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丹梅
德國人的桌布
文/程丹梅
德國人有一種本事,吃過飯的桌布整潔如初,沒有水印兒,沒有渣,也沒有油漬。你說他們怎么吃的飯?而且,德國人很喜歡用白桌布,祖?zhèn)鞯摹⑹止だC的、鉤針鉤的、棉的、麻的,不一而足。
你會說,西餐和我們的不一樣,都是土豆、牛排什么的。錯了錯了,那是最大眾化的,真正的西餐,也是湯湯水水、稠稀不等,尤其是按祖?zhèn)魇匙V烹制出來的佳肴,沒幾個精細的步驟,就不算是正宗的。所以,大抵講究點兒的正餐都要葷素兼并,涼熱無缺,且刀叉煩瑣。關(guān)鍵是,這盤碗的使用和多道程序,避免了湯汁的滴濺。還有就是餐具的擺放、飲食的動作與習(xí)慣,使得桌布一塵不染。所謂的餐具擺放,除了吃魚或肉的刀叉、飯后甜點的小勺小叉外,通常湯盤下面還有底盤,正餐下面有時也有底盤,這樣流淌的汁就最多被攔截到底盤上。而動作和習(xí)慣則是:不可將雙臂置于餐桌之上,用餐時低頭接近餐具,并且杜絕咀嚼時說話;若是家庭聚餐,每個菜盤里都放有一公用勺,誰想取哪種菜肴就將該盤端到自己面前,以離自己碗碟最近的距離盛菜。
但是,我不信邪。我請了一桌子德國人到我家吃飯,鋪了白桌布,主食有餃子、炒面、米飯,炒菜有魚香肉絲、紅燒牛肉(德國人不喜歡吃刺多的魚和帶骨頭的排骨)和炒油菜等。我大顯身手,竭盡所能地操辦了滿滿一桌。我的客人們也都愛中餐,并視其為上品,為能在歐洲吃到正宗的、未摻雜歐洲口味的中餐而歡欣鼓舞。為了顯示咱們的瓷器文化,我將結(jié)婚時父母送的青花梧桐餐具一一擺放在餐桌上,自然又贏得一陣贊嘆。按照咱們一般使用餐具的做法,我們是碗下有碟,筷下擺筷托,托下放餐巾紙。這樣,碗可盛飯,碟可裝菜或盛醬油、醋。當(dāng)然,每個菜盤內(nèi)也有公用勺。在用餐時,你別說,我留意看看他們掉不掉湯汁和飯粒,餃子蘸醋時會不會有飛濺出來的東西。
我并非惡狠狠地監(jiān)督,我只是想知道中餐會不會讓他們亂了方寸,把他們一貫的秩序打亂。結(jié)果讓我失望了。因為,眾人離去后的桌布上,竟然沒有我預(yù)想中的漬跡!甚至孩子們的那桌也如此。這高超的技術(shù)究竟是怎么培訓(xùn)出來的呢?
漿洗過的亞麻桌布上,配著銀質(zhì)刀叉和點綴的花朵,一般人總得當(dāng)心別讓食物破壞了桌子上的和諧與美妙。顯然,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去吃,可能沒有大快朵頤之感,但是慢慢咀嚼或許也是一種享受。
其實,桌布在德國人家里的用場是很多的。你瞧吧,什么日子、什么天氣用什么樣的桌布都很講究,就更別提圣誕節(jié)、復(fù)活節(jié)、新年之類的重大節(jié)日了,那都得用帶有標(biāo)志性圖案的桌布。每次用過,桌布都漿洗、熨燙,然后如工藝品似的疊好。你說這樣累不累?不累。人家習(xí)慣了,這是日常的規(guī)矩,你不那樣做,就是邋遢。
那么,用筷子可不可以慢慢用呢?中國人不是也有“慢慢吃”,或者“慢慢用”的說法嗎?我跟德國人直譯過這些,他們覺得特棒,覺得這是很懂享受的表現(xiàn),而且我也認(rèn)為這跟德國人飯前互道“祝你胃口好”的意思是一樣的。
留意你的桌布吧!
摘自《新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