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一定要比大人穿得多。新生兒對自身溫度的調節(jié)能力沒有成人強,身體的自我散熱功能還不完善,因此寧可少穿,也不要多穿。標準是:爸爸媽媽穿多少,就給寶寶穿多少。醫(yī)學史上有很多因為新生兒過熱而致死的案例,很少聽說過因為穿衣太少而發(fā)生什么意外的。
2.寶寶和媽媽同床便于照顧。新生兒與媽媽同床危險很多。因為寶寶自主活動意識還比較弱,媽媽哺乳時萬一睡著了,很容易造成新生兒呼吸不暢而窒息;再者,新手媽媽一般都是精疲力竭,晚上睡覺可能睡得比較沉,一個翻身不小心,就可能有壓著小朋友的危險。
3.寶寶睡覺需蓋被子枕枕頭。很多媽媽覺得新生兒也應該和自己一樣,睡覺就是要蓋被子和枕枕頭,殊不知,這樣也是危險多多。寶寶一伸胳膊、一踢腿,被子就可能蓋住自己的嘴和鼻子,阻礙呼吸而發(fā)生危險。而枕枕頭,除了有與蓋被子同樣的危險之外,新生兒的身體結構與成人還是有所不同的,在兩周歲之前,寶寶平躺時,身體與頭部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而成人則是頭部低于身體),此時如果再用枕頭,那么頭部將高于身體,不管多低多薄的枕頭,都會對寶寶骨骼的發(fā)育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4.寶寶半夜需要喂奶。很多新生兒白天每兩小時需要母乳一次,但晚上可以連續(xù)5~6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吃,但是,很多媽媽們擔心寶寶晚上肚子餓,會刻意地叫醒寶寶喂奶。這是錯誤的,對于任何人來說(包括小嬰兒),晚上的睡眠比吃更重要,寶寶可以不吃,但他晚上一定要睡好。
5.寶寶睡眠環(huán)境越安靜越好。也許成人睡覺或休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才可以真正放松下來,但對于嬰兒來說,這點并不實用。新生兒睡覺的環(huán)境是越吵越好,越吵他們睡得越香。爸爸媽媽想一想便不難理解,在媽媽肚子里生活了九個月之久,雖說聽力系統(tǒng)是在后期才發(fā)展成熟起來的,但胎兒早已習慣了媽媽肚子里血液流動、心臟跳動,以及其他一切的嘈雜之音,離開媽媽的肚子,突然將他們置于一個非常安靜的環(huán)境,誰也不會適應吧?因此,嬰兒睡覺之時,爸爸媽媽們真的不必躡手躡腳地什么都不敢做,放心大膽地該做啥做啥吧,而且,來點背景音樂就再好不過了。自小的睡眠就無須處于一個非常安靜的環(huán)境,還更有利于寶寶后期的睡眠習慣的養(yǎng)成和睡眠質量的改善。
6.母乳寶寶不按需喂養(yǎng)。美國是個非常提倡母乳喂養(yǎng)的國家,而且從醫(yī)生到護士再到孕期的各種課程,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思想都是按需喂養(yǎng)。雖說每位醫(yī)生都會說,對于新生兒來說,應該是每兩小時哺乳一次,但這每兩小時僅是一個平均時間,不是一概而論。對于全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來說,應該是按需喂養(yǎng),何時餓了何時喂。
7.寶寶需要每天洗澡。每天洗澡也許是每位爸爸媽媽的習慣,但醫(yī)生提醒,新生兒是很干凈的,不需要每天洗澡,即使夏天出生的寶寶,白天或多或少會出些汗,也是不需要每天洗澡的,并且這些汗液還可以對皮膚起到滋潤的作用。新生兒寧可臟一點,也不要因為洗澡過多而使得皮膚干燥。醫(yī)生提醒,寶寶在滿月之前不需要洗澡,可以用濕毛巾給寶寶擦身體;1~2個月每周洗一次,而且不用沐浴露;2~3個月是每周一次,隔一周用一次沐浴露;3~5個月是每周兩次,沐浴露是每周用一次;5個月以后可以每天洗澡,但沐浴露還是每周一次。
8.未滿月寶寶不可外出。受媽媽坐月子不出門的影響,很多媽媽認為嬰兒未滿月也不可外出,但這是不科學的。美國醫(yī)生建議,分娩兩周以后,產(chǎn)婦就可以帶著嬰兒外出散步,這樣不但有利于產(chǎn)婦產(chǎn)后恢復,更利于嬰兒呼吸新鮮空氣。
9.寶寶哭了是要喂要抱。很多新手爸爸媽媽認為,新生兒一哭就是餓了,或者想讓爸爸媽媽抱。事實并不是這樣。對于新生兒來說,他們還什么都不會做。美國兒科醫(yī)生的觀點則是:新生兒哭泣,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想讓媽媽抱,或者是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尿片臟了,太冷了或太熱了,等等,但更大的可能是他們在自娛自樂,或者說是一種自我鍛煉的方式。因此,媽媽一定要有判斷寶寶哭泣原因的能力,一哭便去抱或喂,是萬萬使不得的。
10.包裹太緊肯定不舒服。爸爸媽媽們自身的體會是,穿緊身衣不如穿寬松的衣服來得舒服自在,但對于新生兒來說則是恰恰相反,想想媽媽子宮里的空間,再想想新生兒初來乍到這個世界所享受的空間,就不難明白,對于新生兒來說,他們被包裹得越緊,會覺得越安全和舒服。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