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討前科人回歸社會難的相關問題

2016-10-21 17:40:00崔鳳琴
法制博覽 2016年6期

摘要:近年來,前科人的權益保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自《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對前科制度的規(guī)定,由此便引發(fā)了關于前科報告制度、前科封存制度、前科消滅制度、前科株連效應等一系列前科制度的研究熱潮。不僅前科人會受到各種評價,回歸社會困難重重。前科人的親屬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各種規(guī)范性限制和非規(guī)范性限制,嚴重擾亂了前科人及其親屬的正常生活。筆者在此將對前科做簡要概述,在此基礎上分析前科人回歸社會的阻力重重的原因,并嘗試提出解決的建議,以期緩和前科人回歸社會難的矛盾。

關鍵詞:前科制度;前科株連;回歸社會;原因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173-02

作者簡介:崔鳳琴(1988-),女,河南安陽人,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2014級經濟法專業(yè)。

一、前科概述

我國1979刑法并沒有規(guī)定前科制度,1997刑法在第100條增加了對前科的規(guī)定,至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一款作為補充。至此我國對前科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在刑法第100條,但是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內容體系,因此對前科制度的系統(tǒng)的認識就顯得必不可少。(一)相關概念的界定及認識

關于前科的定義我國學者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認識,前科一般是指因犯罪受過有罪宣告或被判處刑罰的事實。[1]我國《刑法》第100條的規(guī)定普遍被學術界稱為我國的前科報告制度,履行該條關于犯罪記錄的報告的行為即為前科報告義務。前科報告義務的免除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僅僅保留犯罪人的犯罪記錄,而消除犯罪人對部分犯罪行為的報告義務。[2]我國《刑法》第100條第2款規(guī)定了有條件免除未成年前科人的前科報告義務。前科封存制度是指將前科人的犯罪記錄予以封存。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75條作為《刑法》第100條的配套制度,對前科封存作了些許規(guī)定,但是這是一種并不徹底的封存制度。前科消滅制度是指消除前科人的犯罪記錄即前科人在法律意義上沒有實施過犯罪行為,其法律地位不應遭受任何不公平的待遇的制度。我國并沒有前科消滅的規(guī)定,鑒于此也給前科人及其親屬帶來了許多問題。前科株連制度是指犯罪人的犯罪記錄導致其近親屬和其他家庭成員基于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而受到規(guī)范性的株連評價,進而導致權力資格的限制或喪失。[3]前科制度本應是對前科人的苛責,從應然角度而言應無前科株連一說。實則不然,不論是法律法規(guī)還是社會道德與輿論的壓力,前科株連效益都實實在在地給前科人的近親屬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二)前科與前科株連制度的關系

由前科引發(fā)的對前科人親屬的株連問題也日益突出。前科株連制度是以前科制度為基礎的。前科株連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慣例—封建家庭刑事連帶責任的共擔,還有長期宗教滲透—禍及子孫、輪回報應。出于社會秩序的考慮,立法者對于僅僅防范前科人在此犯規(guī)仍覺得力不從心、范圍過窄。因此將對于犯罪的防范就擴展到了犯罪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家庭成員。前科株連的本質就是前科負面效應的延升和擴展。

(三)前科制度給前科人極其親屬帶來的負面效應

制度性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1)資格或權利的部分或全部限制、剝奪。比如《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等法律對前科人就業(yè)、升學做了禁止性或限制性規(guī)定。(2)戶籍及戶籍相關利益難以得到相應的保障。非制度性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1)“犯罪標簽”影響。正如犯罪學者貝卡利亞認為:一旦貼上“犯罪人”的標簽,這一標簽將蓋過其它標簽,從而其他人就會首要地將這個人看做一個犯罪人。[4](2)不僅前科人在社會經濟政治上飽受歧視,其近親屬因為客觀上血緣、姻親而形成的“身份關系”也難免此厄運。

不可否認,前科制度在打擊犯罪、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其也帶來了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最為關鍵的難題是前科人回歸社會困難。不僅如此其親屬也會“飽受爭議”。因此我們也不得不審視一個問題:對前科人及其親屬的各種評價有無法理上的依據?對前科人及其親屬的這種評價是否過于苛責?如何解決前科人因前科制度而引發(fā)的回歸社會難的難題?二、前科人回歸社會難的原因分析

(一)前科人犯罪記錄的傳播及非隱私化將使得對前科人的規(guī)范性評價和非規(guī)范性評價無限擴大。將會使前科人赤裸裸地置于大眾的視角之下,即使前科人改過自新,也難逃大眾的評價。處于中國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本位思想,前科人的近親屬也會遭受株連評價。

(二)公眾畏于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中國的犯罪率遠低于西方,但是中國公眾的安全感卻遠低于西方,究其根源就在于對社會個體潛在侵犯可能性的畏懼。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社會危險性是犯罪人受到刑罰苛責的原因之一,也是對犯罪人重點“管控”的原因。猶如炸彈隨時爆炸一般,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也會使大眾惶恐不安。

(三)基于社會危險論,公眾對安全有序社會環(huán)境的追求。不管是“犯罪遺傳論”還是“天生犯罪人論”都認為犯罪傾向具有先天和遺傳的性質。[5]而公眾對安全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的渴求是與生俱來的。這種對安全的追求和堅持無疑對公眾堅持前科及株連制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四)忽視被害人過錯對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影響。任何犯罪,沒有被害人就沒有犯罪。在一起案件中,受害人與犯罪人之間并不是單純的“善”與“惡”的關系,在多數(shù)情況下二者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的互動關系?!霸谀撤N程度上,被害人決定并塑造了罪犯?!盵6]公眾往往會忽視受害人在犯罪中的作用,而過度苛責犯罪人。

(五)制度框架設計的缺陷。前科人回歸社會難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制度設計的缺陷也是其回歸社會難的重要阻力。前科人及其親屬受到的壓力不僅來自社會輿論道德的壓力,更為重要的是來自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例如我國的政審制度;又如《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錄用辦法》、軍隊征兵工作、公安司法院校招生錄取等等眾多規(guī)定中對報考者的要求,不僅要求報考者無前科,更甚者還將前科的調查范圍擴大到報考者的近親屬和其他家庭成員。這無疑是從法律層面給前科人回歸社會帶來重大困難。三、解決前科人回歸社會難的建議

(一)逐步建立前科封存制度或前科消滅制度。由上面論述可知,犯罪記錄的傳播將會使前科人及其家屬毫無隱私權可言,前科人即使改過自新也無法擺脫“犯罪標簽”的影響,公眾大多會“盯著”前科人的前科而無視其改過自新的事實。逐步建立前科封存制度或者前科消滅制度將會從源頭上為前科人重新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

(二)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前科人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前科是事實也是歷史,我們對前科人的評價不能一直停留在其犯罪行為上。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前科人,評價前科人的依據應該是其先行的行為,而不是歷史上的行為。否則對前科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前科人的標簽將因一次歷史行為而永遠無法揭除。

(三)公眾對于安定社會秩序的追求無可厚非,但是即便是重刑主義也并沒有解決社會危險論所想避免的問題。

(四)重視被害人過錯對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影響。被害人過錯是導致犯罪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刑法中應體現(xiàn)被害人責任,充分考慮被害人過錯對犯罪人犯罪行為的影響。公眾在看待案件時也應該審視全局,不可過分責難犯罪人而忽視被害人過錯對犯罪人犯罪行為的影響。

(五)逐步完善制度框架的設計,從制度上解決被害人回歸社會難的問題。筆者在《論我國前科報告制度的廢止》一文中曾論述了對前科人實施前科報告義務并無法理上的依據,由此可知對前科人的親屬進行的各種規(guī)范性評價更是無法理依據。但是這種無法理依據的規(guī)范性評價卻依然具有法律約束力。這也是前科人回歸社會難的最大障礙,因此必須從制度框架方面進行合理設計。[參考文獻]

[1]付強.前科消滅的概念研析[J].當代法學,2011(02):36-43.

[2]于志剛.“犯罪記錄”和“前科”混淆性認識的批判性思考[J].法學研究,2010(03):42-56.

[3]于志剛.前科株連效應的刑法學思考[J].法學研究,2011(01):150-166.

[4]黃歡.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罰處罰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8.

[5]于志剛.前科株連效應的刑法學思考[J].法學研究,2011(01):150-166.

[6]姜濤.死刑制度改革與文化守成改造[J].刑法論叢,2013(01):1-42.

阿拉善盟| 清涧县| 大厂| 河津市| 靖边县| 德兴市| 克什克腾旗| 紫阳县| 当阳市| 榕江县| 长海县| 泸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达孜县| 临夏市| 莆田市| 上饶县| 兴和县| 永吉县| 汾西县| 工布江达县| 绿春县| 泰州市| 三都| 景泰县| 张掖市| 济源市| 日照市| 云南省| 庆元县| 永州市| 德令哈市| 麻城市| 朝阳区| 张家界市| 子长县| 襄汾县| 垣曲县| 台中县| 伽师县|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