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
晚上,和朋友去聽了一場關于歐盟經(jīng)濟的研討會,法德兩國的教授和聽眾唇槍舌劍,好不熱鬧。80%的聽眾都是老年人,白發(fā)蒼蒼。但是,他們認真地做著筆記,搶著發(fā)言,針鋒相對地辯論……相比起來,在場的年輕人倒顯得吊兒郎當,時不時會掏出手機刷一下社交網(wǎng)絡。
其實,無論是公開性的研討會、新開放的藝術展還是在公共圖書館,經(jīng)常能看到很多老人,他們的“學霸”程度常常讓我感到羞愧。
記得某次在一個學外語的社交網(wǎng)絡上,碰到一個72歲的法國爺爺。他說,退休之后開始自學西班牙語,每天要看兩小時網(wǎng)絡教學,再做兩個小時練習。發(fā)完這行字沒多久,他立即又打上一行說:“對不起,我學習的時間到了,回聊?!边€有之前在洛桑旅游時,也遇到一個七十多歲的老爺爺,他告訴我,現(xiàn)在正在大學里學習制作機器人,兼修戲劇,還一個勁兒推薦我去看他們學校的機器人展。
相比起來,國內的父輩們,學習熱情就沒這么高了。
去年10月,父母來巴黎看我,因為實習請不了假,我只好在上班前,領著他們到景點,下班后,再到離他們最近的地鐵站接應。按理說,地鐵里標識明顯,終點站跟地圖對上,換線也不難。但就在我講解加示范,帶著換線二三十次之后,我媽還是一副“我不會”的攤手狀,而我爸完全沒有聽我說話。
有一次,我們踏著關門鈴奔上地鐵,老爸被落在外面,他不知道怎么坐下一班車到下一站找我們,我只好讓老媽在下一站站臺上原地等候,自己繞回去把老爸給接過來。而那幾天,老媽對我重復最多的就是:“我已經(jīng)50歲了,怎么可能記住這個單詞?!?/p>
可是,有一天,他們自己去超市買東西,收銀員少找了幾歐元,他們想盡辦法把錢要回來了;之后,參團去意大利旅游,跟大家走散,也是一路對著地圖坐地鐵,安全到達酒店。
真的是學不會嗎?還是一種認命式自我暗示?
在文化領域,中國民眾的學習意識尚薄弱。而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學習不只是因為有用才被需要,而是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享受。正是這種不斷前行的狀態(tài),讓人忘記年華的流逝。因為青春逝去,一定不是從皺紋開始的,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