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wèi)東
(四川省閬中蠶種場,四川 閬中 637400)
?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測定中碘碳液測定劑散失性實驗調查
何衛(wèi)東
(四川省閬中蠶種場,四川閬中637400)
目前,我場蠶種生產(chǎn)不管是場內(nèi)還是原蠶區(qū),不管是環(huán)境消毒還是桑葉消毒,其漂白粉原制劑(干漂白粉)或漂白粉目的液的有效氯含量測定主要采用的是“碘碳液測定法”和“土酒石測定法”兩種方法,生產(chǎn)上一般使用“碘碳液測定法”。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所處環(huán)境各異,特別是秋季高溫環(huán)境下,普遍反映碘碳液失色快,即:剛配制測碘碳液測定劑測定漂白粉滴定到終點時被測液呈蘭色,10d后為褐色,同時,相同濃度的被測液隨碘碳液測定劑放置時間的延長其濃度隨之偏高。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于2015年12月采用按比例加大碘碳液測定劑中碘化鉀劑量的方法,將配制的目的液靜置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其散失揮發(fā)的情況,現(xiàn)將實驗簡述如下:
按碘碳液標準配制碘化鉀4g劑量的基數(shù)上,加量10%、20%即4.4g、4.8g配成碘碳液測定劑,設定為第一份(4.4g),第二份(4.8g),再用4g碘化鉀配成標準碘碳液作對照,在自然環(huán)境下,將配制液每放置10d測定一次漂白粉,并用土酒石液滴定作校對,觀察記錄分析其測定結果,前后共計測定漂白粉4次。
本次實驗其漂白粉目的液有效氯含量測定用“碘碳液測定”方法,校對液用“土酒石測定”方法。
碘碳液測定法。分兩步,第一步碘碳液配制。甲液:碘化鉀4g、碳酸氫鈉10g、水200ml,開水煮沸;乙液:淀粉5g、水200ml,開水煮沸;定溶:甲液加乙液定溶為500ml。第二步漂白粉目的液有效氯測定:用直頭吸管取目的澄清液10滴于一燒杯內(nèi),用同樣的直頭吸管取碘碳液,邊滴邊搖,直到被測液變成蘭色或碘酒色時為滴定終點;用去碘碳液的滴數(shù)除以10得到的值即為該漂白粉的有效氯百分含量。
土酒石測定方法。分兩步,第一步土酒石液配制:土酒石23.62g加水500ml配制成0.282當量的土酒石液;指示劑:碘化鉀2g,淀粉1g,加水100ml,煮成糊狀,將其涂抹在定性濾紙上背光陰干即成。第二步漂白粉目的液有效氯測定:取目的液10ml,用0.282當量的土酒石液滴定,邊滴定邊用玻璃棒取被測液與碘化鉀試紙進行反應,直到試紙不變色為滴定終點。用去土酒石液的毫升數(shù)除以10得到的值即為該漂白粉有效氯百分含量。
表1 兩種測定劑散失性調查表
通過調查表顯示,配制碘碳液當日測定,標準碘碳液(以下簡稱標液)與土酒石液測定劑(以下簡稱校液)測定結果完全一致(由于碘碳液測定漂白粉溶液只能精確到0.1%),加量10%和加量20%碘碳液也與校液測定呈同比例正相關。10d后測定,標液比校液測定有效氯高0.1%,加量10%碘碳液與校液測定結果相同,加量20%碘碳液比校液測定有效氯低0.1%,實際結果顯示,三種碘碳液測定與校液比均把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測高0.1%。20d后測定,其結果與10日測定表現(xiàn)完全一致。30d測定,標液比校液測定有效氯高0.2%,加量10%碘碳液比校液測定有效氯高0.1%,加量20%碘碳液與校液結果一樣,三種標液測定結果與校液比,漂白粉有效氯均被測高0.2%。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用碘碳液測定劑穩(wěn)定性較差,藥性的逸散性較快。本次實驗碘碳液在配置10d后,約散失10%,校準測定結果也大致相差10%左右,10、20d測定結果一致,表明10~20d為相對穩(wěn)定期,30d約散失20%,測定結果也大約相差20%左右。
本次實驗是在12月進行研究的,溫度較低,約10℃左右,如在蠶期使用,溫度在25℃以上時,其穩(wěn)定性可能更差,逸散性可能更快,需要在相應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進一步的應證實驗。
何衛(wèi)東(1971-),男,大專,從事蠶種冷庫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