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華
鄰居老張的自行車丟了。
老張在市區(qū)醫(yī)院上班,從我們住的城邊村,要騎車到公交車的始發(fā)站,大概有兩公里的距離,然后把自行車放在附近一家單位的車棚下,再乘半個小時的公交去上班。
對于丟車的事,老張喜歡往好處想,說不定是哪個人有急事,臨時把自行車騎走了,不定什么時候送回來。
老張的推理有他的道理,因為這輛自行車太破了,以至于他連車鎖都省了。他的意思是這么破的車,沒人偷,誰愿意為這輛破車,做一回小偷呢。其次,這自行車沒鎖,若真要偷的話,騎起來就走,對一個專業(yè)的小偷來說,太沒有技術(shù)含量了。
所以,自行車丟了之后,老張不急于買車,他偶爾會到自行車棚看一下,那輛車是不是已經(jīng)回來了。
某一天,我見老張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以為真的被人送回來,細看才發(fā)現(xiàn),老張騎回來的自行車并不是他丟的那輛,盡管車的新舊程度差不多。按照老張的說法,“這車,足有三成新?!比思揖筒怀姓J(rèn)這是七分舊。我問他:“你是不是順手牽羊,偷了別人的車啊?”
他頓時一臉“竇娥”的表情,辯白說:“我有那家單位的保安作證,從我的車丟了之后,這輛車就停在車棚下沒人問津了?!彼?,老張跟保安分析,肯定是這輛車的車主騎錯了,那么作為交換,這輛車應(yīng)該是老張的。
現(xiàn)在,老張又吱吱呀呀地騎車去上班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