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淑芳
摘 要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語文教學的根本也就在于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發(fā)展兒童的語言能力。兒童詩歌──它有著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暢而優(yōu)美的音樂性、參差不齊的形體美、天真活潑的趣味性等特性,而深得兒童的喜歡,對于他們豐富詞匯、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開發(fā)智力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同時它又蘊涵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質,對現代的兒童進行詩化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還可以使兒童增加體驗,培養(yǎng)語感。
關鍵詞 兒童詩歌 教學 語言能力 啟蒙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1兒童詩歌的界定
兒童詩歌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于兒童聽賞、吟誦、閱讀的詩歌,它啟發(fā)兒童的想象,培養(yǎng)兒童的情操。古典兒童詩并不是詩人有意識地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中國古代詩集詞章里,有許多適于兒童理解、背誦的詩作,如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白居易的《草》、李白的《憫農》、駱賓王的《詠鵝》、杜牧的《清明》等。這些詩語言淺顯,意境恬淡,也富有音樂美、圖畫美。兒童在詩歌教學的組織與指導中,教師能否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高效優(yōu)質地將散文詩所蘊涵的內在信息傳遞給兒童,將直接影響著兒童對詩歌的理解、體驗和感受,影響兒童今后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兒童詩歌教學啟蒙教學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根據兒童語言和思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詩歌
兒童對語言具有敏感性,他們對語言有良好的知覺,聽音辨音的良好分辨能力以及對語言良好的無意識記憶能力,有意提取和加工的能力。小學兒童基本上還沒有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其形象思維也還處于較為低級的水平,聯想在這個時期仍占主導地位。同時,這一階段的兒童知識容量有限,還處于很低的層次,是識字和接觸淺易的白話文的開始,對古代詩歌作品則是陌生的。所以,低年級的古詩詞內容首先是通俗的,篇幅短小的,語言上朗朗上口,易于誦記。如《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闭Z言非常淺近,接近現代口語,而且內容很像一則謎語,形象生動,配有相應的“畫”,簡潔的語言,短小的篇幅,極易于背誦和記憶。適合一年級的詩還有《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七八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語言巧妙,由數字排列組成,體現我國文學語言的精妙,富有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教。
3詩歌的教學策略
傳統(tǒng)詩歌的教學重視兒童心理中機械記憶力強的特點,特別強調熟讀和背誦。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讓學生記住課文的全部內容,以利于積淀語感、學以致用;二是鍛煉學生的記憶力;三是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往往在教學中采用教師范讀,在短時間內落實字詞的讀音,在句讀的處理中初步地梳理詩歌內容。通過聲音的輕重、停頓,語氣的舒緩、抑揚,甚至情態(tài)、動作的變化,充分表現作品的藝術魅力,能把學生帶入作品所營造的境界。學生在不斷地聽范讀、跟著讀、練著讀的誦讀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詩歌。在范讀誘發(fā)起學生誦讀的欲望后,緊接著就是督。為此在小學兒童詩歌的教學中有效發(fā)展每個兒童的語言能力,有以下幾種策略:
3.1圖文并貌法
就是將詩歌教學內容直觀化,讓小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學習。兒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聯想的,在他們想象的世界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了生命,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因此,在教學兒童詩歌時,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融進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詩句中“留白”的部分,豐富詩歌的內容,以“我”之心去體察詩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詩人之情。從而使學生的心達到共振,情感產生共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孩子們興趣高漲,他們能很快弄清詩歌所寫內容,甚至了解了詩的結構和表達的情感。
3.2創(chuàng)編故事法
有時在教授詩歌之前,教師可以把詩歌內容編成一個故事,孩子們都愛聽故事,你一下就可以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且通過對故事的理解,他們對兒歌內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這基礎上,再加上教師的示范朗誦和提問談話,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語言和內容。
3.3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就是由老師或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詩歌內容。讓學生們分組去表演不同的事物,發(fā)揮想象去表演自己對于詩歌的理解。達到理解詩歌的內容,同時也發(fā)展了自身的語言能力。
3.4分層次朗讀的方法
詩歌教學中可以采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聲輪讀的方法,讀出詩的氣韻;也可采用學生個人朗讀的方法,讀出詩詞的深層情感與個人理解。朗讀過程中,要逐漸提高要求:先慢讀,指語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讀出詩的節(jié)奏,分清輕重緩急;然后進一步要求讀出詩味,品出詩情,讓學生在讀詩中產生共鳴,從而發(fā)現其中內含的美。同時詩歌是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的作品,它們往往具有很強的音樂效果,很多詩歌外在節(jié)奏與詩人內心情感節(jié)奏的完美統(tǒng)一,使這首詩歌具有了強烈的音樂美。
3.5模仿創(chuàng)作教學
心理學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而創(chuàng)作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的目標,寫童詩更應如此。對剛跨入學校大門不久的孩子來說,“仿寫”無疑是一座通往“創(chuàng)作”的橋梁,它降低了孩子們寫詩的坡度,消除了他們的畏懼心理,是提高孩子童詩語言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所以,教師應為兒童完整地欣賞散文詩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保證有充足的欣賞時間、有寬松的心理氛圍、盡可能地讓兒童身臨其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等。惟有這樣,才能真正組織好詩歌的教學活動,讓兒童詩歌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功能。
參考文獻
[1] 趙毅茹.小學語文兒童詩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