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爾雅》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訓詁專著,在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清人嚴元照的《爾雅匡名》、汪鎣的《爾雅正名》都是針對《爾雅》用字進行研究的著作。此外,郝懿行的《爾雅義疏》、俞樾的《爾雅平議》等也涉及《爾雅》用字的考證。前賢在《爾雅》文字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限于語言材料和研究方法,他們的研究得出的結論還存在一些問題。
關健詞:爾雅 說文 本字
《爾雅》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訓詁專著,張揖《上廣雅表》稱其為“七經(jīng)之檢度,學問之階路”,在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清代以前,研究《爾雅》者多從訓詁學、辭書學角度入手,很少有人專門對《爾雅》的文字進行研究,清代學者則彌補了這種缺憾。嚴元照撰《爾雅匡名》,汪鎣著《爾雅正名》,所謂“名”即字,兩書都是針對《爾雅》用字進行研究的著作。此外,郝懿行的《爾雅義疏》、俞樾的《爾雅平議》等也涉及《爾雅》用字的考證。前賢在《爾雅》文字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有些論述有待校正。例如:
1.《釋宮》:“樞達北方謂之落時,落時謂之?!贬屛模骸?,本或作戺,同,音俟。《廣雅》云:兩砌也。本或作扈,同,音戶。”
《爾雅匡名》:“《說文》戺乃古文巸字,恐非。此義當以扈為正?!?/p>
按:《廣雅·釋宮》:“柣、戺、橉,砌也?!薄夺屛摹分小皟善鲆病碑敒椤皯鳎鲆病?。《說文·部》:“巸,廣也。從、巳聲。戺,古文巸從戶。”段注以為“廣”當作“廣頤”,、頤同字?!睹x·戶部》:“戺,鋤幾反,砌也,待也,廣也,頤也,長也?!薄捌鲆病闭稀稄V雅》,“廣也,頤也”當作“廣頤也”,正合《說文》中“巸”字釋義?!睹x·部》:“巸,與之反,長也,美也?!薄队衿纷鳎骸皫?,與之切,廣也,長也,《字書》云:美也。”則戺正巸字,戺訓“砌”乃別一義也。蓋戺易位作,其字罕見,故流俗改為扈字,《匡名》以扈字為正,不妥。
2.《釋宮》:“垝謂之坫,墻謂之墉。”郭注:“在堂隅。坫,?也。《書》曰:既勤垣墉?!贬屛模骸佰?,丁念反,《說文》云:屏墻。”
俞樾《平議》:“疑坫乃阽之假字,《說文·部》:阽,壁危也。垣毀、壁危義正相近,故垝謂之阽矣。《釋文》曰:垝又本作庋,則因阽字假作坫,故改垝為庋以合之。非《爾雅》之舊也。其下云:墻謂之墉,可知此文亦以墻垣言矣。”
按:《說文·土部》:“坫,屏也?!薄睹x·土部》:“坫,都念反,屏墻也?!迸c《釋文》所引《說文》正合。俞氏謂“垝謂之坫”是就墻垣而言,是也。坫謂屏墻,似乎不必改為阽字。又《玉篇》《名義》中“坫、垝”列于一處,《說文》的特點將是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今本《說文》中二字分列異處,為誤。垣、墉《名義》《玉篇》中將這二字列在一處。
3.《釋宮》:“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岐旁?!惫ⅲ骸搬琅猿鲆?。”釋文:“歧旁,郭如字,樊本作,音支?!?/p>
《爾雅匡名》:“《釋文》云:歧,樊本作。案:《說文·止部》無歧字,《說文·土部》無字。《說文·足部》:跂,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古字足、止偏旁通借,故又作歧?!?/p>
按:字不見于《說文》《名義》《玉篇》。《說文》《名義》亦無“歧”字。阮元《??庇洝贰岸_謂之岐旁”下云:“唐石經(jīng)、單疏本、雪牎本、注疏本同?!夺屛摹纷髌缗?,字從止?!兑磺薪?jīng)音義》卷二十‘歧路下引《爾雅》‘二達謂之歧旁?!段褰?jīng)文字》云:‘俗以岐為山名,別作歧路字,字書無。按:《玉篇·止部》:‘歧,翹移切,歧路也?!稄V韻·五支》:‘岐,山名。歧,歧路。是六朝以來‘歧路字多從止矣?!薄队衿罚埦恚┚矶渡讲俊罚骸搬?,……《爾雅》道:‘二達謂之岐旁。郭璞曰:‘?,道旁出者也。野王案:道支分也。……《說文》?字也?!薄墩f文·邑部》:“,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xiāng)。岐,或從山、支聲。因岐山以名之也。?,古文從枝、從山?!笔瞧渥直井斪鳌搬薄朗稀犊锩芬詾槭?jīng)作“岐”誤,字當作“跂”,古字足、止偏旁通借,故又作“歧”。不知“歧旁”作“岐”字由來已久,又謂“歧”乃“跂”字偏旁通借,不知“歧”由“岐”字而來。
4.《釋宮》:“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惫ⅲ骸按私匀诵胁节呑咧?,因以名云?!?/p>
《爾雅匡名》:“《正義》云:時,《玉篇·足部》引作跱。跱,上也。元照案:《說文·足部》無跱字,當作歭?!墩f文·止部》:歭,?也。從止、寺聲。此記行步自遲之節(jié)。室中之行,歭?安徐可也,故謂之歭?!?/p>
按:《釋宮》:“室中謂之時?!弊肿鳌皶r”。字或從足作“跱”,《玉篇·足部》:“跱,除幾切,《爾雅》曰:室中謂之跱。”嚴氏《匡名》謂《說文》無“跱”字,字當作“歭”?!墩f文·止部》:“歭,?也。從止、寺聲?!蓖瑫蹲悴俊罚骸?,歭?,不前也。從足、屠聲?!笔恰皻l?”為雙聲聯(lián)綿詞。《玉篇》所記《爾雅》作“跱”字,依《爾雅》用字例,當是淺人以行、步、趨、走、奔皆為動作詞,故改易日旁為足旁,訓室中行之“跱”字與“歭?”字同形。
5.《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璋大八寸謂之琡,璧大六寸謂之宣?!惫ⅲ骸啊稘h書》所云‘瑄玉是也?!贬屛模骸靶?,如字,本或作瑄,音同?!?/p>
《爾雅義疏》:“宣者,《釋文》云:宣,如字,本或作瑄,音同。郭引《漢書·郊祀志》云:有司奉瑄玉。孟康注:璧大六寸謂之瑄?!额惥邸芬稜栄拧氛鳜u,瑄,俗字也。臧氏《經(jīng)義雜記》廿八云:《說文》無瑄字,有珣字,云:玉器。讀若宣。知《爾雅》宣字當作珣?!?/p>
按:《爾雅》字作“宣”,《釋文》有異文作“瑄”。《說文》《名義》無“瑄”字?!对{楚文》:“有秦嗣王,敢用吉玉璧?!薄啊奔础靶弊?,《玉篇》載“宣”字古文作“”。《詛楚文》《爾雅》并作“宣”?!都崱菲铰暋?韻》:“瑄,壁大六寸也。通作宣?!逼渥稚w本作“宣”,后加玉旁?!短祈崱菲铰暋缎崱罚骸艾u,璧瑄;又長尺已上也。”此“瑄”字早見者。郝氏引臧氏以為即《說文》“珣”字,為誤。
6.《釋樂》:“大篪謂之沂?!惫ⅲ骸绑灾駷橹L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贬屛模骸耙?,郭魚斤反,又魚靳反,李、孫云:箎聲悲,沂,悲也。或作,又作?,音宜肌反?!?/p>
俞樾《平議》:“沂,誤字也?!夺屛摹芬龑O炎曰:篪聲悲。沂,悲也?!短接[》卷五百八十引舍人曰:大篪其聲悲,沂鏘然也。夫沂與悲義了不相涉,若果是沂字,則古人必不作是解矣。沂當作,《說文·言部》:,悲聲也。舍人注云:其聲悲。孫炎注云:,悲也。皆與字義合。今作沂者,疑別本或假澌為,其字闕壞,遂成沂矣?!?/p>
按:《釋樂》:“大篪謂之沂。”字作“沂”。字或換旁作“、?”,《釋文》:“沂,郭魚斤反,又魚靳反,李、孫云:箎聲悲,沂,悲也?;蜃鳎肿?,音宜肌反?!薄墩f文》無“、?”字,《集韻》平聲《欣韻》:“、?、,大篪?;蜃?、。通作沂?!逼渥稚w本作“沂”,后替換水旁為龠旁或于“沂”上徑加竹旁。俞氏之說殆誤,其一:俞氏言當作“”,假作“澌”,訛作“沂”者,實為臆測,并無書證。其二:“沂”訓悲,古人之說未必可信,即使其說可從,訓“悲”之字未必有正字,故只權借“沂”字為之亦未嘗不可。其三:從漢字發(fā)展演變來看,先有“沂”字,后有從龠之“”或從竹之“?”。若原本作“”,為何沒有“”字加龠旁或竹旁者?古人囿于《說文》,誠不可信。
7.《釋天》:“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仍饑為薦。”郭注:“凡草菜可食者,通名為蔬?!?/p>
《爾雅匡名》:“蔬,《說文·艸部》新附字,當作,《說文·?部》:,鼎實,惟葦及蒲。從、速聲?;驈氖场⑹曌黟M?!夺屍鳌罚翰酥^之蔌,即餗字也。疏、餗聲相近,故轉為疏,俗又加艸。《一切經(jīng)音義》(十八)引作疏?!?/p>
《爾雅正名》:“蔬,惠氏棟曰:《淮南·主術篇》:秋畜疏食。高注:菜蔬曰疏,谷食曰食。然則疏不從艸。案:《禮記》:嘉疏。釋文:疏,本又作蔬?!秉S侃評:“疏菜字正應作,糧也。《莊子·天道》:鼠壤有余蔬。司馬本正作糈?!吨芏Y·太宰》注:疏材,草木根實可食者。然則疏固糧之類也?!?/p>
按:《說文》無“蔬”字,其字經(jīng)典作“疏”,《論語·憲問》:“飯蔬食?!贬屛模骸笆撸窘褡魇??!薄抖Y記·射義》:“孔子射于矍相之圃。”鄭玄注:“樹菜蔬曰圃?!贬屛模骸耙槐咀魇??!薄吨芏Y·天官·大宰》:“聚斂疏材?!编嵭ⅲ骸笆璨皇朐火~?!逼渥稚w本借“疏”字為之,后加艸旁。《集韻》平聲《魚韻》:“蔬,凡艸菜可食者通名為蔬,郭璞說。通作疏?!薄睹x·艸部》:“蔬,所居反,草木實,菜食。”《匡名》以為即《說文》“(餗)”字,黃侃以為字正應作“糈”,嚴氏、黃氏從《說文》中找正字,不知《說文》之字未必盡本字。
8.《釋山》:“山夾水,澗。陵夾水,澞?!惫ⅲ骸皠e山陵間有水者之名。”釋文:“澞,魚俱反,本又作虞。”
《爾雅正名》:“澞,《釋文》:澞,本又作虞?!秉S侃評:“澞亦之變字,水厓也。變文言之,則云陵夾水耳。”
按:《說文》無“澞”字,《釋文》:“澞,魚俱反,本又作虞?!逼渥稚w本作“虞”,后加水旁?!睹x·水部》:“澞,遇俱反,山夾水曰澞?!秉S侃以為“澞”亦“汻”之變字,為誤?!墩芬夺屛摹芬詾樽之斪鳌坝荨保且?。
9.《釋水》:“河水清且瀾漪,大波為瀾,小波為淪,直波為徑?!贬屛模骸颁簦居肿麾?,于宜反。”
《爾雅正名》:“漪,《釋文》:漪,本又作猗。案:《詩》作猗?!秉S侃評:“猗為語詞。字正作?!?/p>
按:《說文》無“漪”字,《釋文》:“漪,本又作猗,于宜反?!薄对姟ばl(wèi)風·伐檀》字作“猗”。蓋其字本作“猗”,后加水旁。《名義·水部》:“漪,于宜反,清也,重波也?!秉S侃以為字當作“”,《說文·丂部》:“,反丂也。讀若呵?!闭`也。
10.《釋草》:“荷,芙渠。其中的?!惫ⅲ骸吧徶凶右??!贬屛模骸暗?,丁歷反,又戶了反,或作菂,同?!?/p>
《爾雅匡名》:“案:的、菂二字皆不見于《說文》,此字當作芍。張載《魯靈光殿賦》注引《爾雅》作菂,李善曰:菂與芍同音的?!队衿吩疲荷?,都厯切,蓮子也?!稄V韻》(二十三錫)云:芍,蓮中子也?!?/p>
按:又《釋草》:“的,薂。”郭注:“即蓮實?!贬屛模骸扒?,丁歷反,本今作的?!薄墩f文》無“菂”字。其字蓋本借作“的”字,后加艸旁?!睹x·艸部》:“菂,都歷反,蓮中子也。”“菂”或省作“芍”,《集韻》入聲《錫韻》:“菂、芍,芙蕖中子。或省。通作的?!薄稜栄趴锩分^其字本當作“芍”,不知“芍”為“菂”字之省,誤也?!墩f文·艸部》:“芍,鳧茈也。從艸、勺聲?!薄扒叀笔∽鳌吧帧?,與《說文》字同形。
前賢在《爾雅》文字研究中生誤,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研究材料有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材料不斷涌現(xiàn),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前人未能充分利用新材料如原本《玉篇》殘卷、《篆隸萬象名義》等;二是研究方法不夠完善。前人篤信《說文》,研究時一概以《說文》為據(jù),必從《說文》找本字,不知經(jīng)典本多借字,《說文》中也未必盡為本字。
參考文獻:
[1]朱祖延等.爾雅詁林[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清]嚴元照.爾雅匡名[M].《爾雅詁林》影印廣雅書局刊本.
[4][清]汪鎣.爾雅正名[M].《爾雅詁林》影印制言雜志期刊.
[5]黃侃.黃侃手批爾雅正名[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6
[6][清]俞樾.群經(jīng)平議·爾雅[M].《爾雅詁林》影印同治十一年刊本.
[7][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87.
[8][日]釋空海.篆隸萬象名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5.
[9][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0][宋]陳彭年.鉅宋廣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宋]丁度.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2]李榮.文字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楊清臣 河北保定 河北大學文學院 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