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人家特別是彝族人家,招待貴客,就愛殺羊吃,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殺山羊,熬燉羊湯鍋,盛情招待你。熬燉羊湯鍋,吃羊湯鍋,是楚雄人家特別是彝族人家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jié)待遇。
千里彝山,百分之九十幾的地面是山地,就很適合養(yǎng)羊養(yǎng)牛。羊是山羊,大多數(shù)為黑色,黑山羊,少部分為白色、黑白相間色。山羊不吃稻谷草,不用給它們上夜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得放出去,放到山野里,去吃山草山花山泉,去沐浴陽光雨露,去吹山風,去呼吸新鮮空氣。
山羊吃百草百葉,純天然食物,天天必須放牧出去山野,爬山覓食。它們不僅能夠爬上陡峭的山崖石巖上去覓食,還能夠立起后退,用前腳攀爬上樹木荊棘上,去吃高處的葉子花朵。羊上樹,一點都不稀奇罕見。山羊因此極其健壯健美,山羊肉品質(zhì)也因此極好,也是純天然美食。
鄉(xiāng)間人家有喜事,就在溪邊泉邊,殺一兩只肥壯的大閹騸羊,連皮帶肉,大塊大塊砍切,然后在寬敞的大院子里,梨樹李樹杏樹旁,用土基磚塊壘砌一個簡易大土灶,支上那種碩大鐵鍋,注滿甘甜的井水泉水,燒從山間撿拾回來的干枯松木柴、松球果、栗樹柴,在清風麗日中、藍天白云下,熬燉帶皮山羊肉。這樣熬燉羊湯鍋、山羊肉,肉香湯香,柴木柴火味道也很香!煮望天鍋,熬燉羊湯鍋,不蓋鍋蓋,或者藍天白云也就是鍋蓋,同時熬煮清風麗日、藍天白云,吸納山花野草野菜香,吸納山間野鳥聲。柴火旺,土墻瓦房、彝家山寨、農(nóng)家小院溫暖,羊肉羊湯香香甜甜,一邊在紅紅火火的土灶上熬燉著,一邊舀出來,敞開肚皮,大碗吃、大塊吃山羊坨坨肉,大碗喝山羊肉湯,湯鍋熱,湯鍋大,鄉(xiāng)情濃醇,人人心里很暖和。在寒冷的隆冬,圍著這樣一鍋滾燙香甜的羊湯鍋,聚在楚雄的一個個如此溫暖的小盆地小壩子里,聚在這樣的土墻瓦房、彝家山村、農(nóng)家小院里,如此溫暖地吃山羊肉、羊湯鍋,真的是香的很!
寒冬時節(jié),蓋房入宅,結婚嫁娶,孩子滿月,老人過生日,過年,楚雄人家特別是彝族人家,就喜歡如此殺羊吃,吃羊湯鍋,招待親朋貴客,招待鄉(xiāng)鄰故舊。隆冬的楚雄,天氣常常持久地晴朗溫暖,適合聚會宴客??硜硇迈r青綠的水冬瓜樹、麻栗樹枝和松枝,在寬敞的山寨山村,寬敞的農(nóng)家院子里,甚至就是屋外村路上,菜地菜園莊稼地邊,就可以搭建起來青棚,支桌椅板凳,或者鋪撒上鮮綠的、飄散著濃烈新鮮松香味道的青松毛,即可在松毛席上擺放盛飯盛羊肉的大碗大盆,鄉(xiāng)鄰親朋,席地而坐,就盤腿坐在松毛席上,或者蹲著,或者坐在簡單樸素的小板凳、稻谷草編織的草墩上,聞著青山樹木河流莊稼柴草的味道,牛羊糞草的味道,山花菜地的味道,就可以敞開肚皮,舒暢愜意地吃山羊肉羊湯鍋。那宴席、那環(huán)境氣氛,熱氣騰騰,溫暖舒暢,熱鬧歡快,融洽和諧,自在愜意。鄉(xiāng)間人、城鄉(xiāng)人,徹底融洽聚攏在一起,聊人生百味、婚喪嫁娶、莊稼栽種和收成,人與人那么心相近情相連,人與村寨山脈河流莊稼牛羊那么和諧融洽,真是不亦快哉!
在楚雄州永仁縣,吃羊湯鍋,過賽裝節(jié),是當?shù)匾妥迦说囊淮笙硎?,手巧的彝族姑娘婦女,趁機展示自己的手藝才藝才華,男人們、孩子們趁機湊熱鬧,欣賞精美的彝族服飾,吃彝家美食大餐羊湯鍋。每年隆冬和初春,楚雄州各地漫山遍野山茶花張唇吐香,紅碩美麗、純潔脫俗,在楚雄紫溪山一帶彝族人民,大姚縣桂花鎮(zhèn)、曇華山、百草嶺一帶的彝家人,喜歡采摘山茶花互贈互戴,表達情意或者愛慕,過茶花節(jié),吃羊湯鍋。在雙柏縣哀牢山、白竹山區(qū),在山間的山茶花林里,賞山茶花,熬煮山羊肉羊湯鍋吃,看原汁原味彝族味道的“老虎笙”“小豹子笙”“大鑼笙”“彝族祭司巫師畢摩祭火”,也是彝家人的極大享受。
在楚雄,在彝族地區(qū),如此吃幾次羊湯鍋,鄉(xiāng)鄰親朋們的關系就更加融洽和諧了。其實,不要說吃羊湯鍋是享受,就是熬燉羊湯鍋那個情境氛圍,看著也都就是享受,就是溫暖,身處其間,也都就是享受了,聞著從羊湯鍋里升騰起來、飄溢彌漫在院子里村寨內(nèi)外的濃濃羊肉味道羊肉香,聞著土灶里彌漫飄溢出來的柴火香,看著紅紅的大柴大樹干上躥起來的溫暖火苗,看著鄉(xiāng)間人、城鄉(xiāng)人、彝家人、彝族漢族人、其他各民族人,聚坐在一起,幸??鞓返爻陨窖蛉鉁仯褪窍硎芰?。這樣的羊湯鍋極好吃,原汁原味的羊肉湯,喝一碗,爽得很。
吃羊湯鍋,吃山羊肉,最講究的就是糊辣椒等等佐料,楚雄人叫它蘸水。這一碗蘸羊湯鍋、山羊肉的糊辣椒蘸水,得用大碗做,主料是剛剛從辣乎乎的灶坑柴木火灰里燒炮出來的香脆紅辣椒,揉細揉碎,放進蘸水碗里,然后再放上些鮮綠綠、肥嫩嫩的薄荷,紅蒜瓣搗碎舂細的紅蒜泥,花椒精鹽等等,開始吃羊湯鍋前,現(xiàn)注上剛剛燒開滾沸的山泉水。以這樣一大碗糊辣椒蘸水作為佐料,來蘸湯鍋熬燉的山羊肉吃,真是香,真是爽得很!
繼聰兒時,楚雄鄉(xiāng)間人家,吃羊湯鍋,吃山羊肉,吃青菜特別是苦菜,做蘸水,都愛隨手從山野路邊采摘一把一種小野花的穗子,叫野芭花。把野芭花穗子丟進灶坑火灰中炮焐香熟,揉進糊辣椒蘸水碗中提味增香。在繼聰兒時那個沒有味精雞精的年代,這種有野芭花香的蘸水,是楚雄農(nóng)家最香最提味的佐菜蘸水,以之蘸羊湯鍋山羊肉、清湯魚或者各種青菜,都極其爽口下飯。野芭花,是楚雄山野里秋天初冬盛開的一種野花,長滿山野山路邊,有一二尺高,一叢叢密密麻麻,每一叢每一蓬都有幾十枝幾十穗花穗,花穗又大又長,粗長如手指,毛絨絨的,黃綠黃綠的,極香甜馥郁,富含蜜汁,野芭花盛開,蜜蜂們就豐收和忙碌熱鬧了。
“野芭子花”,野芭,芭,都是這一種野花,秋天初冬開花,野芭花一盛開,楚雄的山間就好像第二春來臨了,春意盎然,花香蜜甜,飄溢滿山間鄉(xiāng)野村寨,因為秋冬季的野花野芭子花盛開,秋天初冬的楚雄鄉(xiāng)間再次美麗浪漫起來。屈原在《楚辭》中,寫到過這種香草野花“芭”花。
楚雄人不止喜歡用秋天初冬時節(jié)的野芭子花作為提味增香的佐料,放進佐料碗碟、蘸水碗碟中,蘸佐羊湯鍋山羊肉和清湯魚等等吃,以野芭子花蜜蘸核桃吃,也喜歡扯幾枝野芭子花穗子枝葉,放進燉土雞的鍋里,提味增香,幫助清熱消食,也喜歡直接扯一把野芭子花穗子枝葉當茶葉泡水喝。野芭子花穗子枝葉,清香清涼,潤肺止咳。
世世代代的楚雄人家,各市、各鄉(xiāng)鎮(zhèn)村寨的楚雄人家,都極其愛吃山羊肉,愛吃羊湯鍋,特別是彝族人家,特別是寒冷的冬季里,都愛殺羊,殺山羊,燉羊湯鍋吃。寒冷的冬季適宜進補。山羊肉溫補,極其適合冬天吃,以溫補氣血,山羊肉,肉質(zhì)又極其細嫩,瘦肉多,肥肉少,極好吃。吃山羊肉不易長胖,不愁減肥。寒冷的冬季,燉羊湯鍋,吃肉喝湯,吃得渾身發(fā)熱舒爽,真的是不亦快哉!
吃山羊肉,吃羊湯鍋,最好吃的是羊頭蹄和羊肚,楚雄人幾乎都極愛吃。兒時,父母親都極愛買羊頭蹄回來,燒刮干凈,洗凈,燉給我們吃。羊頭蹄和羊腸肚,稍微難打整一些。羊頭蹄,要放到灶坑火上認真燒,認真刮洗干凈。羊腸肚,也要認真翻洗干凈。但是羊頭蹄和羊腸肚,燉出來,極其香。更主要的是,在我們兒時那個年代,羊頭蹄羊腸肚,比起羊肉來說,價格很便宜,貧窮的我們家因此愛買,也愛吃。如今,我的小孩,也極其愛吃羊肚。當然,楚雄人都極其愛吃羊肚。羊肚顏色青黃或者黑青,好像不好看,但是看著毛茸茸的,像冬日早晨的熱毛巾一樣,很溫暖,吃一片,像溫柔的毛巾擦拭過嘴唇口腔和腸胃,極其溫暖熨帖舒坦。
楚雄地處紅土高原,高聳云天的山脈密密麻麻,山間星羅棋布著小盆地小壩子,蜿蜒流淌、奔騰咆哮著眾多大江大河,淙淙流淌著多如牛毛的小溪。楚雄彝族村寨人家,大多靠山臨河而居,殺羊吃,燉羊湯鍋,也大多就在溪流泉源邊。在溪流泉源邊,汲清清溪流泉水,燒開,殺羊,再就用石頭土基在溪流泉源邊搭起一口土灶,撿拾來山間干柴,就燒望天鍋燉山羊肉、羊湯鍋。
山羊吃山草,山羊肉就像山茅草一樣甘甜噴香,又是用山泉水燉,燒的是山野干柴,燉羊湯鍋,吃羊湯鍋,都是在盛開著野花山茶花、杜鵑花、油菜花的楚雄鄉(xiāng)野里,野花怒放的楚雄冬春時節(jié),楚雄彝家羊湯鍋就分外香。
楚雄彝家人愛吃的酒,是用糯米飯焐釀的甜白酒,糯米飯拌上酒藥酒曲,盛裝進大陶罐里,放進裝滿青松毛的大花籃或者青松毛堆里,焐釀三五天,待到酒香四溢,端出來,過上十天半月,酒味更濃了,濾去米渣酒渣,酒精度就有了二十多度甚至三十幾度,這樣透著糯米飯香味的甜白酒,下著山羊肉羊湯鍋吃,極其爽口好吃,很多人經(jīng)常會貪杯貪吃,不知不覺就醉了。
楚雄人,楚雄彝家人愛吃酒,特別是吃羊湯鍋、山羊肉,大塊吃山羊肉,一定要大碗吃酒。楚雄人吃山羊肉時,勸酒詞很有趣,就是誰吃一只羊眼睛,就必須吃一碗酒。
【作者簡介】余繼聰,云南楚雄人,1971年6月生,中國作協(xié)會員,二級作家。在《中國作家》《中華散文》《青年文學》《民族文學》《鴨綠江》《雪蓮》《雨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出版散文集《炊煙的味道》《收藏陽光》。散文獲“全國冰心散文獎”, “云南文藝獎勵基金獎”。作品入選 《21世紀年度散文選》《西部散文精選》多種選本及蘇教版、魯教版高中語文閱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