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18歲。
你會爭辯說,是17歲,還有9個月才滿18周歲。你很認(rèn)真,我不得不改口。如果我不改口,你就會變臉。你說你是怕老,我猜,你不是不想長大,是怕長大。而18歲之后你還有另一個挑戰(zhàn)。比如,你應(yīng)該喜愛并擅長清潔烹調(diào)等家務(wù)活兒,不然就得有點兒自卑自責(zé);你必須注意穿戴搭配得符合潮流品位,不然就是粗鄙可以被嘲笑指責(zé);體重和胸圍必須保持在什么范圍……
這種打擊的同時,還可能誘發(fā)你去逃避——做女人是有退路的。我告訴過你,生你之前,我和你爸爸都沒有特別期待過你的性別,當(dāng)生育與延續(xù)傳承相連,我自動地將腹中的你稱作“兒子”。當(dāng)我知道你這個“兒子”是女兒時,我是有些失望的。隨后我跟你爸爸說:“俗話說得好,生兒子是神氣,生女兒是福氣。生個女兒全家都可以不那么辛苦,咱倆實在落魄了還可以把她嫁了換錢?!本拖裎页B牭降呐轮g的議論:“你看我的不求上進(jìn)就知道我家庭生活幸福,看她的兢兢業(yè)業(yè)就知道她在家里肯定不滿足。”我不知道你將來會不會有落魄到想嫁了自己換生活的時候,但你一定會有這樣想的時候:女人天生該被男人照顧呵護(hù);女人何苦讓自己拼得那么累;女人最大的事業(yè)就是把自己嫁出去,女人最好的成功就是成為賢妻良母。
我弄不清其中的邏輯,但我直覺,唯利是圖的商人賺不到最豐厚的收成,以嫁人為己任的女人也修不到最幸福的婚姻。
身為女嬰,你出生時要割斷依賴于我的生物臍帶;身為成人,你18歲時要割斷依賴于父母的心理臍帶;生為女人,你最終要割斷依賴于男人的文化臍帶。
長大的路上還有一關(guān)。
比如,你應(yīng)該在多大年齡結(jié)婚。應(yīng)該跟什么樣的人結(jié)婚、能不能不結(jié)婚、生幾個孩子?還有,你是想要穩(wěn)定的收入還是自由自在地寫詩唱歌?你可不可以在溫飽或清貧間泰然自若地做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們會說:“你以為你是誰?”他們會在你堅持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時打擊你,說你不在意物質(zhì)就是阿Q精神,自欺欺人;他們會在你追求高尚和美好的時候打擊你,說你的向上向善是矯情虛偽;他們會在你變得豐潤堅強的時候打擊你,說你清高、不近人情。
那就簡單一點兒吧,做個好人,一定會得到幸福。
大多數(shù)人不缺乏做人道理的教誨,缺乏的是對那些大道理的堅信,總以為自己在成長中可以走捷徑。我和你都不屬于特別聰穎的人,那就讓我們慢慢來。這過程需要勇敢,不是和別人爭斗,是跟自己的惡劣較量;需要耐心,不是等待成功,是習(xí)慣平淡;需要寬容,不是放棄自我,是讓自我更有彈性;需要善良,不是用來標(biāo)榜自己,是借此讓自己獲得幸福。如果這是一樁必須自己完成的事,那么我也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