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來了,又到了“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氣”的季節(jié)。早晨舍棄溫暖的被窩,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好多人一到冬天就變成起床困難戶——每天早晨總是要花費很長時間來準備起床,躺在溫暖舒適的被窩里,即使已經醒了也要閉上雙眼睡個回籠覺。心理學專家分析,冬天不想起床上班,其實是心理焦慮的一種表現,是由季節(jié)變化和工作壓力引起的,需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
冬天適度賴床有道理
去年冬天,在網上曾流傳過一個帖子,某廣告公司的一位文案策劃員一個月上班遲到了17天,原因是冬天太冷,早上起不來。最后她干脆選擇辭職,辭職信上寫著:“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賴床。”這份離職申請,被網友戲稱“史上最具共鳴的辭職理由,沒有之一”。
心理學家分析,季節(jié)變化會引起人的一系列身體反應,冬天被窩里溫暖,而被窩外比較冷,人體溫度發(fā)生變化,心理上也會產生一些情緒。人的情緒釋放不了,會產生抑郁,由此導致“睡眠節(jié)律障礙”。也就是說,晚上睡眠質量不好,早晨愛睡懶覺。而人喜歡賴床,實際上是一種“心理退行”。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導致人們心理上“就希望像孩子一樣賴在床上,作嬰兒狀蜷縮著”,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減壓。
心理專家建議,想緩解這種焦慮,首先要學會給自己解壓,每天下班之后就對自己說,“工作已經結束了,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和壓力帶到家里?!逼浯?,尋找“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自己的知己好友說說心里話,也可以緩解壓力。另外,改變“兩點一線”的行為方式和習慣,試著讓自己的興趣轉移,遠足、旅游都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從健康養(yǎng)生角度來講,冬天“賴床”并非毫無道理。人們在夜間睡覺時,身體各處系統(tǒng)及關節(jié)都屬于半睡眠狀態(tài),如果馬上起床,身體尚未適應工作狀態(tài),就會出現頭暈、心慌,甚至四肢乏力、反應遲鈍等現象。冬天寒冷,如果早上醒過來在被窩里賴床5分鐘,不僅可以讓尚處在松弛狀態(tài)的肌肉有個緩沖的時間,恢復到自然緊張狀態(tài),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漸“清醒”,由緩慢流動回到正常流速上來,還能調節(jié)精神狀態(tài),讓大腦從睡夢中逐漸清醒過來。如果早上一醒過來就馬上起床,肌肉猛的一受涼,就很容易產生酸痛。而且此時血流還比較緩慢,不能一下子將氧氣輸送到大腦,血壓上不來,就會產生頭暈等不適癥狀。因此早上賴床5分鐘,給肌肉和血液回到正常狀態(tài)的時間,對健康有益無害。
但是,賴床5分鐘有利健康這個說法并不是說支持大家賴床。因為過度貪睡賴床的確不利于健康,有可能引發(fā)抑郁、感冒、記憶力下降等疾病。
提防“病態(tài)賴床”損害健康
從精神狀況和心理狀況來說,經常賴床會誘發(fā)抑郁和焦慮。在冬天里,抑郁癥是高發(fā)疾病,抑郁癥在睡眠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睡眠時間過長。如果發(fā)現睡眠習慣有變化,出現病態(tài)性睡眠過多,一躺下就不想起來,又或者是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經常疲倦,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就應該警惕是否患了“病態(tài)賴床”這種睡眠障礙。
在這里,教大家三個小方法應對“冬季起床困難癥”,尤其是對抗“病態(tài)賴床”。
1.調節(jié)溫差
每到冬天,巨大的溫差讓人對起床產生強烈抗拒感,此時調節(jié)溫差就可以成為很好的起床推動力。另外,可以前一天就把衣服放在床邊。在意溫度多于風度的,不妨在被窩里完成穿著,想必小時候大家都用過這個方法。
2.奇葩APP
在APP盛行的今天,一款號稱專業(yè)治療各種拖延癥、起床困難癥等疑難雜癥的鬧鐘APP應運而生,當你按下起床或再睡5分鐘的按鈕時要做出一道算術題才行……“算完以后睡意全無!”用過這款APP的一位用戶說。
3.打亮燈光
可以使用床頭的燈光設備來模擬早晨的光線,減小夜長晝短這種情況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