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
摘 要:目前學界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成果,加強經濟法基本原則研究有助于對經濟法本質認識的深化,所以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對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已有研究的了解,參照已有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相關知識,提出筆者認為的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框架搭建首先應考慮其內涵、外延,同時,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準的具體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經濟法;基本原則;干預
一、研究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從微觀上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我們研究經濟法學這門學科的邏輯起點,如果把經濟法學比如成一棟樓房的話,那么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是這棟樓房的地基,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研究好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于我們準確把握和理解這門學科中的經濟法的價值、功能、體系以及基本范疇具有指導意義。同時社會生活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立法滯后于現(xiàn)實生活是必然的現(xiàn)象,由于在立法方面,經濟法的法典化難以達到,要提高經濟立法的統(tǒng)一化和整體化水平,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在這方面可以有效地彌補不足。
從宏觀上看:經濟法是政府調控市場經濟的工具,是解決市場失靈的保障,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又必須貫穿于經濟法的立法、司法、執(zhí)法過程,那么研究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能更有利于知曉政府進行市場調控的目的和原因,也便于理解國家頒布的經濟政策的大政方針。
二、對現(xiàn)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批判
我國的經濟法,產生20世紀70年代末,與民商法、刑法這類有著歷史積淀的學科相比,經濟法只能算是一門新興學科。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這塊,在學理研究中沒有統(tǒng)一認識,從各類教材和一些較為流行的編著中可以發(fā)現(xiàn)經濟法基本原則構成竟有多種不同種類,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形成意見較為一致的經濟法基本原則之通說。在我國經濟法學界,關于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認識存在著以下不同的觀點:“最核心的內涵就是維護社會經濟總體效益,兼顧各方經濟利益公平。”①;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調制法定原則;調制適度原則;調劑績效原則?!雹冢唤洕ǖ幕驹瓌t:“經濟法主體利益協(xié)調原則;國家協(xié)調本國經濟運行法定原則?!雹?;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資源優(yōu)化配置原則;國家適度干預原則;社會本位原則;經濟民主原則;經濟公平原則;經濟效益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④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保護合法財產所有制原則;適度干預原則;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原則?!雹萁洕ǖ幕驹瓌t應是:“平衡協(xié)調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責、權、利相統(tǒng)一原則?!雹藿洕ǖ幕驹瓌t是:“國家干預適度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保護社會公平原則?!雹呓洕ǖ幕驹瓌t是:“經濟上的公平與公正原則;行為法定原則;經濟管理權限及程序法定的原則?!雹?/p>
眾多的經濟法基本原則構成,反映了經濟法本質的不同側面,對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時也表明在經濟法學界,對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研究正逐步深入,盡管學者的觀點尚未一致,有多種歸納,但每一種提法都反映了提出者在明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然而,關于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尚存一些值得進一步商榷的地方。主要反映在:
1、“維護社會經濟效益、兼顧各方經濟公平”作為經濟法的目的可能比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更加確切,經濟法確實是為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但僅以效益和公平來貫穿目前的經濟法體系就略顯單薄?,F(xiàn)在我們面臨的是如何“維護效率”,怎么“兼顧公平”,如果僅僅只提及效率和公平而不從更高一個層次的角度出發(fā)來談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很顯然是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2、“資源優(yōu)化配置原則”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似乎是不妥當?shù)?。凡是法都具有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功能,憲法就是對社會資源的基本優(yōu)化配置,其他部門法也是在憲法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所以“資源優(yōu)化配置”最多只能算是經濟法的作用之一而不能做為基本原則,同理“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也是所有部門法所具備的,它們都不能代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3、“平衡協(xié)調原則”法律是利益之調節(jié)器,平衡協(xié)調各種關系和利益,不僅是對經濟法的需要,也是其他部門法的需要,平衡協(xié)調就其本質而言,作為一項調整方法則更為恰當,不應將其納入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為什么這么多學者對于一個問題有這么多不同的見解,歸根結底還是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標準不統(tǒng)一,只有標準統(tǒng)一了確定出來的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才不會雜亂無章。因此如何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標準?就是解決經濟法基本原則統(tǒng)一的關鍵。
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涵和外延以及確立標準
筆者認為應該先了解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涵和外延,掌握其內涵及外延之后,對于我們解決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標準才會事半功倍。其實就像一個圓一樣以經濟法基本原則確立標準出發(fā)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定義,再到經濟法基本原則內涵和外延,再回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判斷標準。
張文顯教授在《法哲學范疇研究》中提到“在法的諸構成要素中,法律原則體現(xiàn)著法的靈魂,又是法的價值的承載者,從內涵講,法的價值為:在人(主體)與法(客體)的關系中體現(xiàn)出來的法律積極意義或有用性?!雹崛绻覀兡軌蚯写_的掌握,法的本就有價值和功能,在此基礎上確立法的原則,這些原則還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經濟法原則的確立應該受到經濟法的價值、功能以及經濟法應用的理念制約,也受到人們對于經濟法價值、功能的把握以及實際形成的理念等影響。因此筆者認為既然經濟法的價值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間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系,那么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內涵也應該是指導作為客體的經濟法能夠解決作為主體社會、政府、市場三者的關系。當然要確定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外延就要看社會、政府、市場它們三者之間具有什么關系。
新凱恩新主義學派,認為“在市場經濟下的經濟波動根源主要是外生的,起因于總需求沖擊和總供給沖擊?!雹膺@說明市場經濟會因為其本身具有的不完全性從而產生經濟上的波動,造成了市場失靈,一旦出現(xiàn)市場失靈的情況政府運用經濟法干預就成一種全世界都公認的常態(tài)。當然,市場經濟也講究有規(guī)則的競爭,規(guī)制市場經濟、解決市場失靈是政府通過運用經濟法宏觀調控的效果,通過這種效果以期達到解決社會實質分配公平的終極目標。所以綜上所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外延就是通過指導經濟法,使得政府運用經濟法干預解決市場失靈,讓市場回歸正常競爭,從而保障社會實質分配公平的順利進行。
所以再掌握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內涵和外延后,筆者認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準主要有:
(一)貫穿性。法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法的普遍性。所以經濟法也不例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當能夠貫穿于整個經濟法始終的原理和準則,對整個經濟法體系具有指導和綱領作用,指導、保護和促進經濟法實踐,在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和監(jiān)督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得到普遍遵守的原則,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所體現(xiàn)的經濟法精神必須要滲透到經濟法各環(huán)節(jié)的關系之中,僅在某些部門法中適用而不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是不能作為整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
(二)特有性。既然是作為經濟法這門部門法的基本原則,那必須和其他部門法的基本原則有不同之處,法律原則是區(qū)分部門法的依據之一,也是一個部門法成熟的標志之一,所以必須具有其鮮明的特有性,才能突顯出經濟法是作為一門部門法屹立于其他部門法之中。體現(xiàn)經濟法特色,表明經濟法所調整的是特殊經濟關系的特征的原則,凡是與經濟法無關的原則,都不應列入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中。
(三)高度性?!皬囊欢ㄒ饬x上說,法律原則的重要功用,就是說明詳細的規(guī)則和具體制度的基本目的?!盉11而且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又與經濟法原則中的具體原則是相區(qū)別的,它是統(tǒng)率著經濟法的各種具體原則,是原則的原則。所以它要具備一定的“高度”,因為既要體現(xiàn)經濟法的本質,又得是統(tǒng)率著經濟法中各種具體原則,使得各具體原則不能與之相抵觸。同時法律的基本原則往往體現(xiàn)著一個部門法的基本的精神、價值與本質,它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規(guī)則,而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與抽象性,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應該具有這種特性,即具有一定的“高度”。
四、筆者認為經濟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結合國內著名學者對于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觀點,以前文提出的經濟法基本原則確立標準為依據,那么筆者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適度干預原則。它包括兩個方面:1、干預手段的適度。要進行尊重市場經濟體制的干預,任何背離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的干預,只能阻礙乃至破壞現(xiàn)代市場經濟。所以國家干預與經濟自由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不是對立的,國家干預是經濟自由的內在需要,干預是會限制一定的自由,但是干預往往只是手段,為了讓失效的市場再次回歸平衡才是目的。2、干預范圍適度。筆者認為的適度干預是建立在維護社會經濟總體利益前提下的適度,必須把握好一個平衡的度量,以此為基礎再來解決在實踐中法律對各類主體法益保護的均衡,解決社會財富的實質分配公平,解決達成宏觀的經濟指標。
(二)干預法定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梢姟胺ǘㄔ瓌t”必須是一項被貫穿于經濟法制度始終的基本原則,在經濟法中,既然國家干預又是經濟法的本質,那么從干預的實體內容和程序都必須要有法律的規(guī)定。
(三)實質公平原則。公平是任何法律所追求的永恒價值,而且從“法尚公平”的角度,公平更應該是法的首要價值。面對貧富差距的巨大懸殊,如何以更加合理的分配方式解決這種懸殊,已經成為經濟法不可回避的問題,實質公平原則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應該起到指引經濟法去解決這些社會不公平問題。
五、小結
干預適度原則、合法干預原則、實質公平原則,都是貫穿于經濟法始末的根本準則,都是根據經濟法本身的特殊性提出的,也具備統(tǒng)籌經濟法所有具體原則的高度,當然在經濟法學界中,對于基本原則的概括,始終未盡一致,相關的研究成果也特別的多,筆者提及的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定義、確立標準以及由此確立的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在綜合了各方面的學說之后提出的,所以還有待于進一步論證。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注釋:
① 漆多?。骸督洕▽W》第三版,載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② 張守文:《經濟法原理》,載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③ 楊紫煊:《經濟法學》,載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④ 李昌麒:《經濟法學》,載于法律出版社,2007年
⑤ 史際春、鄧峰:《經濟法的價值和基本原則爭論》,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6期。
⑥ 王保樹主編:《經濟法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43-51頁
⑦ 戚昌文主編:《經濟法概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1頁
⑧ 王劍:《淺談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載《遼寧大學學報》,1981年第5期
⑨ 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載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⑩ 管毅平:《宏觀經濟波動:重大爭論的回顧與評論》,載于《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
B11 麥考密克、魏因貝格爾:《制度法論》,載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