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子
道骨仙風采茶翁
——黃慎書畫中的“茶”
于良子
黃慎(1687一1766),字恭掇,后又改恭壽,號瘦瓢,福建寧化人,自幼家貧,一生布衣,故自稱東海布衣。他久寓揚州,鬻畫為生。與鄭燮、李鱓友善,為著名“揚州八怪”之一。他的書法以草書見長,師法二王,宗懷素、融黃庭堅筆意,如疏影橫斜,蒼藤盤結。他的花鳥、山水和人物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以草書筆法入之,筆姿放縱,氣象雄偉,取境古逸,得荒率之致。黃慎亦能詩,有《蛟湖詩草》行世。
《采茶圖》上有七言一首,曰:“紅塵飛不到山家,自采峰頭玉女茶,歸去何不攜詩袖,曉風吹亂碧桃花?!毕侣淇睢吧鳌保⒀憾?。圖中所畫,僅一老翁,白髯過胸,束發(fā)裹頭,衣袍寬舒,右手攜一扁籃,籃中有茶鮮數(shù)枝,款步而來。身后無任何背景,與老人相伴的,唯有那詩一首,畫面簡潔而生動,衣履全以線條勾勒而成,頓挫甚富節(jié)律,頭巾、茶籃和布履處略加喧染,臉部線條明朗而細膩,表情傳神。全圖層次清楚,用筆用墨的表現(xiàn)力極強。
古今畫家、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上以“采茶”為題無計其數(shù),其人物大多以女性為主。且看詩歌中的“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閑當采茶”(宋范成大《夔州竹枝詞》)、“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采得誰最多?”(明高啟《采茶詞》)、再看“風凰嶺頭春露香,青裙女兒指爪長”(清陳章《采茶歌》)、“春自催歸茶自香,筠籃無那紅塵道……清明寒食絲絲雨,素腕玲瓏只自攀”(清張日照《采茶歌》)。
采茶,在茶葉生產上幾已成為女性的“專利”,而老翁手攜都籃,上山采茶,就自然帶上幾分逸仙之氣,一種遠離紅塵,隱于世俗之外的意味油然而生。這種意味,在唐代詩歌中已經偶有顯露。如皇甫曾《送陸鴻漸山人采茶》詩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采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幽期山寺遠,野飲石泉清。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磐聲”;皮日休《茶人》:“生于顧渚山,老在漫石塢,……日晚相笑歸,腰間佩輕簍”等等。只有具備遠離塵囂的志趣,才吟得出這等飄逸的詩句,也只有具備遠離塵囂的志趣,才畫得出如此出塵的圖畫。南宋時的陸放翁有一首詠茶詩,也具有黃慎畫中這樣的意境,此詩的名稱為《北巖采茶用〈忘懷錄〉中法煎茶飲,欣然忘病之未去也》,詩曰:“槐火初鉆燧,松風自候湯。攜籃苔徑遠,落爪雪芽長。細啜襟靈爽,微吟齒頰香。歸時更清絕,竹影踏斜陽。”正如陸游詩中所寫的那樣,黃慎筆下的采茶翁,正在崎嶇的野徑中,迎著飄忽不定的晨霧,若道若仙地向我們走來。
黃慎名為《采茶圖》的還不獨一件。現(xiàn)藏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艾堅斯博物館的一只方斗茶壺上面所刻的也是黃慎的一幅《采茶圖》。畫面為一老翁席地而坐,身邊有一籃茶葉和一根長杖。左上有款曰:“采茶圖,廉夫仿癭瓢子。”廉夫即畫家兼鑒賞家陸恢。此畫是他應書畫家吳大澂所請而畫的,在壺的另一面就是吳大澂書法寫的黃慎的《采茶詩》,詩云:“采茶深入鹿麋群,自翦荷衣漬綠云。寄我峰頭三十六,消煩多謝武陵君?!?/p>
《山靜日長》紙本,每幅縱112厘米、橫45厘米。河北省博物館1966年從天津購得。書法的內容為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中的“山靜日長”一節(jié)。其原文曰:“唐子西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予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杜陶詩、韓蘇文數(shù)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麛犢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前間,隨大小作數(shù)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邊,邂遑園翁溪友,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jié)數(shù)時,相與劇談一餉。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傾刻,恍可人目。牛背笛聲,兩兩歸來,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謂妙絕。然此句矣,識其妙者蓋少。彼牽黃臂蒼,馳獵于聲利之聲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貌灰讯嗪?!”
黃慎此書于原文個別文字有所不同。書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月。后鈐“黃慎”、“癭瓢山人”二方白文印。此時正是七十一歲的黃慎離開揚州結束了一生飄泊的生活,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故鄉(xiāng)。讀古書,烹苦茗,成了他安定生活的標志性內容。所以他與羅大經的文章發(fā)生共鳴,以此為內容,以書法為媒介,抒發(fā)自己的歸鄉(xiāng)之情。此書八幅連書,用筆枯勁,大氣磅礴,雄渾飛動,出神入化,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與明代文徵明的同名作品相比,具有明顯的奇拙之趣。
明代的柳洲篆刻有:《茶罷軒窗夢覺馀》,晚清篆刻家胡匊鄰曾有白文篆刻作品一件:《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并在邊款中將此全文錄入。兩者的篆刻作品創(chuàng)作與黃慎的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都可看作是對這篇散文中所蘊含的審美內涵的一種共鳴。
黃慎書法《七絕》云:“一從點選入官家,盡道人稱萼綠華。曾記夜深煎雪水,牙痕新月剩團茶……”在黃慎的這一幅書法作品中,他的書法則寫得頗有靜氣,并且還有一種可愛的稚氣,如野茶之馥郁,似清泓之平靜。觀其書,見其人,賞清美之純樸,得回味之悠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