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盛夏時節(jié),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起一場討論:“近40度的高溫天,是什么支撐你仍然義無反顧地出門工作?是窮么?”回答當然五花八門,不過國人都習慣于凡事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場討論的標準答案就是:“不,是對公司企業(yè)文化的認同、對老板的眷戀和對事業(yè)的追求!”
這個標準答案背下來會很有用處,萬一哪天在公司里真被問起,可以脫口而出。當然不能指望老板為此感動,傻到認為這是發(fā)自肺腑之言,還能當老板嗎?不過你隨口這么一說,老板隨口表揚你兩句。彼此雖不走心,但場面肯定很和諧,這么多年來,大多數(shù)公司不都這么和諧過來的嗎?
不過破壞和諧的人也常常會有,比如我侄兒大偉。原本他對自己這份工作很滿意,上個月無意間看到一份機密資料,發(fā)現(xiàn)自己的薪資水平在公司名列倒數(shù)第十三,于是出離憤怒,之前他一直以為自己名列前茅。這個意外發(fā)現(xiàn)徹底摧毀了大偉繼續(xù)干下去的動力,于是他氣勢洶洶去找老板辭職。
面對機密資料的泄露,老板顯然猝不及防。一時間想不起追究泄密責任,也沒有底氣去否認大偉在公司的薪資排名。但老板畢竟是老板,穩(wěn)定情緒之后,他依然能展現(xiàn)出平日里千錘百煉出來的笑容,雍容華貴加一點點矜持,有點像影視劇里的闊太太。一般草根出身的老板能把笑容練到這個份上,就算練級成功了。
“我從來沒有把你們當作打工仔,也沒有把自己當作老板。我們之間是伙伴關系,不是那種庸俗的創(chuàng)業(yè)伙伴,而是事業(yè)伙伴。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懷,僅僅追求那么一點點薪資,是很LOW的……”老板娓娓道來,貌似推心置腹。然而并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回饋,大偉的情緒一點也沒被傳染。他的回應始終很LOW:“房子越來越貴了”“我都快30了,還是單身狗”“大寶能力比我差,貢獻比我小,為什么比我月薪多三千?”
如果公司規(guī)模很小,老板完全可以放下架子,私下請大偉吃個飯。席間裝醉,告訴大偉,大寶他叔叔是某主任,公司很需要他叔照應……國情大家都明白,大偉也就不會鬧了,事后老板可以說自己喝醉了亂說的……如果公司足夠大,老板根本無須親自敷衍大偉,可是恰恰公司不大不小,老板便只能“寶寶心里苦,但寶寶不說”,最后目送還算經(jīng)濟適用的大偉收拾行李走人。
老板都喜歡表演“企業(yè)文化”“價值觀”“情懷”什么的,大多數(shù)時候都能順利“殺青”。久而久之,都誤以為自己演技了得,是影帝。其實那只是屬下配戲配得好,一旦屬下不配合,任你聲情并茂、巧舌如簧,他只揪住“加錢”二字,場面只能是“好尷尬”。
紅花須得綠葉配,世上若沒有愿意配戲的配角,絕不可能產(chǎn)生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