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過去,人們靠寄生于一個平臺而生存,這種虛無縹緲總讓人缺乏安全感;而新媒體時代帶給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多可能,靠技術與資源吃飯或許更讓人向往。
前不久,萬達集團又一次成了各大網站論壇以及朋友圈的流量擔當。然而這次的輿論焦點并非“網紅”收割機王思聰,也不是去年在萬達年會上“出道”的王健林,而是一張招聘廣告。
招聘廣告上,“新媒體運營資深經理”這一職位不足為奇,吸引眼球的是這張寥寥數行的招聘廣告中的幾個紅字:“薪資范圍:50-70萬”。即便招聘這一崗位的萬達集團所在的上海市在2015年度以6774元地域平均月薪奪得桂冠,但比對萬達這一“天價”年薪,瞬間變的不值得一提了。
原來,不光選老婆,工作也有紅玫瑰白玫瑰:夢寐以求的,未必有想象得那么好;從前不在乎的,未必有那么差。
在這個新媒體運營官走紅的時代,我們那顆文藝的心終于也能找到歸宿了。
新媒體讓我們參與和改變了這個時代
傳媒這東西其實很年輕。
媒體本身就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農業(yè)時代,人類還尚在自給自足的溫飽期,媒體是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一個奢念。
既誕生于工業(yè)時代,媒體自然被烙上了工業(yè)時代的烙?。簶藴驶⒘鞒袒?、規(guī)?;?,諸如此類。是互聯(lián)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格局,把傳統(tǒng)的媒體概念打碎,去標準化,去流程化,去規(guī)?;瑢⑵渥兂闪艘匀?、以用戶為中心的新格局。這一商業(yè)形態(tài)的顛覆,消除了傳統(tǒng)媒體商業(yè)模式賴以為根基的兩端,即內容生產壟斷端和內容發(fā)布及分銷渠道壟斷端?;ヂ?lián)網的出現,讓人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生產者,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發(fā)布的渠道,這打開了傳媒的新局面——正如美國《連線》雜志所說:“讓所有人對所有人傳播。”
在過去的兩年里,隨著新媒體大部隊異軍突起,大量報紙、雜志集體死亡。過去“稱霸的諸侯”早已不敵今日的“諸子百家”。媒體百年一遇的大變革驟降,這是媒體人參與和改寫歷史的最好時代。
面對門戶大開的新媒體世界,人人都有成為焦點的可能。但新媒體絕不是多數人們想象中的發(fā)發(fā)微博、微信,逗逗趣,抽抽獎這么簡單。微博雖然式微,卻仍是最有時效性的大平臺,如果你微博沒能玩好,微信也很難玩兒得很好。
在這個人人皆可能成為媒體的年代里,如何博得注意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正因如此,在過去兩年的中關村創(chuàng)業(yè)大街里誕生了一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ZMO新媒體學院。創(chuàng)始人牟家和及其團隊通過對新媒體的探索與實踐,走在了互聯(lián)網+工具課的最前沿——通過“線上+線下+社群”的服務模式,陸續(xù)推出《自媒體運營官》《首席微信官》《粉絲社群官》《數據分析官》《產品經理課》等一系列自主研發(fā)的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崗位、新能力、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吸收了2000余位收費會員,成功舉辦了20場會員專屬課程,100余場線上分享課程,成為中國最全面、最落地、最實用的互聯(lián)網+工具課學習社群。而從這里走出的新新人類,正在參與并改變著這個時代。
新媒體運營官的出路何在?
在這個被新媒體包圍的時代里,各大招聘網站都被“新媒體運營”這一崗位充斥著,優(yōu)秀的、全方位的新媒體運營官幾乎成了每家企業(yè)的標配崗位。
作為營銷的一部分,新媒體運營官所有的產出,都是為了最終提高你服務的產品或廠商的銷路和知名度與美譽度。
當然,有些人對新媒體運營官的定位就是做個文案,每天寫一篇文章,再轉發(fā)一些熱點文章或搞笑的段子,領導讓寫什么就寫什么,完全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小角色。而真正優(yōu)秀的新媒體運營官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立場,你甚至要比老板更清楚應該怎么做!同時也需要思考更多:
在段子手抱團的年代,什么內容才會引起轉發(fā)?
什么樣的廣告植入真正有效?
你是否知道微信公眾號應該加入哪個自媒體聯(lián)盟?
你是否知道邏輯思維為什么做得如此成功?
你是否知道江寧公安在線為什么是最好的政務微博?
日前最火的話題是什么?是否與你的工作有關?你能從哪些獨特的角度將自己公司的產品植入這些焦點事件之中?
……
當策劃能力,對媒介的了解,對熱點話的敏感度,對人性的洞察力,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發(fā)生化學反應后,一個優(yōu)秀的新媒體運營官應運而生。
經歷職場的歷練,新媒體運營官不僅會沉淀下來對市場脈絡的感知,對行業(yè)的理解,對大眾心理的理解和滲透,對爾虞我詐的商業(yè)市場背后一系列企劃的洞悉,還會提高精神的修養(yǎng)與文筆。因此,即便當一個平臺沒落了,你還能夠有足夠的運營能力在另一個平臺迅速崛起。
不僅如此,優(yōu)秀的新媒體運營官在職業(yè)發(fā)展上潛力無限。不僅會PS一些幽默搞笑的圖片,剪輯視頻,借用各種工具做出一個Demo,還熟知各家知名網站廣告刊例價以及網站的流量及性價比,知道什么樣的內容適合放在什么樣的渠道,擁有微博大V資源以及微信自媒體大號資源,等等。而這些能力在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中,將使他價值連城,其職業(yè)發(fā)展空間也因此而極其廣闊——不僅可以運營新媒體,還可以做媒介、BD、策劃、數據分析、網站運營,甚至可以做編程,并因其對用戶的了解還可以轉做產品官……
然而,面對這一新興行業(yè),多數人仍在探索之中。從對行業(yè)的了解到成為新媒體大拿需要漫長的實踐過程,行業(yè)新手不僅需要借鑒成功的經驗,也需要加入新媒體行業(yè)的圈子,向更多的人不斷學習,積累人脈。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創(chuàng)造一代人的歷史。在過去,人們靠寄生于一個平臺而生存,這種虛無縹緲總讓人缺乏安全感;而新媒體時代帶給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多可能,靠技術與資源吃飯或許更讓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