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遠忠
北緯28度更北一些,是畫稿溪,在水尾鎮(zhèn)境內(nèi),中國地圖上可能找不到一個點,四川地圖上也很模糊,可就是這么個不起眼的地方,卻吸引著無數(shù)人的眼球。敘永出城往北45公里,溯水尾河而上,一路領(lǐng)略了竹的瀚海和氧的豐盛之后,便到了,畫稿溪是大地上的溪,河都稱不上,卻多少讓人感覺不一樣!
畫稿溪之所以叫畫稿溪,據(jù)說是明清年間,一位游歷名山大川的畫師來到這里,沉迷于山水峽谷之間,流連忘返,可所作之畫往往得其形而不能詠其神,自嘆功力淺薄,一氣之下發(fā)誓不再作畫,將畫稿悉數(shù)扔進溪流,悵然而去,畫稿溪便因此而得名。這個傳說難以考證,也無需考證,如果真的像傳說的那樣,那么,畫稿溪的美景確實就被這一位不高明的畫師玷污了,那一溪清清的河水也被畫師扔下的拙劣的畫稿糟蹋了。這種下三流畫師本來就沒有資格去打擾畫稿溪的寧靜,后人更沒有必要因為他的幾張廢紙,命名美麗的溪流。我寧愿相信,畫稿溪以前因為遍布溪水兩岸的樺槁林而叫樺槁溪(樺槁是一種最不講究,最能隨遇而安的植物,在敘永,只要土地濕潤的地方,就會長出大片大片的樺槁林),后來,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畫稿溪后,低頭溪流縈回,水清而淺,在大石細沙間潄流;仰望群峰競秀,積翠凝藍,儼然一幅宋代院體畫,而隨著腳步的移動,每走一處,都是絕妙的一幅,覺得樺槁更應該叫畫稿,才有今天畫稿溪這個名稱。
畫稿溪從白堊紀時代沉睡到現(xiàn)在,約1億多萬年時間默默無聞。八十年代,神秘得幾乎外界毫無知曉的畫稿溪,迎來了幾個神秘的遠方客人。中國林科院一位教授,帶著幾個得意門生,風塵仆仆來到水尾小鎮(zhèn),在青青翠竹和嘩嘩溪流的帶領(lǐng)下,徒步進入了這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當老教授高度近視眼鏡貼近一株株莖端和拳卷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的桫欏樹時,興奮得汗水一個勁地冒出額頭。幾天時間,學生們清點精準到了株,總數(shù)12萬6千株,這是全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大規(guī)模桫欏群落!然而,遺憾的是,教授的一時興奮,卻忽略了劃過衣角的眾多的看似普通的、爬滿苔蘚的老茶樹。國家實施“85—1”工程的時候,縣林業(yè)局一位高級工程師帶著技術(shù)人員,進入畫稿溪林區(qū),指導農(nóng)民造林,一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高高舉起雪亮的彎刀,一株帶著黃色花朵的茶樹丫枝,準確地飛到了工程師的懷里,金黃色花朵耀眼奪目,工程師的眼睛為之一亮,冥冥之音告訴他,這是一種極為古老、極為罕見的植物——金花茶。工程師急忙叫停如火如荼的造林工程,趕回縣里,將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逐級上報,然而,中央省市的專家們幾乎都異口同聲,金花茶分布極其狹窄,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僅分布于中國廣西的蘭山支脈一帶,敘永不可能有。較勁的工程師仍不甘心,將采集的樣本送到廣州一個著名的植物研究所,結(jié)果令人驚嘆!這不但是金花茶,還是金花茶族的一個新姐妹——川南金花茶。就因為桫欏和金花茶,敘永縣開始踏上了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歷程。1999年,四川省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2003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云貴高原眾多山脈中的大婁山脈,到達古夜郞國的西南夷境后,也許是累了,需坐下來小憩,這一小憩,在云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帶上,坐成了一個美人。畫稿溪是她的名字;千姿百態(tài)的大山是她嬌美的身軀;廣木山脈,大尖山脈是她懷抱人類的雙臂;水尾河,敦梓河是她沸騰著熱血的兩大動脈血管,四百余道溪流是她潤澤肌膚的毛細血管;木雞公山是她高高昂起的頭顱;牛心山是她永不停息的心臟;寧靜婉約的流水是她純潔美好的靈魂,淡定堅持的巖石是她無私無畏的氣質(zhì);滿山遍野的綠色,是她飄逸瀟灑的秀發(fā)。她用云豹看家,養(yǎng)獼猴、錦雞等寵物消遣。
走進畫稿溪,簡直是從喧囂走向安寧,從紅塵走進自然,從復雜走進單純,從虛偽走進質(zhì)樸。河流兩岸,楊柳拂面,翠竹扶疏,公路兩旁,綠草如茵,畫稿溪的兩邊群山圍繞,雞罩山、大尖山、雞公山、烏龜山、牛心山、沙帽山,山上有山,山中有山,山下有山。有的瘦削入云,偶爾向人們展示一兩處赭色的肌肉,給人以力量;有的豐滿圓潤,把滿山的綠色演繹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溫馨。而山與山是活的,是動的,是變的。眼看兩座山交叉著鎖在一起,待走到兩山相交處,緩緩的溪流就好像一把鑰匙,慢慢地把一道一道緊鎖的房門打開。其實,鎖一道門不難,但打開一道門,需要時間和毅力。這是一億萬年以前就開始的修煉,是堅持不懈的定力結(jié)果。
畫稿溪最有特色的當數(shù)瀑布和溪流。畫稿溪的水是大山生出來的,水尾河就發(fā)源于廣木山脈中的一個叫四美的地方,可見,水的美是天然的,是水的源頭確定的。水尾河從四美的山叢中披荊斬棘,一路吸納著畫稿溪大大小小四百余道溪流,近百余幅瀑布,不斷壯大,終于在水尾鎮(zhèn)這個地方脫去了溪的外衣,穿上了河的套裝。廣木山脈上的水,只要稍有積聚,便采取不同方式,向山腳匯集,只要山與山之間有一道溝壑,就會有一道清泉。有的在慌忙中形成瀑布,從幾十米、上百米高的山崖上奔瀉下來,泉水在飛流中形成一層水霧,像一個裊娜多姿的少女披著潔白的紗巾,在人們面前盡情展示自己苗條的身材和雪白的肌膚,站在瀑布腳下,你可以感覺到少女溫暖濕潤的嘴唇,慢慢吻你的額頭,吻你的眼睛,吻你的臉頰。有的像豐滿的雙乳擠出的奶汁,乳白而純凈,沿著山壁潺潺流淌,水流過的地方,綠色流光四溢,沁人心脾。瀑布和山泉匯入山腳的小溪后,不張揚,不懈怠,不驚慌,或從石縫間輕輕淌過;或繞過巨石,手牽手結(jié)成同盟,調(diào)皮地唱著歌,算是給擋路的伙伴打一個招呼;或在平直寬闊的石板上把自己全部打開,舒展身軀,讓魚兒盡情地跳躍、盡情地嬉戲;或找一個地方小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潭,靜悄悄,綠蔭蔭,給水中生活的朋友一個快樂的家園。熱了,溪水會給你清涼,渴了,溪水會給你甘甜,冷了,溪水會給你溫暖。站在溪邊,你會身體放松,六根清靜,與世無爭;掬一捧溪水,洗洗臉、洗洗手,雜念與煩惱、焦慮與疲憊都會被洗得干干凈凈。《道德經(jīng)》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難道不是嗎?水的“道”是生存之道,只要悟出水之“道”,堅持水之“道”,你就會立天地之間,永不言敗。你看,那覺得水之真諦的第三紀殘留物種桫欏,能在溝底溪邊,默默生長,因而逃過了物種滅絕的災難;那深悟水之“道”的高貴典雅的金花茶,能在荊棘叢中潛伏,不炫耀,不爭春,因而躲過了人們的伐斫;恐龍家族因為沒有琢磨透水的告誡,因而遭受滅頂之災,留下了滅絕之迷。
這讓我聯(lián)想到畫稿溪將近四千的原住居民。他們像溪水一樣與世無爭,虛靜沉默。他們守著世界上稀有的珍寶,卻甘愿忍受樸素和平淡。有一位從省城下派到敘永的縣長到畫稿溪視察,本地的干部向縣長娓娓講述了畫稿溪的種種美麗后,給縣長報告,畫稿溪有名貴的蟲草,縣長驚訝得一連問了三次,真的有蟲草?真的是蟲草?一周以內(nèi),那位干部真地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找來了畫稿溪蟲草。按說,有蟲草在畫稿溪居住的居民中,是無人不曉的,可為了保護好心目中滿滿的守望,他們沒有像重慶金龍鎮(zhèn)燃燈村村民那樣,向養(yǎng)育我們的自然下手(重慶金龍鎮(zhèn)燃燈村村民得知自己居住的環(huán)達山上有蟲草的消息后,每天數(shù)以百計的村民涌入環(huán)達山采挖,原本植被覆蓋茂密的松林地,僅三天時間就被村民全部掏得裸露出來)。我也曾到過畫稿溪,爬上二十四道拐,回頭看山腳下像一條麻線一樣的溪流,抬頭看湛藍的天空,再隨便走入一戶農(nóng)家,主人熱情地端出用辣椒、姜蔥拌好的灰筍(用柴火灰和竹筍一起煮,直到煮熟的竹筍),喝上滿滿一碗涼稀飯,稀飯的清涼,竹筍的香甜,讓你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才是神仙一樣的生活!那畫稿溪口幾戶依山傍水的人家以及西溪、磨子坪上,萬綠叢中點綴的白墻青瓦,他們沒有在墻再設一道院墻,讓左鄰右舍望而卻步,沒有在房門外再做一道柴門,讓遠方的客人久扣柴扉,因為,他們的胸懷是向自然敞開的,他們才是大自然真正的主人,我真羨慕他們!但為了生活,他們也會走出仙境一樣的家鄉(xiāng),走進縣城,直到更遠的大城市,走到喧囂復雜的地方,我為他們惋惜,但不管走多遠,他們終歸要回來,安寧和靜謐最終是屬于他們的,是屬于有著溪水一樣性格的純樸的群體的,我為他們祝福!
自然和人類本是和睦相處,但自然的偉大在于只求奉獻,不求索取,源源不斷地向人類提供著陽光、氧氣、水以及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礦產(chǎn),而人類則恰恰相反,只知道貪婪地索取,像一個啃老族,用拳頭、用刀棍,用自以為是發(fā)明出來的高科技工具, 威逼著自己的父母,吮吸著日漸干癟的乳房,直到有一天天上雷聲滾滾,才幡然醒悟。
走進畫稿溪,不得不看的是畫稿溪的山石。畫稿溪的山石形狀各異,深淺不一,有的像溫馴的小羊羔,規(guī)規(guī)矩矩地伏在流水之下;有的像一只怪獸,露出猙獰的面目,從溪水中冒出來,從山崖上伸出來;其色彩以赭色為主,有的深紅,有的淺紅,有的經(jīng)風霜剝蝕,呈現(xiàn)一片黛色;有的受苔蘚浸潤,深綠而锃亮。山上的巖石,被桫欏、金花茶、榕樹、銀杏等綠色植物摟著抱著,被薄薄的淺紅色的泥土護著養(yǎng)著,偶爾露出真顏,也會讓你看得見摸不著。溪水中的石塊,則隨便擺放著,似乎沒有任何規(guī)則,但細細看來,卻又覺得零亂中有靜,隨意中顯幽,把清澈溪水襯托得更加明亮大方。其實,我知道,畫稿溪的石頭無論大小,無論如何擺放,都不影響美觀,反而是一塊又一塊不同形狀、不同姿態(tài),都是那么質(zhì)樸,那么堅持,那么一絲不茍,讓人們隨時處在新鮮和亢奮中,隨時捕捉不同的石塊為我們提供的相同的信息,永不疲憊。
倘佯這里,你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原始本色的可愛,沒有現(xiàn)代的水泥和鋼化護欄,更不允許人們隨意拉長瀑布、擴大水潭、剪修花草、圍獵生靈。沒有雕琢還在于,這里千百年來,沒有留下歷史的一鱗半爪,就連好事的徐霞客,走遍千山萬水,也沒有福氣一睹這里的芳顏。這種沒有歷史就是真正的歷史,沒有古人就是來者最大的空間。真的,這里不需要朝代更替的印痕,不需要才子隱士孤傲的身影,不需要文人墨客搔首弄姿,杜撰出一些風流韻事。只有這樣,人們身處其中,沒有什么名句逼人吟誦,沒有什么悲劇讓人感慨,也沒有一尊莊嚴的塑像,一切是那么隨意,一切是那么寧靜,一切是那么清爽!
真正的美不是雕刻出來的,畫稿溪的美出自自然,渾然天成,這才是我們眼中的美,心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