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媛 羅梓嘉 段念
摘要:
基于原型的景觀設計方法,是設計者塑造特定的場景與人們形成共鳴的方法。環(huán)東湖綠道景觀通過自然、歷史、地域的原型與現(xiàn)代的設計手法結合對其景觀的塑造方法進行分析,將設計與項目本身相關聯(lián),讓觀賞者在觀賞過程中既能體驗創(chuàng)新、又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關鍵詞:景觀原型,自然,歷史,地域
我們努力并用心維系的,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之美,而不是其他。
不知不覺半年已過去,這半年,每天腦中浮現(xiàn)的即是東湖,有十里長堤的杉林聳立、有走入磨山的森林濃郁、有櫻梅盛開的繽紛爛漫、有接天蓮葉的無窮碧色,每一段的景象已經深深印在腦海里。這半年,講了很多的理念、特色、文化、配置,但是究竟建成以后是什么樣子?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嗎?建成以后還是市民心中那個東湖嗎?說實話,心中忐忑。今天,想說一說我心中的環(huán)東湖綠道景觀特色。
引用《環(huán)東湖綠道景觀方案》的開篇“東湖是武漢之瑰寶,自然之恩賜。環(huán)東湖綠道,串聯(lián)東湖之美景,感受城市慢生活。有水,33平方公里;有山,層巒疊翠;有林,蒼翠蓊郁”(見圖1)。寥寥數語,將我心中東湖的樣子全部勾勒出來,有山水林城,不就是東湖最大的特色嗎?我們日夜所探討、所營造的無數個設計方案都是基于保護這方水土,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不斷的完善、深化、提升。
一、概念解釋
1、設計本源
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如何評價一個景觀設計項目的成敗,并不是僅僅依托于游客的多少或者銷售的好壞,而是如何使景觀與觀賞者的認知產生共鳴,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師去探索設計的本源,尋找出這種能夠作為設計參照物的理念,將設計與本土相關聯(lián),營造一小部分的創(chuàng)意,讓觀賞者在游覽過程中既能體驗創(chuàng)新,又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2、景觀原型
景觀原型是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使用的參照物,是設計靈感的集合。景觀原型發(fā)生于自然中、歷史傳承中和地域特征中,自然原型、歷史原型和地域原型是設計靈感的來源。景觀原型可以取自于自然,通過深入了解自然事物的內部結構,從而將自然原型還原到特定的環(huán)境中,使景觀的表現(xiàn)與之相呼應;景觀原型也可以取自于歷史,通過尋找歷史、傳承文脈,發(fā)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某種相似點或聯(lián)系點,從而將歷史原型的信息轉移到現(xiàn)實中;景觀原型還可以是基于地域原型的還原,通過引用地域中的典型符號再現(xiàn)地域空間、地域特性。
二、項目概況
環(huán)東湖綠道總長約28.7km,串聯(lián)東湖聽濤、漁光、白馬、落雁、磨山、后湖等六大景區(qū)。含楚風園、九女墩、湖光閣、鵝咀、磨山、梅園、櫻園、八一泳池、蘆洲落雁、清河古橋等二十五處景點。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濃郁的楚風漢韻構成整個項目良好的景觀原型。
整體景觀結構為4+4+8,分別為4段景觀綠道,4處門戶,8大主題區(qū)域(見圖2)。4段:即湖中道、郊野道、磨山道及湖山道。4門戶:即西門戶(楚風園)、東門戶(落雁驛站)、南門戶(全景廣場)以及磨山北門。8大主題區(qū)域:分別以山丘、濕地、島嶼、田園等景觀風貌為核心的八大主題區(qū)域,山丘風貌為九女墩、楓多山,濕地風貌為東堤、西梗,島嶼風貌為湖心島、鵝咀,田野風貌為田園童夢、塘野蛙嗚。
充分考慮綠道景觀要素的多重性,構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生態(tài)景觀在時間和空間的多樣性。通過透湖景、增節(jié)點、添色彩、融文化等景觀策略,提升改造現(xiàn)有景點,同時新增二十處景點,最終形成四段景觀綠道、八大主題區(qū)域、十大明星節(jié)點、二十四處興趣熱點。
三、基于景觀原型的設計方法
1、對自然的借用
環(huán)東湖綠道的建成形成了多層次的景觀視覺空間,包括觀湖望山、眺望城市、節(jié)點周邊人群的觀賞、來自磨山山頂的視線等。環(huán)東湖綠道的建造利用其原有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加以維護和改造,通過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立、綠色空間的營造,使人們在視覺上、記憶里產生共鳴。
最典型的莫過于十里長堤的設計,步入長堤,“參天杉樹巍然立、一湖風景緣堤揚”(見圖3)。歷經60多年的長堤承載著武漢人諸多記憶,已成為武漢的城市名片。設計中保留這條最具東湖特色的長堤,兩側改造提升現(xiàn)有景點、新增湖心島等節(jié)點,在視線焦點及游人停留處增加觀賞植物。隨著游人不斷前行,兩側景點依次展開,收放有致。
同時在杉林下點綴開花地被,呼應湖中道簡潔清爽的特色。綠道增加1.5-2米寬人行道,局部設軟質駁岸,結合置石點綴觀賞植物(見圖4),游人穿行在杉堤花帶之中,杉林聳立、芳草玉立。
又如鵝咀,雖被綠道主線分為東、西半島,兩島加起來僅一萬余方,駐足于此,山水林城盡收眼底。借現(xiàn)有美景,點綴景觀設施。東島“東觀楚臺”,是觀磨山、觀日出的絕佳地段。臨湖設置供游人遠眺的臺級場地、景石大樹,體現(xiàn)“東眺楚臺觀日出”的壯美(見圖5)。西島設船形驛站、沙石鋪地、疏朗草坪,形成“西踏平沙賞佘暉”的意境(見圖6)。
2、與歷史的共生
東湖風景名勝區(qū)內既有九女墩、磨山等富含文化底蘊的節(jié)點,也有東堤、雁中咀等留有場地記憶的節(jié)點。在規(guī)劃設計的基礎上,保留、利用、再生了原場地作為文化、生產的記憶。在這里運用的設計手法是將現(xiàn)代的景觀語言與場地原有的文化相結合,將其承載其中,形成歷史和現(xiàn)代的交流與融合。
如九女墩,該節(jié)點整體突出紀念性,突顯山林蔥郁、靜謐郁閉之感。
設計強調太平天國女英雄墓??臻g序列,在山腳下設置牌坊,引導游人登高緬懷。軸線南端,取自詩人聶紺弩“剛腸玉骨滄浪水”之意,設滄浪臺(見圖7),東眺長堤、南望磨山。林下設置山間棧道,將游人引入其中,豐富游賞體驗。沿湖一側在現(xiàn)有的池杉林下置石,增加常綠水生植物,與節(jié)點整體氛圍呼應。游人可于置石上戲水、觀景(見圖8)。節(jié)點東側設置驛站、碼頭形成帶狀疏散空間,滿足游人各項需求。
雁中咀,場地現(xiàn)狀為東湖漁場辦公及漁船維修區(qū),也是東湖范圍內唯一能進行船舶修理和起魚的場所。該節(jié)點通過展現(xiàn)修船、曬網等場景(見圖9),增加人們游賞活動的體驗。
上述節(jié)點的設計,既能與環(huán)東湖綠道這樣與世界接軌的現(xiàn)代化景觀形成聯(lián)系,同時又能讓人體味到東湖獨有的氣息和記憶。這種新舊環(huán)境的共生、新舊文化的共存,能夠使游客感受到熟悉又伴著些許陌生的新奇體驗。
3、對地域的利用
設計中各節(jié)點充分利用地域特征,依形就勢,將水體、道路、場所、設施、綠化等元素組合成一個有機融合的整體,讓場地與人更親近,同時也能夠吸引眺望者的目光。利用各節(jié)點親水的環(huán)境,營造各具特色的親水空間,并與整個東湖的整體氣質相一致,讓游人置身其中,體味漫步東湖的感受,與自然形成共鳴。
湖心島,利用場地現(xiàn)有條件,形成一處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讓人難以忘懷的游湖場景(見圖10)。
湖中設三島,引《離騷》名句,名為墜露洲、落英島、亦何灣,分別種植水杉、花樹、楓林。三島相映成趣,何楓亭內靜賞春花與秋色(見圖11)。開闊草坪之上可開展日光浴、音樂節(jié)等活動,奔跑嬉戲,樂而忘憂。岸邊片植離騷中觀花植物,形成忘憂花港、海棠花溪、芳草花徑。南側堆坡植樹,對東湖通道應急出口區(qū)域進行遮擋,設置二級驛站(見圖12)。周邊通過海綿技術的運用,形成環(huán)?;▓@。
再如磨山北門,不僅是磨山道與湖中、湖山道的交匯點,也是進入磨山道的起點。設計以“磨山客廳、開放水岸”為主題,體現(xiàn)楚風漢韻、打造市民客廳,延續(xù)濱水、草坪空間格局,將游人從湖邊引入山林,體驗行走在山水之間多層次的空間變換(見圖13)。沿山腳設置驛站、電瓶車站及自行車服務點,滿足各項功能需求。臨水布置親水臺階、形成開放型的水岸空間(見圖14)。在疏林草地上設星光步道,片植辛夷等楚辭植物與楚城相呼應。
四、結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于某一場所或時間的“原型”,設計者們將不同的原型進行轉譯,從項目本身出發(fā)從而激發(fā)觀賞者去感知和回味。環(huán)東湖綠道景觀的設計,正是運用了多重景觀原型的手法進行整體營造,期望以不經意的形式與觀賞者們形成共鳴。
設計者如何能夠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為人稱贊的作品,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設計本源。以觀賞者來體驗作品的成敗,然后不斷提升并完善,這樣才算是一處成功的設計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