠一號符合害蟲生態(tài)控制的要求。
關鍵詞 昆蟲病毒制劑奧綠一號;甘藍田害蟲;天敵群落;影響
中圖分類號 S43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127-02
Effects of Insect Virus Insecticide Aolu No.1 Treatment on Major Insect Pest and Natural Enemy Communities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
MIAO Xin-wei WANG Wan-qu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Chuzhou City in Anhui Province,Chuzhou Anhui 239000)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insect virus insecticide Aolu No.1 treatment on insect pest and natural enemy communities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olu No.1 treatment reduced effectively the dominance of major insect pest Prodenia litura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Aolu No.1 treatment had some effects on species richness,but raised significantly the evenness,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Therefore,Aolu No.1 treatment wa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natural control effects on natural enemies on insect pests and accorded with the demands of insect pest ecological control.
Key words insect virus insecticide Aolu No.1;insect pest in cabbage field;community of natural enemy;effect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將實現(xiàn)由溫飽型向營養(yǎng)型再向保健型的轉變。我國是蔬菜生產大國,蔬菜產業(yè)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蔬菜農藥殘留的危害性遠高于其他農產品,國內外對蔬菜害蟲生態(tài)控制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十分重視[1]。在蔬菜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往往噴施大量化學農藥,致使菜葉上農藥殘留嚴重。我國學者已經十分重視使用生物農藥和植物性殺蟲劑來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蟲。
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芥子油苷等次生化合物[2],其對大多數害蟲具有忌避作用。由于人們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害蟲,導致蔬菜生產中“3R”(害蟲產生抗藥性、害蟲再猖獗、農藥殘留)嚴重[3],迫切需要轉向以生態(tài)控制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治理[4]。生物農藥指“可用來防治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體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為農藥的各種生理活性物質”。奧綠一號是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ACNPV)殺蟲劑[5-6],呈乳白色懸浮狀,溶解性能好,對人畜和作物非常安全,克服了一般生物殺蟲劑對害蟲殺傷力緩慢的缺點,適用于防治蔬菜、煙草等經濟作物上的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菜青蟲、棉鈴蟲、煙青蟲等。目前在防治蔬菜主要害蟲中使用的奧綠一號、武大綠洲系列等均屬于昆蟲桿狀病毒,對作物沒有任何藥害。由于昆蟲病毒殺蟲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害蟲一旦感病后一般都滯食或停止取食,直至死亡。目前在全國各地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的形勢下,積極推廣昆蟲病毒殺蟲劑有積極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滁州市瑯琊區(qū)城郊蔬菜田進行,試驗田面積為677 m2。供試藥劑為奧綠一號乳油,該藥由安徽績溪奧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甘藍品種為超級夏光,該品種系原上海農科院選育的雜交1代夏甘藍。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奧綠一號乳油使用劑量150 mL/hm2(A),噴清水作對照(CK)。將試驗田塊以50株為一組,劃分小區(qū),中間設保護行,共設2個小區(qū),分別為藥劑處理小區(qū)和對照小區(qū)。
1.3 試驗實施
甘藍播種育苗期為2014年6月20日至7月28日,移栽期為8月19—23日。當甘藍達到防治指標(蚜蟲5~10頭/株、菜青蟲200~300頭/百株)開始施藥。處理A按設計藥量對水量45 L/hm2,小區(qū)施藥量為5 mL;CK噴等量清水。試驗期間按常規(guī)措施管理,除供試藥劑外不使用任何殺蟲藥劑。
1.4 調查與分析方法
從甘藍移栽成活后開始調查,連片調查50株,每2 d調查1次,調查時將甘藍平均分為心葉、內層葉反面(內反)、內層葉正面(內正)、外層葉反面(外反)、外層葉正面(外正)5個部位,分別調查記載各部位節(jié)肢動物物種的數量。遇雨天調查時間順延。調查至本季甘藍收獲前,詳細記載各處理區(qū)害蟲及天敵的種類和數量。同時分析各處理區(qū)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動態(tài)和群落主要特征指數及其動態(tài)[7-8]。群落特征指數取物種豐富度(S)、均勻度(E)和多樣性(H′)3個指標[9]。使用DPS數據分析軟件和Excel電子表格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公式H′=-∑PilnPi(Shannon-Wiener)計算群落多樣性;采用公式E=H′/lnS(Pielou)計算群落均勻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奧綠一號乳油對秋甘藍田節(jié)肢動物群落主要特征指數的影響
由表1可知,CK甘藍田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物種數較多,在時間過程中比較穩(wěn)定。處理A對甘藍田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的影響時間較短,10 d左右后基本上恢復到CK水平。處理A顯著提高了甘藍田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均勻度和多樣性[10],因此有助于提高群落的穩(wěn)定性和加強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11-14]。
2.2 奧綠一號處理對秋甘藍田害蟲及天敵主要優(yōu)勢種的影響
由圖1、2可知,在9月中下旬,CK菜蚜優(yōu)勢度呈逐漸下降趨勢,而斜紋夜蛾優(yōu)勢度呈逐漸上升趨勢,10月15日后斜紋夜蛾取代菜蚜成為首位優(yōu)勢種;處理A菜蚜和斜紋夜蛾的優(yōu)勢度在時間過程中波動方向相反,此消彼長,菜蚜在10月4日后始終為首位優(yōu)勢種。與CK相比,處理A是斜紋夜蛾的優(yōu)勢度受到抑制,改變了秋甘藍生長后期的害蟲相,有利于減輕斜紋夜蛾對秋甘藍生長后期的危害。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甘藍田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主要優(yōu)勢種是菜蚜和斜紋夜蛾。在自然狀態(tài)下,9月25日前菜蚜優(yōu)勢度大,但此后斜紋夜蛾優(yōu)勢度迅速上升,取代菜蚜成為首位優(yōu)勢種。由于斜紋夜蛾危害較大,其優(yōu)勢度上升將造成甘藍生長后期的較大損失。奧綠一號乳油處理區(qū)菜蚜和斜紋夜蛾優(yōu)勢度在時間過程中變化方向相反,菜蚜優(yōu)勢突出,而斜紋夜蛾優(yōu)勢度受到控制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因此奧綠一號乳油處理可以有效抑制斜紋夜蛾優(yōu)勢度上升,降低斜紋夜蛾對甘藍生長后期的危害。
奧綠一號處理對甘藍田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豐富度有短期影響,對群落均勻度和多樣性有明顯提高作用,主要是因為降低了害蟲的優(yōu)勢度。因此,使用奧綠一號有助于加強天敵對害蟲自然控制作用,符合害蟲生態(tài)控制的要求。
4 參考文獻
[1] 龐雄飛.植保保護劑與植物免害工程[J].世界科技與發(fā)展,1999,21(2):24-28.
[2] 龐雄飛,張茂新,侯有明,等.植保保護劑防治害蟲效果的評價方法[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0,11(1):108-110.
[3] 戈峰,李典謨.可持續(xù)農業(yè)中的害蟲管理問題[J].昆蟲知識,1997,34(1):39-45.
[4] 戈峰.害蟲生態(tài)調控的原理與方法[J].生態(tài)學雜志,1998,17(2):34-42.
[5] FAUST R M.Content of nucleic acid in intact nuclear polyhedral bodies isolated from virus-infected beet armyworms,Spodoptera exigua(Lepid-optera:Noctuidae)[J].J Invertebr Pathol,1996,8(2):273-274.
[6] BUD H M,D C KELLY.The DNA contained by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 isolated from four Spodoptera spp.(Lepidoptera,Noctuidae);genome size and configuration assessed by electrom microscopy[J].J Gen Virol,1997,37(1):135-143.
[7] 侯有明,尤民生,龐雄飛,等.菜田節(jié)肢動物的類群結構與數量動態(tài)[J].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29(3):323-328.
[8] 侯有明,龐雄飛,梁廣文.菜田土壤節(jié)肢動物類群結構與數量動態(tài)研究[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23(1):27-30.
[9] 張孝羲.昆蟲生態(tài)及預測預報[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10] 王成樹,陳樹仁.蔬菜害蟲及天敵昆蟲群落多樣性和相關性研究[J].生物多樣性,1997,7(2):106-111.
[11] 王金福,李真峰.杭州市郊區(qū)主要蔬菜害蟲群落結構的研究[J].生態(tài)學報,1988,8(1):78-85.
[12] 侯有明.菜田生物群落葉與葉菜類主要害蟲生態(tài)控制研究[M].廣州:華南農業(yè)大學,1999.
[13] 鄭憲清,范曉芬,張翰林,等.威廉環(huán)毛蚓耕作時間對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碳代謝特征的影響[J].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5,32(6):596-602.
[14] 王衛(wèi)光,張永強,侯美珍,等.南寧市十字花科蔬菜害蟲天敵群落結構分析[J].廣西農業(yè)生物科學,2003,22(4):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