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我決定去敬老院做半天義工??蓙淼骄蠢显?,老人們不同意我做義工,而是……
一進院子,老人們就把我團團圍住了。
“哎,小伙子,你來這兒干啥???”一位精神氣十足的老爺爺一邊摸著自己的頭,一邊問。
“哦,我……我是來做義工的。”
“做什么義工?。e做了,和我們上樓吧。”
“可……”
“哎呀,別可是了,來吧?!?/p>
哎?我還沒說完呢,老人們就使勁兒拉著我上樓。拉我上樓干嗎?我做義工不好嗎?正當(dāng)我疑惑不解的時候,一位老奶奶解釋說:“我們根本不缺義工,就缺人和我們聊天?!?/p>
“嗯?”
進入一個房間,我被圍在中間,老人們眨眨眼,有的把雙手搭在一起。
“小伙子,這里大不大?”一位老人雙手搭在腿上,雙腿緊緊靠在一起,顯得有些緊張。
“大!”
“嗯,咱們現(xiàn)在坐的這個地方啊,是老人們住的地方,還有那邊的平房,也是老人們住的地方,還有食堂……”說著說著,老人繃緊的身體漸漸放松下來了,腿也張開了,背也彎下來了。
“呀,馮朔!”一位老人忽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我仔細(xì)一看,原來是奶奶的老鄰居。看見我驚訝的表情,他才說出實情。原來雖然他有孩子,可孩子們太忙,難以照顧因患腦血栓而生活無法自理的他,所以把他送到了敬老院。
站在旁邊的一位老人嘆了口氣:“大院里的老人都是因為這類原因才來到這里的。”
長期生活在大院里,他們與外界好像被一道屏障隔開了。他們中間的大部分人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見過外面的人和事了。
“不說了,不說了!”一句話打破了壓抑的氣氛,“說說吧,有啥新鮮事?”一聽到這句話,老人們都看著我,眼球不住地轉(zhuǎn)動。
“也沒啥事啊!”我隨口答道。老人們立刻透露出失望的表情。
“那條步行街的石獅子建好了嗎?”一位坐在椅子上的老人捋了捋頭發(fā)和衣服,拉了一把椅子靠近我。
“嗯嗯!建好了。那獅子的頭圓圓的,像小球一樣。”
老人點點頭,又往后拉了一下椅子,滿意地靠在一邊,雙手背在頭后面,高興地哼起了小曲。
“孩子,頭發(fā)咋這么長?過年前不剪頭發(fā)了?”
“小伙子,外面的路建得怎么樣了?”
“孩子,現(xiàn)在……”
老人們一句接一句地問,他們的表情越來越放松,想必心情也越來越愉快。
走出敬老院,想到自己沒做成“義工”,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感慨:實際上,老人最需要的不是幫他們干活兒的人,也不是衣食無憂的生活,而是有人陪伴、聊天。愿大家多去敬老院做這種“義工”吧!
佳作點評
小作者去敬老院做義工,卻被老人們拉住閑聊。習(xí)作詳細(xì)地描寫了與老人聊天的過程,語言真實自然,神態(tài)、動作描寫也十分精準(zhǔn),真實表現(xiàn)了老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孤單寂寞,強烈表達出他們渴望陪伴、渴望親情的心聲。文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引人深思。
(楊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