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團龍古宴儀式及其舞蹈文化解析

2016-10-25 10:35:41額瑜婷馬志萍丁雁彬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迎賓哈尼族江城

額瑜婷馬志萍丁雁彬

(1.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2.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云南昆明650222;3.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

團龍古宴儀式及其舞蹈文化解析

額瑜婷1馬志萍2丁雁彬3

(1.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2.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云南昆明650222;3.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

江城團龍古宴儀式是江城縣哈尼族過本民族新年“十月年”時舉行的活動,江城團龍古宴儀式及其舞蹈文化集中反映了哈尼族傳統(tǒng)社會關系、倫理道德、生存環(huán)境與生產勞作方式、風俗習慣,同時也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哈尼族文化在新時代中的嬗變。

江城;哈尼歷年;團龍古宴儀式;舞蹈文化;解析

為調查西南跨境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間儀式文化,筆者選擇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X村①作為調查地點,通過參與、觀察和訪談,對江城縣X村團龍古宴儀式及其舞蹈文化進行描述和分析。

一、江城縣團龍古宴的背景

X村位于云南省江城縣境內東部,與老撾、越南緊密相鄰。作為一個哈尼族自然村,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鄉(xiāng)政府12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07平方公里,海拔860米,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7戶,農業(yè)人口161人,絕大多數(shù)人口是哈尼族。

負責操辦團龍古宴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位被稱為民間“哈尼王子”的哈尼人。這位民間“哈尼王子”是這里最后一個哈尼族土司頭人的后代,他就讀過思茅師范學校音師專業(yè)和云南藝術學院聲樂專業(yè),曾是這個鄉(xiāng)的文化站站長,熟知本民族歷史文化。

“哈尼王子”在X村的家的位置即是過去哈尼土司府的舊址?,F(xiàn)在這個家既是“哈尼王子”在X村的居住地,又是一所哈尼文化傳承館(國際民間哈尼阿卡民俗文化傳承館),目前正在規(guī)劃建設成為一個民間“哈尼王宮”,為今后廣泛、深入研究哈尼文化,聯(lián)系多國哈尼同胞,傳承發(fā)展哈尼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

據(jù)“哈尼王子”介紹:長街宴②和團龍古宴③是姊妹宴,都是哈尼族過本民族新年“十月年”時舉行的活動?!笆履辍笔枪嶙迨斋@結束的時節(jié),所以這個宴席可以說是哈尼族最重要的宴席。哈尼語稱之為“合熟雜”(漢字音譯),“合熟”是“過年”,“雜”是指“吃”,意思是“吃新年飯”,是哈尼族的“年夜飯”。”長街宴是意深情長,團龍古宴是團結、交流、溝通的平臺。這里搞團龍古宴有特別的意義,團龍古宴是團圓宴,也是團結宴。因為中國人的年夜飯講究的是團圓,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的年飯也講究團圓。而我們這里是一腳踩三國,一眼望三國的地方,古往今來附近的越南、老撾的哈尼族同胞,還有緬甸和泰國的哈尼族同胞,在這個時刻都會到這里來共同慶祝哈尼族的新年,所以哈尼族的“合熟雜”是親朋好友團圓的宴會。我們國家56個民族都是兄弟姐妹,我們歡迎遠近各地的各族兄弟姐妹都來這里和我們一起過哈尼族的新年,吃年飯,所以團龍古宴也是各民族團結的宴會。

二、團龍古宴舞蹈過程

2012年X村“團龍古宴”活動內容包括:迎賓儀式、祭祖儀式、舂粑粑、吃糯米粑粑(午餐)、民族風情表演、年年有余(檔魚)活動、千人團龍古宴、文藝聯(lián)歡晚會。其中,舞蹈分別出現(xiàn)在迎賓儀式、民族風情表演、千人團龍古宴、文藝聯(lián)歡晚會中。

(一)迎賓儀式中的舞蹈

早上9:00,身著哈尼盛裝的男女老幼,在一位男性長者的帶領下,從民間“哈尼王子”家旁邊的空地,以兩人縱隊向村口方向出發(fā)。領頭男性長者身后是铓鼓隊,左右各1人提著一面直徑約1米、高40厘米的紅色大鼓,中間1人敲擊,接著3人敲镲,1人打铓。铓鼓隊后面是5個年長的老人,其中1名為雙手各持1條長毛巾的女性,邊走邊揮舞著手中的毛巾。在他們之后是幾個8、9歲左右的小女孩。后面的隊伍主要是按三種不同民族服裝排列的成年女性,她們的年齡約在40至50歲,其中穿插著幾個中年男性和3、4歲的小孩。最后這組人的數(shù)量約為50至60人。整個隊伍精神飽滿,和著樂隊“咚咚嗆0”節(jié)奏,歡聲笑語地走著。

到村口附近,盛裝隊伍按之前位置以夾道的形式,分別面對在道路兩旁各站一行,等候嘉賓的到來。每每有人從村口往隊伍走過,盛裝的人們就在統(tǒng)一的節(jié)奏聲中跳起嘎尼尼。此時樂隊中加入了兩個蘆笙,大鼓的節(jié)拍大體是“咚咚咚0,咚咚咚噠噠”。那位手持毛巾的老年女性,當時有68歲,是曲水鄉(xiāng)本地人。她說她身上服裝的面料是她母親親手織的,舞蹈的動作也是跟她母親學的。她跳的舞蹈的基本動律是在保持每拍一顫動的過程中,第一拍換重心,第二拍動力腿④出前或旁點,第三拍保持顫動,第四拍弱顫;手隨腳出,即出左腳點地則左手提于毛巾于身旁或胸前,上身隨之右轉90度。來自江城縣城的哈尼切弟支系的中年婦女的動作則是也在保持膝蓋顫動的基礎上,八拍換一次重心,并同時于下一個第一拍時換腳于前點地位,多數(shù)用腳尖點地,每拍隨上身扭動和膝蓋的開合,腳跟自然跟隨左右擺動;雙手成握空心拳狀于兩胯前,隨手臂上下做“繞毛線”狀動作,上身和胯隨之前后左右扭擺。一個婦女解釋這個動作的意思是“歡歡喜喜迎接客人”。6位男性老人或徒手或右手持1條手巾的中部,圍圈而舞,舞至高興時還時不時合鼓點節(jié)奏發(fā)出“喔喔”“薩薩,薩薩薩”的聲音。他們的動作剛勁有力,舞姿渾厚有勢。他們的身體體態(tài)多呈蹲狀態(tài),前俯后仰。腳步亦是配合鼓點保持膝蓋顫動的基礎上,三拍一換腳,腳的位置或前點,或旁移,或后退。上身和上肢則隨著下身和鼓點三拍一換,或雙臂同時上張,或雙臂同時收縮于身體,或單臂于胸前、身后、腿前。較之女性動作,男性動作更為自由,或因個人差異動作變化較大。但男性動作的動物模擬性特征更強。這時在這幾位男性老人的外圍又有一些人跟著開心的舞動起來,過程中里圈的老人時不時和他們相對而舞,交流切磋。6個小學三、四年級模樣的小女孩排在樂隊的旁邊。她們的動作是跟學校里的老師學習的,動作大致與婦女動作一樣,但動作較硬、較脆,手的翻動和上身及胯的扭擺幅度較少、較小,動力腿腳跟隨的左右轉動較大。

返回的路上,隊伍中各類人員的位置與去時基本一致,只是領頭的多了幾位邊舞邊行的老年人,尾部增加了不少看熱鬧的人。一路上老人在鼓點伴奏下邊走邊舞,把隊伍帶回到民間“哈尼王子”家前的廣場空地。這時廣場已有不少人到來。樂隊人數(shù)和樂器數(shù)增加了3倍,3面大鼓(其中兩面由木架支撐,一面由兩個人提著)、6對镲、3套铓,還增加了統(tǒng)一節(jié)奏的指揮。舞蹈場地上除了之前迎賓舞隊外,還增加多了許多人。有來自越南、緬甸、泰國、以及附近市、縣、鄉(xiāng)鎮(zhèn)的來賓,大家都加入到舞蹈的集體中,自由發(fā)揮跳著本民族的舞蹈。一位來自西雙版納的哈尼族愛伲中年婦女說,這里的人熱情好客,邀請她們來這里玩,她們玩得很開心,這里的人也會到她們的家鄉(xiāng)去玩,她跳的舞蹈是愛伲人的舞蹈。來自綠春縣的哈尼族臘咪人,墨江縣及國外的哈尼族同胞也都在舞蹈場上展示各自的舞蹈,并相互交流切磋舞藝。

(二)民俗風情表演中的舞蹈

中午1:00多,在民間“東盟哈尼王子”家旁邊的空地上,舉行民族風情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以來自各地的哈尼族出節(jié)目的形式展現(xiàn)。有6、7個節(jié)目,其中主要有由越南、緬甸和中國哈尼族共同表演的再現(xiàn)哈尼族生產勞作過程的節(jié)目,和江城哈尼族表演的舞蹈節(jié)目。中外合作完成的節(jié)目是在民間“哈尼王子”和一名綠春哈尼女子的演唱哈尼族歌曲中進行的。來自越南和緬甸以及中國江城的約30個哈尼族同胞身著各自的服裝,手中拿著、身上背著不同的哈尼族生產、生活用具,如鐮刀、稻谷、篾笆、背籮、竹桌及竹杯等,有秩序地出場、舞蹈。以舞蹈的形式再現(xiàn)哈尼族同胞在相互合作下耕田、收割、打谷子、慶賀豐收的情景。

(三)千人團龍古宴前迎賓時的舞蹈

下午4:30,從村子的街口到民間“哈尼王子”家旁邊的空地上,人們按老及幼的年齡分別站成兩排,列隊舞蹈歡迎來賓。列隊舞蹈歡迎的人中也包括來自越南、泰國和緬甸的哈尼族同胞。大家都在铓鼓聲中做著流傳于江城哈尼族中的嘎尼尼的舞蹈動作。隊伍先作一次排演,即按民間“東盟哈尼王子”領著貴賓走過,隊伍亦由長者、外賓跟隨依次通過。緊接著從省外專程趕來參加團龍古宴,2012哈尼年(江城曲水鄉(xiāng))主要承辦單位負責人到來,之前排演的歡迎儀式隨即開始。

(四)文藝聯(lián)歡晚會中的舞蹈

晚上9:00,在江城縣文化館和縣文工團工作人的的主持下,一臺以哈尼歌舞為主,由專業(yè)和業(yè)余,哈尼族及其他民族,國內和國外人員共同完成的,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的晚會順利進行。晚會持續(xù)了3個多小時,最后一個節(jié)目后,臺上臺下的演員和觀眾均在熱烈、祥和的氣氛中跳起傳統(tǒng)的哈尼族舞蹈。舞蹈隨著人群的逐漸散去,最終結束。一天的活動到此基本結束。

三、江城哈尼歷年團龍古宴儀式及其舞蹈文化分析

(一)團龍古宴文化分析

曲水鄉(xiāng)每年都過哈尼歷“十月年”。哈尼族的“十月年”,在哈尼歷法中為歲首,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哈尼族的新年,是哈尼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按傳統(tǒng),過去每個村過年的時間并不統(tǒng)一,而是輪流過年。為了規(guī)范,共同慶祝,自1983年起江城縣政府規(guī)定每年12月20、21、22日這三天為法定的節(jié)日。哈尼族過年時,要舉行長街宴,X村村民稱團龍古宴。X村團龍古宴是按一年有365天加1天來設桌數(shù),共366桌。從首桌至尾桌的坐位安排,基本是年長有威望的老人、領導到年幼的小孩。之所以稱之為“團龍古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桌子圍繞中心,按圓的形式一圈一圈擺出3、4圈,形似盤龍(“哈尼王子”解釋:我們是龍的傳人,所以宴席的桌子擺成盤龍);二是“團龍”與“團攏”(當?shù)貪h語為“團團圍攏”,意義為“和和氣氣地團聚在一起”)音同,“團龍古宴”是“團攏、團圓、團聚、團結的宴會”。X村是三國交界的地方,過去哈尼土司所在地,附近的哈尼人都以這里作為文化、情感等交流的中心。在這里舉辦“團龍古宴”有如漢族過春節(jié)時兄弟姊妹要回家團聚吃年夜飯一樣,附近的哈尼族同胞不分國界團聚共渡哈尼年;三是這是老古時候就傳下來的風俗。當?shù)毓嶙骞磐駚矶家^哈尼年。過去,哈尼年到來時,當?shù)赝了驹赬村宴席,邀請附近的哈尼頭人或土司參加,所以稱之為古宴。

因此,在X村舉辦的團龍古宴,實際上是一個政府新規(guī)下的哈尼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喜迎中、老、越、泰、緬多國哈尼族和其他民族同胞共慶哈尼新年的聚會。它不僅是哈尼族傳統(tǒng)節(jié)慶的延續(xù),也是維系中外哈尼同胞情感交流的紐帶,還是哈尼族對外交流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播渠道。通過團龍古宴人們共祝哈尼新年的來臨,慶獲豐收,并祈祝來年好收成。

(二)團龍古宴舞蹈文化分析

1.舞蹈隊伍排列方式體現(xiàn)傳統(tǒng)哈尼族社會關系。哈尼族家庭以長者為尊,一切聽從長者的教導。甚至坐臥飲食都有一定的尊長敬老的規(guī)矩,如吃飯時長輩坐上席,睡覺時讓長輩睡在正房火塘邊,好酒好菜讓長輩先嘗等等。⑤2012年團龍古宴迎賓儀式中的舞蹈和千人團龍古宴前迎賓時的舞蹈,是按年長的老人到年幼的小學生來排列舞蹈隊伍的。這與團龍古宴上按長幼的順序安排坐位一樣,體現(xiàn)了哈尼族長者為大的社會關系。

2.舞蹈動作體現(xiàn)男女性別、老幼年齡差異。2012年團龍古宴迎賓儀式中的舞蹈和千人團龍古宴前迎賓時的舞蹈,均為江城哈尼族傳統(tǒng)舞蹈嘎尼尼。但不同性別、年齡層次的人所跳舞蹈動作有所不同。男性舞蹈動作剛勁有力、頓挫鮮明、收放突出、幅度較大,動作變化因人而異;女性舞蹈動作柔中帶剛、節(jié)奏清晰、幅度較小、動作變化不多。50歲以上老年人的動作嫻熟自然,舞蹈律動方式透射著濃厚的民族風格。越年青的人的舞蹈動作受外來舞蹈文化影響的痕跡較明顯。

3.舞種體現(xiàn)哈尼族傳統(tǒng)儀式。“嘎尼尼”也稱“哈俺些”,“撒賀”,意為跳舞。主要流傳于江城縣曲水、加禾等地的哈尼族聚居村寨及綠春縣的哈尼族切地、白宏支系中。是哈尼族傳統(tǒng)的自娛性舞蹈,在“哈尼年”和娶親嫁女等喜慶日盛行跳此舞。⑥2012年團龍古宴迎賓儀式中的舞蹈和千人團龍古宴前迎賓時跳嘎尼尼,即是哈尼族傳統(tǒng)節(jié)慶中,以舞祝樂的形式。

4.舞蹈儀式體現(xiàn)哈尼族熱情好客的性格特征。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里寫道:“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备鶕?jù)筆者調查研究可知:至少明代以來,哈尼人在為去世老人舉辦喪葬時,要跳舞悼念老人,追溯歷史。通過舞蹈的形式宣泄內心悲傷的情感,同時化解由失去親人產生內心的不安,聯(lián)絡情感等。在祈祝來年風調雨順的祭竜活動儀式上,哈尼人也要跳舞與神靈對話,將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等思想表達出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列隊跳嘎尼尼夾道歡迎遠近賓客的儀式,一方面體現(xiàn)了與X村哈尼人民喜好舞蹈,同時也是他們對待賓朋的一種態(tài)度。以喜慶時才跳的舞蹈來迎賓,必定是由衷喜悅情感的體現(xiàn),其中也反映了哈尼人熱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5.舞蹈形態(tài)體現(xiàn)了哈尼族生存環(huán)境及生產勞作方式。X村團龍古宴迎賓舞蹈嘎尼尼的舞蹈形態(tài)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屈膝、前俯后仰的體態(tài),扭身、顫膝、轉跟、有規(guī)律移動重心的動律,和模擬猴等動物的動作特點等。X村屬山區(qū),主要種植糧食、橡膠等作物。長期以來以種植為主的勞作生產方式對當?shù)毓嶙鍎幼餍螒B(tài)產生了深刻影響,與往返山路和田間埂壩的行路方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方式等不無關系。

6.舞蹈伴奏樂器體現(xiàn)了古今文化結合。兩次迎賓儀式中的舞蹈所使用的伴奏樂器是大鼓、铓、镲等傳統(tǒng)舞蹈活動中使用的樂器。民族風情表演中的舞蹈和文藝聯(lián)歡晚會中的舞蹈多為現(xiàn)代音響設備提供音樂伴奏。不同的舞蹈使用不同的伴奏方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更好地演繹節(jié)日慶典中不同側重點的文化需求及其氣氛。

7.多種舞蹈同臺競技、相互學習,體現(xiàn)了包容、吸收與融合的文化發(fā)展狀況。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哈尼族舞蹈,來自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是團龍古宴慶?;顒拥闹匾獌热?。人們在舞蹈活動相互學習、切磋技藝,或為表演共同參與一個節(jié)目,不但拉近了心靈距離,增強了情感交流,更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xiàn)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

8.民俗風情舞蹈表演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主辦者的思想導向。筆者在2012團龍古宴舉辦前的國際哈尼/阿卡學術討論會上,遇見包括民間“哈尼王子”在內的,參與操辦團龍古宴的當?shù)赜型膸孜还嶙?。他們?yōu)榱私M建江城縣哈尼協(xié)會,使團龍古宴辦出品位,辦出特色,使之在原來基礎上提升國際影響力,專門參加了國際哈尼/阿卡學術討論會。在團龍古宴開始前兩天,還邀請外國和省內知名哈尼學者召開學術研討會。就這一區(qū)域的哈尼學術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團龍古宴中特別安排了以中外哈尼共同完成表演的民俗風情舞蹈表演,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中外哈尼人享有共同的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同時也弘揚、傳播哈尼傳統(tǒng)文化。

9.不同年齡層次人的舞蹈學習渠道體現(xiàn)了教育方式和傳承方式的轉變。同為嘎尼尼舞蹈,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的舞蹈略有不同。65歲的那位老人的舞蹈是跟她媽媽學習的,中年婦女的舞蹈多是在休閑娛樂廣場上學習的,小學生的舞蹈是在學校學習的。由此可知,人們學習、接受民族文化的方式方法隨社會發(fā)展變遷而變化。

注釋:

①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本文中所出現(xiàn)的地名與人名已經做適當技術處理.

②長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每到“昂瑪突”節(jié)來臨,哈尼人會在山寨里擺上酒席,一起歡度節(jié)日。在擺酒慶祝時,百來張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條長龍,“長街宴”也因此而得名.(http://baike.baidu. com/view/1137048.htm?fr=aladdin).

③團龍古宴的舉辦時間為哈尼歷十月年,內容與長街宴一樣,但桌子不是擺成一長條形狀的,而是轉圈而擺,形似盤龍.

④動力腳:舞蹈專業(yè)術語,指相對于支撐身體重力的,另一條用來做動作的腿.

⑤雷兵.哈尼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4.|

⑥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編.中華舞蹈志·云南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427.

[1]雷兵.哈尼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編.中華舞蹈志·云南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427.

J722.21-4

A

1005-5312(2016)08-0147-02

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西南跨境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儀式的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批準號:12BMZ03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迎賓哈尼族江城
江城焰火
中國攝影家(2024年4期)2024-01-01 00:00:00
施江城 黔陽古城
國畫家(2022年3期)2022-06-16 05:30:18
江城記憶
當代音樂(2020年10期)2020-10-26 18:34:52
基于單片機的迎賓機器人設計
電子測試(2018年13期)2018-09-26 03:29:20
“感動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曉
哈尼族色彩審美文化芻議
都教授客串“迎賓員”
快樂的重陽節(jié)
哈尼族“老關工”白文達二三事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1
哈尼族藥物特點初探
湛江市| 井陉县| 武宁县| 锡林浩特市| 巴青县| 福贡县| 方城县| 泽州县| 恭城| 无为县| 灵武市| 合川市| 辽阳县| 蒙山县| 新晃| 滨海县| 灵山县| 资中县| 六盘水市| 靖州| 元阳县| 恩施市| 红桥区| 盐津县| 苏州市| 沙雅县| 昭通市| 当涂县| 灵台县| 巴中市| 凤城市| 深圳市| 宝山区| 始兴县| 米脂县| 长海县| 蓬安县| 陆川县| 京山县| 怀化市|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