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物種與性別的稱謂
—— 騍馬的“騍”
漢語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對不同的人或動物,用不同的詞來區(qū)分性別。如:人分男人、女人,雞有雄雞、雌雞,牛稱牡牛、牝牛,馬叫兒馬、騍馬,驢稱叫驢、草驢。
對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做一番猜想,也是很有意思的。
人是講文明的,人的性別不能從生殖方面劃分;人是社會性動物,可以用社會分工的不同來暗示性別。因此主要負責(zé)田獵的就稱為“男”,而在家中安坐的就稱為“女”了。過去很多講文字的文章認為“男”字的構(gòu)義是農(nóng)田中主要勞動力的意思,其實,田的本來意義不是土地,而是田獵。
禽鳥中與人關(guān)系最密切的莫過于雞了,雞沒有明顯的生殖器官上的差別,于是就從體態(tài)、性情上來區(qū)分性別。公雞體型大,行止英武,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就用“雄”來稱呼,母雞溫順,就用“雌”來稱呼。
家畜的性別幾乎都可以從外生殖器上判別開來。于是以牛為代表的家畜就都用“牝牡”來表示“雌雄”了。后來又進一步擴大化,連雞也可以用“牝牡”來區(qū)分了,“牝雞司晨”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個批評女人干預(yù)朝政的成語。
古人恥于談性,為了文明,有時就用對男性長輩的稱呼“公”來泛指雄性,用對女性長輩的稱呼“母”來泛指雌性。于是有了公狗、母狗。誰知用得多了,“公母”又難以啟齒了,人們不得不分而治之,于是有了“叫驢、草驢”,有了“兒馬、騍馬”。但是母馬因為什么稱“騍”呢?“騍”字為什么用“果”作聲符呢?人們不得而知,所以說“騍馬”的人多,而寫“騍馬”的人少。
永遠隨身攜帶的尺子
——拃和庹
您知道嗎?我們漢語中的很多長度單位都是與人體相關(guān)的。比如“寸”字,構(gòu)形就是指示人手腕后的動脈,也就是說,這個動脈跳動的地方距手腕的長度為一寸,因此這個位置也叫作寸口。再如“尺”字,構(gòu)形是指示人體脛部足上十寸處。而“仞”這個單位,字典上說7尺,又說8尺。而從讀音上可知它指的是一人高。
以上說的是正式長度單位,生活中還經(jīng)常使用一些非正式的長度單位,例如zh2和tu6。說到這里,很多人就開始犯嘀咕了:“什么?zh2和tu6?我懂,倒是常說常用,可是這兩個字怎么寫呀?”
叉開手指來量長度叫zh2,寫作“拃”,如“用手一拃就知道這件毛衣有點兒短”“你拃一拃看這個包兒的寬度夠不夠一尺”?!皰€”也指“張開的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之間的長度”,如“這件毛衣長不到三拃,短了”“書包寬足有兩拃,肯定超過一尺了”。
“成年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從一只手的中指端到另一只手的中指端的長度”叫一tu6,寫作“庹”,“1庹約等于5市尺”。我們常用“庹”來表示寬度和長度。如“門寬整整一庹,你的車開過去沒問題”“請你給我捎回兩根跳繩來,一長一短,短的有兩庹就行,長的至少要四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