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
摘要:布爾加科夫的一生與現(xiàn)實始終處于一種緊張的關系。直到他死,他的才華也沒有得到他所屬的民族的承認。然而他的寫作卻抵達了任何寫作所指向的終極:世界的真實。布爾加科夫甘于寂寞,不只在文學上,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無畏者。也許正是無邊的寂寞助他著成了這部石破天驚之作—《大師和瑪格麗特》。
關鍵詞:寂寞;壓制;自由;《大師和瑪格麗特》
談到俄羅斯作家布爾加科夫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有些陌生,這毫不奇怪—整個世界都曾對他感到陌生。然而時至今日整個世界都開始注意到這位久被忽略的文學大師,甚至形成了“布爾加科夫?qū)W”。這位文學巨匠為何被隱藏了如此之久,他又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大師和瑪格麗特》這部巨作正是我們要了解布爾加科夫這位大師的關鍵所在。
一、布爾加科夫的生平和他的創(chuàng)作
布爾加科夫生于基輔的一個祥和、民主、自尊、熱愛藝術、追求真理、崇尚思考、不畏權勢、淡泊名利的知識分子家庭。布爾加科夫在這樣氛圍的熏陶下,自小喜愛音樂、戲劇、小說,尤其是果戈理的諷刺小說,養(yǎng)成了剛正不阿的性格和敏銳尖利的眼力。1919年布爾加科夫幾部劇作上演并獲得很大的成功,布爾加科夫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但是還沒等到作家發(fā)揮自己的文學才能,1926年由于其作品《狗心》觸犯當局,蘇聯(lián)當局沒收了他的日記和《狗心》手稿。此后他所完成的所有作品無一能在蘇聯(lián)發(fā)表或出版。1912至1940年,正是布爾加科夫?qū)懽鳌洞髱熀同敻覃愄亍返臅r候,而此時正是斯大林統(tǒng)治的時代,這是文學的黑暗時代,就是在這樣的處境下,布爾加科夫花了12年時間完成了這部享譽世界的巨作。但作者最終也沒有見到作品的發(fā)表。直到八十年代,根據(jù)布爾加科夫的遺孀葉蓮娜親自編輯、整理、校定的手稿才得以出版。然而時間終究是公正的,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那些顯赫一時的平庸之作被掃入了塵封的記憶,而那些因為種種原因深埋于地底的鉆石卻閃爍出奪目的光彩。
二、布爾加科夫與《大師和瑪格麗特》
《大師和瑪格麗特》整部作品是由兩個敘事層面交替展開的。一個是現(xiàn)實與幻想交融的層面。小說一開始由魔王沃蘭德來到莫斯科考察人心變化引出情節(jié),透過魔幻的場景,人們看到了真實生活中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品質(zhì)惡劣的文聯(lián)主席、貪污受賄的房管主任、貪圖錢財?shù)男∈忻竦鹊?。而小說中那個無名無姓的大師為人真誠,有才華,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真諦,他因害怕遭迫害而躲進了瘋人院。而他的女友瑪格麗特則要勇敢地不屈不撓地尋覓她的理想。另一個是歷史與傳說交融的層面。小說中描寫了羅馬帝國的猶太總督彼拉多審判并處死約書亞的故事。彼拉多作為耶路撒冷的統(tǒng)治者,他殘酷暴戾;作為人性未泯的地方官員,他矛盾膽怯。政治上的高壓,使他最終還是不很情愿地處死了約書亞。布爾加科夫巧妙把由古及今、由虛到實的三條線索串聯(lián)到一起。布爾加科夫通過彼多拉揭示了一條由耶穌道出的真理:怯懦是人類最可怕的缺陷。沒有膽怯,暴君、暴政、暴徒就無所施其技。
在《大師和瑪格麗特》里,作為一個作家,大師與現(xiàn)實之間的唯一聯(lián)系,就是他被剝奪了發(fā)表作品的自由,這一點和布爾加科夫的現(xiàn)實境況完全一致。而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出現(xiàn),不僅使大師的內(nèi)心獲得了寧靜,也使作者布爾加科夫得到了無與倫比的安慰。這個虛幻的女子與其說是為了大師而來,還不如說是為了布爾加科夫而來。因此可以這樣說,瑪格麗特是布爾加科夫在另一條人生道路上的全部的幸福,作者通過這個人物形象完好無損地保護住了自己的信念。
布爾加科夫不愧為一位偉大的作家,在生命的最后十二年里,面對來自斯大林的壓力,來自藝術環(huán)境的擠壓,來自饑寒交迫、朋友疏遠、人格遭受侮辱的洗刷,他都沒有屈服。在這種環(huán)境下,深埋于布爾加科夫心中的那眼激情之泉卻沒有枯竭?!洞髱熀同敻覃愄亍返膶懽鳎亲骷以谏詈髿q月里最為真實的生活,這位幾乎是與世隔絕的作家,就是通過寫作使自己去緩解與現(xiàn)實的那層緊張關系。
三、結束語
在布爾加科夫身上我們看到了文學的本質(zhì),文學不是簡單的歌頌什么或批判什么,真正的文學是一面鏡子,能讓每個人從中映照出自己的良心,更深刻的體悟到生活的真諦。布爾加科夫生命在最后年月里在極度孤寂中反而回歸到了自然與本色中去,寂寞的布爾加科夫和他的《大師和瑪格麗特》永遠都是那個時代俄羅斯文學以及全世界最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1991,(5).Номер посвящён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М.А.Булгакова.
[2]ВикторПетелин.ЖизньБулгакова[M].Центрполиграфия. Москва,2001.
[3]米爾斯·布萊恩.杜文娟等譯.布爾加科夫評傳[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王宏起.他為明天而存在--20世紀布爾加科夫研究綜述[J].國外文學,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