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枚,鄒立堯
(1.廣西區(qū)氣象培訓中心,南寧 530022;2.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北京 100081)
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學習需求調查及教學設計
杜枚1,鄒立堯2
(1.廣西區(qū)氣象培訓中心,南寧 530022;2.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北京 100081)
采用問卷調查,對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學習需求、教學計劃進行分析,提出開展遠程培訓教學設計的思路和建議,以提高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學習效果。
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學習需求;教學設計
雷電災害防御是我國減災防災重要任務之一。舉辦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培訓,是提升氣象防雷工作者業(yè)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自2006年起,先后舉辦了11期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培訓,學習人數(shù)達4萬多人次。為科學設計遠程培訓項目、提高遠程培訓質量,干部學院對遠程防雷隊伍現(xiàn)狀、學員學習需求、課程設置、學習效果開展調查評估。
編制《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學習調查問卷》,采取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學習人員自愿上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填寫問卷,結合基層臺站座談、訪談記錄等方式,獲得資料以及歷年的教學計劃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本次收到2680份有效調查問卷,占實際參加學習的19.4%,問卷有效率達到100%,調查結果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3.1 學習需求分析
3.1.1 組織需求
目前我國正處在防雷體制的改革期,各級防雷機構以加強防雷安全管理為主線,堅持依法履行職責,圍繞防雷行政管理、基礎業(yè)務和市場監(jiān)管三方面進行改革,力求從體制機制上充分發(fā)揮防雷減災在國家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保障國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將防雷減災工作真正回歸到履行安全管理職能和提升業(yè)務服務能力的定位上來。針對防雷體制改革,遠程教學應及時開發(fā)、制作有關課件,更新遠程學習課程資源,旨在讓防雷從業(yè)人員通過遠程學習,全面了解、清醒認識防雷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任務。
圖1 雷電災害防御遠程課程學習需求調查統(tǒng)計
3.1.2 業(yè)務需求
防雷體制改革圍繞發(fā)揮防雷安全監(jiān)管職能推進,氣象部門只有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才能增強防雷減災,發(fā)揮氣象部門防雷安全監(jiān)管職能。因此,加強雷電監(jiān)測和預報預警基礎業(yè)務建設,提高雷電預報預警精細化水平,積極發(fā)展防雷減災專業(yè)專項服務,提高服務產品的針對性和專業(yè)化水平非常重要。
3.1.3 個人需求
為了滿足個人事業(yè)成長、崗位職責要求的需求。從事雷電災害防御人員專業(yè)技術職務晉升、完成崗位工作任務需要學習,提升崗位履責能力。主要是雷電災害監(jiān)測預警、標準規(guī)范,雷電研究成果應用、社會化管理等專業(yè)理論知識,以及防雷裝置檢測、施工方法,雷擊事故分析、電磁模擬案例、圖紙審核步驟等操作技能的需求。
3.2 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
調查問卷根據(jù)業(yè)務發(fā)展需求,主要從現(xiàn)代防雷技術方法、雷電風險評估技術及案例分析、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驗收技術、氣象設備雷電防護等方面進行設置。通過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收到2680份。
回收問卷中,學員需求最高的是現(xiàn)代防雷技術,其次是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驗收技術需求;再次是雷電風險評估技術及案例分析。
省級氣象部門學員因學歷層次,更希望增加對防雷技術規(guī)范的深度剖析,以及接受防雷國內外研究進展及先進防雷技術的指導、能通過學習申報防雷研究相關課題等需求。縣級學員則更希望增加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包括基層日常防雷檢測、防雷裝置安裝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講解,基層防雷實際情況的應對操作講解等。
調查顯示,對于雷擊風險評估,學員希望增加防雷電風險評估技術、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講課內容;雷電災害調查與評價,進行該項工作需要法規(guī)支撐,學員側重雷電災害形成的原理及政策法規(guī)的學習;防雷工程設計課程理論性較強,學員希望增加防雷工程設計實例,例如極端情況下防雷設計(高原、嚴寒)、專業(yè)化領域的防雷設計(加油站、煤礦)和施工的實踐教學。
按照省市縣學員對8門課程的平均滿意度調查,分別為63.3%、63.3%以及58.9%。除了雷擊風險評估、雷電災害調查與評價、防雷工程設計與施工3門課程外,地市級氣象部門學員以及縣級氣象部門學員對電涌保護器原理與應用課程的滿意度低于平均值。學員希望開展SPD有關知識及質量識別、應用、安裝培訓。
有1370份問卷提交了個人需求意見,占總問卷的51%。經匯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課程專業(yè)理論知識方面占19%、專業(yè)技術操作技能方面占56%、教學方式多采用案例、視頻教學,模擬檢查、驗收現(xiàn)場等教學場景占11%、教學管理加強課后習題、考試,學習納入單位、個人考核占9%。
調查發(fā)現(xiàn),27.4%防雷及相關專業(yè)人員需要對防雷知識進行深入地銜接性學習,72.6%非防雷專業(yè)人員需要系統(tǒng)性學習防雷知識。學員反映,非防雷專業(yè)人員的防雷業(yè)務基本原理、技術規(guī)范、操作實踐經驗和新業(yè)務等知識,大部分從遠程平臺的防雷課程學習獲得的。因此,通過防雷遠程課程學習,使學員能更深刻透切地理解技術規(guī)范、掌握業(yè)務技能,強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4.1 教學目的
使學員了解中國氣象局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guī),掌握防雷技術基礎理論、技術規(guī)范,掌握防雷各項技術及應用方法,增強理論分析能力和解決現(xiàn)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防雷管理及專業(yè)技術人員綜合業(yè)務素質和社會管理水平。由于種種原因,防雷減災忽視了雷電監(jiān)測預報預警等社會效益的發(fā)揮,學員從防雷減災的社會責任角度來認識學習的目的性較為欠缺。
4.2 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8期都是面向各級從事雷電防護工作的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沒有對專業(yè)背景、崗位、工作年限作要求,只有3期要求學員具有一定的專業(yè)背景。如:2011年防雷綜合業(yè)務培訓要求學員應具備一定的大氣物理學基礎知識。2012年的防雷檢測儀器儀表應用與維護培訓要求學員應具備一定的電子電路基礎知識。2013年的電涌保護器(SPD)原理與應用遠程培訓學員應具備一定雷電物理及電氣設備基礎理論知識。
4.3 教學內容
根據(jù)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發(fā)布的2006年至2015年11期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培訓課程,主要分七大類159個課件146課時(表1),基本上涵蓋了雷電災害防御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講解。
從課程分類和時長看,該階段防雷法規(guī)和標準宣貫、防雷技術基礎知識的培訓課程占27%,其余為防雷裝置檢測、工程設計施工等實操性的技術培訓課程占73%。
表1 課程內容分類、課時分布情況表
4.4 教學形式
一般采用網絡在線學習、自學光盤教材、開展網上教學論壇討論,組織網絡音視頻實時輔導答疑。網絡在線學習有三分屏課件、操作視頻課件、電子講義、學習資料、案例等數(shù)字化學習材料。
4.5 考核方式
依據(jù)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題庫,各省根據(jù)學員情況可自行組織考試。干部學院組織了4期考試,分別是2011、2013-2015年的遠程培訓學后考試。其中2013年電涌保護器(SPD)原理與應用遠程培訓學前、學習結束后分別進行網上統(tǒng)一考試,考試結果顯示,學員學習成績學習后比學習前提高了13分成績,說明遠程培訓成效顯著。
5.1 教學目的
隨著防雷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防雷工作轉型發(fā)展,防雷遠程培訓要針對防雷改革發(fā)展的新需求,在教學目的上應作相應調整,對依法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職能,全面提升防雷減災服務能力和水平方面必須有所側重。
5.2 教學內容
強化防雷改革急需的課程內容。增加雷電災害監(jiān)測預警內容,提升全國雷電災害監(jiān)測預警水平,增加防雷技術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內容的比重。
課程內容要進一步豐富,形成不同類型課程模塊:一是建立健全可組合課程模塊,細分培訓對象建立學習課程,將各類防雷知識形成專題模塊。二是建立本地化培訓模塊。干部學院除邀請專家和一線教師講學外,鼓勵并支持各省、區(qū)建立本地化防雷培訓模塊,制作本地化培訓課件并上傳到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共享。
5.3 培訓形式
注重和強化個例分析,突出課程實際應用效力。采用專題講座、個例評析、交流研討等多種教學方法,制作虛擬實操性防雷工程安裝課件。
5.4 考核評估
建立合理化的考核評估體系:一是對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培訓項目設置更合理的考核標準。對各級單位、參訓學員、授課老師設置合理的考核標準,加強遠程培訓教學質量評估,出臺文件及相應遠程考核機制。二是考核標準要繼續(xù)優(yōu)化。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培訓考評要遵循“過程性考評與終結性考評相結合、合格考評與激勵考評相結合、定量考評與定性考評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包括考試、學習時效等內容在內的考評體系從而保障培訓效果。
雷電災害防御遠程培訓課程緊緊圍繞氣象事業(yè)發(fā)展和氣象業(yè)務崗位需求開展遠程教學,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已成為大多數(shù)防雷崗位人員進行業(yè)務學習的主要途徑,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員的學習需求,促進了各級業(yè)務人員履行防雷減災的社會職責和個人應用技能的提升。
[1]彭茹,鄒立堯,儲凌.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建設及學習支持服務的分析探討[J].繼續(xù)教育,2014,(11):55-57.
[2]侯錦芳、冀文彬,鄒立堯.氣象部門基層職工遠程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成人教育,2013,(10):110-113.
[3]鄒立堯,侯錦芳,羅林明.關于提高中國氣象遠程教育效果的幾點思考[J].繼續(xù)教育,2011,(10):30-32.
[4]楊召緒,鄧寧文等.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制作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33(3);70-73.
[5]葛意活,楊經科.某通訊基站對炸藥庫雷擊風險的影響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28(2);88-90.
[6]勞煒,植耀玲.油庫的區(qū)域雷電災害風險評估[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33(3);77-80.
[7]李韜,易達仁,朱雯雯.雷擊風險評估報告制作與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1,32(SI);204-206.
[8]周揚天,鄧寧文.雷擊風險評估的分析與計算[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1,32(SI);202-203.
[9]葛意活,李垂軍,林政,等.桂林市農村防雷現(xiàn)狀及應對辦法[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30(3);78-80.
[10]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guī)司,氣象改革情況交流[M]. 2015:42.
[11]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guī)司,氣象改革情況交流[M]. 2015:43.
[12]吳亞玲,李輝.深圳市2000年以來氣象災害及其風險評估.[J].廣東氣象,2009,31(3):43-45.
[13]林卓宏,梁敏研,盧炳源.氣象防災減災項目可行性評價[J].廣東氣象,2008,30(2):40-42.
[14]毛紹森,肇慶市近50年雷暴的氣候統(tǒng)計特征[J].廣東氣象,2005,26(SI):124-126.
[15]傅春華,林少松,顏宇丹.基于承災體特征性篩選雷災易損性的區(qū)劃評價指標[J].廣東氣象,2014,36(3):62-65
Demand investigation and teaching plan on distance learning of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Du Mei,Zou Li-rao
(1.Guangxi Meteorological Training Center,Nanning 530022;2.CMA Cadre Training College,Beijing 100081)
The demand investigation and teaching design on distance learning of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were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provid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remote training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lighting disaster prevention;distance learning demand;teaching plan
S42
A
1673-8411(2016)01-0111-04
2015-10-22
杜枚(1965-),女,高級會計師,從事教育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