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耀濱 葉鳳卿 禤星華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麻醉科肇慶526040)
第三代喉罩用于高血壓患者全麻手術
吳耀濱葉鳳卿禤星華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麻醉科肇慶526040)
目的:探討第三代喉罩在老年高血壓患者全麻中的應用。方法:選擇ASAⅡ~Ⅳ級,年齡70~85歲,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高血壓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氣管導管組(T組)30例,插入氣管導管,第三代喉罩組(O組)30例,置入第三代喉罩,對比兩組效果。結果:插管及拔管前后的HR,BP比較T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置喉罩前后及拔喉罩前后的HR,BP比較O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呼吸道分泌物量及氣道損傷均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在嚴格掌握適應癥的情況下,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放置第三代喉罩通氣應激反應優(yōu)于氣管插管通氣。
第二代喉罩 老年高血壓 全麻
患者血壓長時間處于升高狀態(tài)極易引起不良影響,機體功能等可能會發(fā)生退行性改變,且會對患者心臟代償能力及儲備功能造成影響;加之高血壓患者多為老年人,多伴有多種慢性器質性疾病,患者對麻醉、手術不耐受。全麻時,置管、氣管插管及拔管等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應激反應,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極大,從而明顯增加麻醉風險,對手術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極大。隨著研究的深入,臨床上逐漸將喉罩通氣應用于老年高血壓全麻手術,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行高血壓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均于全麻下行手術治療,其中男性16例,女性44例,年齡70~84歲,平均年齡(78.9± 0.6)歲;患者ASAⅡ~Ⅳ級,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氣管導管(T組)30例,喉罩組(O組)3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
1.2術前準備:本組60例患者均擇期行手術治療,均于全麻下行手術,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規(guī)降血壓處理,將患者血壓維持在170/100mmHg以內,術前所有患者禁食禁飲。
1.3麻醉方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應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包括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呼氣末CO2等,必要時可給予患者深靜脈穿刺處理,建立靜脈通道;同時應以患者病情為依據給予患者麻醉處理,即給予患者靜脈注射順阿曲庫銨0.12~0.15mg/kg,咪達唑侖0.02~0.03mg/kg,丙泊酚1~2mg/kg,舒芬太尼0.2~0.3μg/kg。
誘導后,O組置入LAM喉罩;T組則行氣管導管插入處理,所有患者行機械通氣處理,潮氣量應控制在8~10mL/kg,頻率應控制為12~14次/min;兩組均采用丙泊酚進行麻醉維持,并行瑞芬太尼靶控靜脈泵注,必要時用順式阿曲庫銨靜注。術后將患者送至復蘇室,患者自主呼吸恢復后,將導管或喉罩拔出,返回病房。
1.4觀察指標:對不同時間患者動脈血壓(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插管(罩)后的氣道峰壓(Ppeak)、呼氣末二氧化碳值(PETCO2)進行對比;包括麻醉前(T0),誘導后插管(罩)前(T1)、插管(罩)后(T2)手術結束拔管(罩)前(T3)、拔管(罩)后(T4),并對兩組麻醉恢復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表示,并進行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插管及拔管前后的HR,BP比較T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置喉罩前后及拔喉罩前后的HR,BP比較O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兩組黏液帶血、氣道分泌物發(fā)生率、術后喉痛發(fā)生率比較均存在較大差異(P<0.05),見表2。
?
高血壓為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一項危險因素,該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條件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高血壓患者逐漸呈年輕趨勢。因此,臨床上必須加以重視。
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一項常用方式,因老年高血壓患者多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加之老年人機體抵抗力較差,加大了手術難度。因此,術中麻醉期間醫(yī)護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傳統(tǒng)的全麻氣管插管或拔管時,患者極易產生心率、血壓明顯升高現象,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大,從而極易影響手術效果及患者預后,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腦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2,3]。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上逐漸將喉罩通氣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手術的麻醉,喉罩是一種特殊的人工氣道,該裝備置入時無需喉鏡,且無需進入氣管,可有效減少對患者機體的刺激,操作簡單,故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插管及拔管前后的HR,BP比較T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置喉罩前后及拔喉罩前后的HR,BP比較O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呼吸道分泌物量及氣道損傷均有顯著差異(P< 0.01)。這就表明在嚴格掌握適應癥的情況下,對老年高血壓來說,放置第三代喉罩通氣應激反應優(yōu)于氣管插管通氣。
筆者認為第三代喉罩可以安全用于高血壓手術的全身麻醉,不僅能夠達到與氣管插管同樣通氣效果,而且可以減輕血流動力學反應、減少麻醉藥物用量、縮短拔管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在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麻醉中,為減少氣管插管及拔管時的應激反應可以廣泛使用。
[1]曾因明,鄧小明.麻醉學新進展[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93.
[2]黃昌林,陳本軍,章敏.喉罩在介入血管外全麻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6(3):177-178.
[3]王純輝,顧爾偉,張雷.Supreme喉罩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22):547-549.
R614.2
B
1672-8351(2016)10-0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