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蟬鳴的夏日,我曾親臨莫高窟。當時的莫高窟底下的兩層已用水泥砌好,保護得很周到;部分還在施工的窟室,搭建著木制腳手架。當時游人很多,我和同伴們混在沙丁魚般擁擠的人群中,從陽光充足的棧道走進一座座昏暗的窟室,眼前忽明忽暗了十幾次。當時,耳邊戴著電子導游講解器,講述的內(nèi)容早就忘了,但莫高窟給我留下的神秘、奇幻、恢弘的印象,至今難忘。
莫高窟中大多是壁畫和佛像,印象最深的是那尊臥佛。臥佛向右側身橫躺著,右手屈起,托著自己的頭。臥佛背后雕塑著許多小佛像,墻上繪著難以計數(shù)的佛像,色彩絢爛,猶如眾星捧月。臥佛面目和善,姿態(tài)雍容華貴,身體曲線柔和安詳。還有那在導游口中“點擊率”極高的“飛天”和“反彈琵琶”壁畫:飛天繪畫色彩艷麗、構圖美觀,疏密對比、色彩對比、明暗對比無不體現(xiàn)著壁畫藝術之美。塑造的仙女騰云駕霧,引起無數(shù)中國人的遐想……
莫高窟的寶藏還遠遠不止這些,只是我們看不到了。我們都知道,若干年前的某一天,英國人斯坦因用一點點錢從王道士手中換走了千卷佛經(jīng)。文物的流失不能怪王道士,應該責怪當時政府和某些官員,責怪當時動蕩的社會局勢,責怪當時迂腐落后的觀念。
據(jù)說,撒切爾夫人曾自負地說:“一個輸出電視的國度不能算是一個強國,輸出文化的國家才能算強國……”丘吉爾也說:“我寧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亞……”這些說的都是文化的重要性。當年,中國人已錯過了莫高窟,在毫無文化意識的情況下,猶如失去了一位戴著面紗的神秘的美麗貴婦。如今,中國人對文化仍然不夠重視,前些年引起軒然大渡的端午節(jié)被韓國搶注,不正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人對于文化的認同感、尊重感不夠強烈嗎?相信我們在莫高窟一事上,內(nèi)心懷有憤懣?,F(xiàn)在,我們能做的就是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或許,莫高窟經(jīng)卷文物流落他鄉(xiāng)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借助英國人斯坦因,莫高窟得以聞名天下,敦煌學也成為一門國際顯學。否則,也許在戰(zhàn)亂的某一天,一陣槍林彈雨將莫高窟夷為平地;又或者,莫高窟最終會伴著王道士的尸骨,長眠在大漠中……
教師點評
本文作者首先敘述自己游覽莫高窟的經(jīng)歷,詳寫了臥佛像、“飛天”與“反彈琵琶”壁畫這三個景點。接著,筆鋒一轉(zhuǎn),略寫莫高窟的寶藏流失緣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對文物保護的探討中。然后,引用名言、列舉事實,論證文化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其目的是避免文物流失的類似悲劇重演。難能可貴的是,文章結尾對于莫高窟名聞天下的原因,他還是肯定了英國人斯坦因的貢獻??梢姡锰煊柰瑢W的這篇作文,敘事生動、內(nèi)容充實,議論清晰辯證,能引發(fā)讀者深思,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完全歸于游記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