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王威
【摘要】近年來,印度高等教育性別平等相關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從制度主義的視角分析影響印度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實施的效果,并從制度變遷、路徑依賴、制度“鎖定”、交易費用和組織等方面分析阻滯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效果實施的原因,對中國高等教育性別平等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印度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公平;政策效果;評價
針對高等教育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印度政府制定并頒布了相應的政策。一方面,相關政策對印度高等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憲法》、《國家教育政策》、“女性平等計劃”、“新貸款計劃”、“獎助學金計劃”等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印度政府有力地干預了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性別公平問題。另一方面,政策對印度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方面的促進作用較小。從印度高等教育機會、教育過程、教育結果等方面來看,男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差距仍然存在,且自1950年《憲法》頒布的60年里,這種差距并沒有明顯的改觀。中印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對印度高等教育研究的同時也是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反省。因此,對中國高等教育性別平等的研究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印度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效果影響因素的分析框架
制度變遷、路徑依賴、制度“鎖定”、交易費用等因素都可能成為導致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難以實施的關鍵因素,從而阻滯政策實施的效果,影響政策的合法性。
1、制度環(huán)境與制度“鎖定”
制度環(huán)境是非正式約束和正式約束的統(tǒng)稱,即包括人們在長期生活交往過程中無意識自發(fā)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文化習俗、行為準則,簡稱非正式約束;又包括政府制定的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簡稱正式約束。正式的約束可能因為政治決定而在一夕之間發(fā)生改變,但已經(jīng)嵌入的習俗、文化、傳統(tǒng)及行為準則中的非正式約束并不會因為政治的決定馬上改變,這些阻礙政策實施的非正式約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難以改變,從而影響政策效果的合法性。非正式約束在政策決定中的重要作用,成為了路徑依賴的根源。制度具有路徑依賴,無論制度合理與不合理,一旦制度確定實施或在無形中形成,便會隨著原有的發(fā)展路徑繼續(xù)下去,然而不論制度好壞,很容易形成制度“鎖定”,即便是不合理的制度,也只能繼續(xù)向前,直到制度環(huán)境的改變,或制度創(chuàng)新,找到新的解鎖辦法。
2、制度合法性與制度效率
合法性通常指政府或法律的權威得到民眾認可的程度,它是政府行政的最基本條件。制度的合法性則取決于被統(tǒng)治者們的普遍認同,它是制度存在的理由和前提,意味著民眾對制度的接受和支持程度。效率一般是指投入與產(chǎn)出之間的對比關系,制度效率就是實施制度帶來的收益與投入成本之間的對比關系。制度與組織間的交互作用決定了制度變遷的方向,也決定了制度效率。什么樣的組織與什么樣的制度,以及它們?nèi)绾窝莼l(fā)展,決定了制度的合法性,也影響了制度的效率。
3、交易費用與轉型成本
交易費用泛指促成交易發(fā)生而產(chǎn)生的費用。在政治學中,制度的交易費用可以包括政策決策費用、政策執(zhí)行費用和政策評估引起的費用等等。制度的產(chǎn)生是為了節(jié)約交易費用,但是制度本身也會形成交易費用。制度決定了構成總成本的交易費用和轉型成本。制度轉型(改革)中所需的政治成本、經(jīng)濟成本和社會成本都是轉型成本,轉型成本的分布和分擔影響著制度轉型的進程,因為轉型成本的不同分布與分擔將影響經(jīng)濟秩序、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各自所承擔的成本,影響改革者的收益、失敗風險以及他對改革的態(tài)度,從而確定新制度成功轉型與否。
二、印度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政策的合法性是國家政策制度和法律權威被統(tǒng)治者自覺認可和服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是對統(tǒng)治者權利的認可。
1、組織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
組織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組織包括政治團體(政黨、議會、行政機構)、經(jīng)濟團體(工會、合作社)、社會團體(教堂、俱樂部)以及社會團體(學校、職業(yè)培訓中心)等,這里說的組織主要是指政府或政治決策者。組織通過有目的的學習和活動,決定了制度變遷的方向,是制度變遷的主角。而制度的創(chuàng)造不一定是為了社會效率,相反,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于那些制度創(chuàng)立者即組織的利益,所以組織很大程度上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
印度的組織是在變化中成熟起來的。獨立前,印度的主權歸英國所有,即英國才是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因此,當時的《憲法》和《國家教育政策》中雖然有許多切實可行的法律條例來推行高等教育性別平等,但是卻無法得以具體落實。獨立后,印度雖然重拾主權,但是由于組織對教育的不夠重視,直接阻礙了高等教育平等政策的發(fā)展,具體體現(xiàn)在每年的教育經(jīng)費上。1990-1991年,印度高等教育經(jīng)費占GDP的0.77%,1997-1998年下降到了0.62%。由此可見,組織影響制度的效率,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的合法性。
2、制度“鎖定”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
制度“鎖定”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根據(jù)社會等級和法則權威,印度的種姓制度從高到低依次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地利、吠舍和首陀羅。種姓制度對人們的生活、社交、職業(yè)以及受教育的權利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制,只有高種姓人群才能享受至高無上的榮耀,而位于底層的——首陀羅種姓人群,只能世代為奴。時至今日,種姓制度在弱勢群體中尤其是女性中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在印度,針對女性的暴力除了種族歧視之外,還有早婚制、嫁妝制、薩蒂制。這些制度和種姓制度都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為保護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實現(xiàn)社會公平與進步,政府確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來解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性別平等問題。但實際的效果并不如預期效果令人滿意,原因在于制度“鎖定”的影響,使種姓觀念和早婚意識根植于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中,這種根深蒂固的“鎖定”效應和“路徑依賴”絕非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因此,必然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
3、交易費用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
交易費用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不可否認的是,政策的實施效果有時候會與預期效果背道而馳。原因在于,除了行為人的主觀感知以外,還有政治經(jīng)濟的交易費用,都使得最終的政策選擇不一定是最優(yōu)的,所以,結果也不一定總能實現(xiàn)改善社會福利或提高社會生產(chǎn)力的目標。在印度,即便國家有公立學校作為支撐,為女性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然而高等教育是不在免費的行列中的。而且,政府的各項激勵舉措中并不能囊括高等教育所需的所有費用,畢竟在印度,與高等教育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都是相當昂貴的。交易費用的需求量大必然導致交易費用的不足,最終給政策實施過程帶來阻力,甚至使政策被迫中斷。由此可見,交易費用能影響政策效率,影響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的合法性。
三、對我國的啟示
女子高等教育公平問題是高等學校內(nèi)部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中國和印度同為發(fā)展中大國,也是鄰國,關注印度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對中國實現(xiàn)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中國在借鑒印度教育發(fā)展有效經(jīng)驗的同時,也能從中總結出發(fā)展道路上的規(guī)律和失誤,從而明確自己在未來教育改革中的方向,取長補短,去粗取精。
1、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意識常態(tài)化
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意識常態(tài)化要求將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意識的創(chuàng)建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基本工作。只有樹立平等意識,加強意識建設,提高全民綜合素質(zhì),將平等意識的觀念植根于每個人的心中,才能逐步消除非正式因素對女性的束縛,減少制度“鎖定”給女性高等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首先,強化意識是基礎。強化性別平等意識是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意識常態(tài)化的基礎。意識是行為的先導,只有強化意識的建設,才能促進政策的實施;其次,力求平等是重點。力求平等是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意識常態(tài)化的重點。具體要求在教育機會、教育過程、教育結果上,都達到相應的平衡。只有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社會動力才不會失衡,公共政策才不會偏頗,高等教育才能平衡發(fā)展;最后,落實教育是根本。落實教育是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意識常態(tài)化的根本。以教育為根本,因材施教,鼓勵女性在不同學科領域發(fā)揮自身長處,科學調(diào)整教育教學結構以保證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政策有效實施。
2、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決策科學化
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決策科學化是指決策者以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為目標,以充足的事實為依據(jù),通過科學合理的程序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和理論進行決策。首先,實事求是。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決策科學化,必須以充足的事實為基礎。堅持真理原則,價值原則,符合客觀實際,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實質(zhì),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科學規(guī)劃。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決策科學化,必須利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和理論,通過科學合理的程序進行決策。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問題進行大膽假設和科學預測,建立體系科學、運轉有序的決策機制;最后,公平民主。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決策科學化,必須充分發(fā)揮民主參與決策的積極性。以群眾中的調(diào)查研究為事實基礎,提高民眾的參與能力和決策能力,這樣的決策才能切實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民眾的難題。
3、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保障經(jīng)濟化
發(fā)展實體經(jīng)濟一定要有堅實的政策作為保障,相反,推動政策實施必須要有雄厚的經(jīng)濟作為支持。只有促進高等教育性別平等保障經(jīng)濟化,才能有足夠的實力支撐政策實施中的交易費用,保證政策順利實施。印度針對自身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性別平等問題,陸續(xù)出臺了各種激勵性的政策和措施來鼓勵女性的發(fā)展,促進教育的平等。然而現(xiàn)在來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來的激勵舉措表面上是層出不窮,變換更新,其實也是成效甚微所導致,原因在于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后續(xù)的經(jīng)濟實力作為強有力的支撐,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舉步維艱,前進困難,中途夭折。因此,要想發(fā)展教育,促進教育平衡發(fā)展,摒棄高等教育中的陋習,發(fā)展經(jīng)濟是首要,儲存實力是必須。只有有了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作為支撐,政策的實施才有力度,有強度,有實效。否則,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空談,再嚴格的執(zhí)行也只能是模型,再美好的期盼也只能是泡影。
【參考文獻】
[1] 肖 棋. 論非正式制度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建設[J]. 法制與社會, 2009, (23).
[2] [美]諾 思, 著. 杭 行, 譯.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jīng)濟績效[M]. 上海: 格致出版社, 2008.
[3] 郭思霖. 印度獨立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狀況及其問題探析[J].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09(1).
[4] 王春景. 印度女性:荊棘叢中的玫瑰[J]. 世界文化, 2013(03).
[5] 習近平“空談誤國, 實干興邦”有何深意[EB/OL].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2/1203/c241220-19775313.html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