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賴珊 陳艷艷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輔以早期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記錄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測評結果都得到了顯著提高,≤45患者焦慮程度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血管患者實施早期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預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血管;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6..02
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受阻造成了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也俗稱為“中風”[1]。肢體癱瘓或者突然意識出現(xiàn)障礙是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該病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搶救及時而幸免死亡也會給患者留下后遺癥[2]。腦血管意外對患者的健康長壽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據(jù)有關報道,我國因腦血管意外而死亡的人數(shù)比因心血管疾病與癌癥死亡的人數(shù)還高,居致殘、致死疾病中的第一位[3]。所以,對腦血管意外患者實施預防以及預后心理護理意義重大。我院選取100例腦血管意外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60±23)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1±2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輔以重點心理護理。具體的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大多數(shù)患者起初都會因自己患病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壓力而感到焦躁不安。之后又寄希望于醫(yī)生,希望可以通過高昂的藥物以及醫(yī)生精湛的技術操作而讓其病情快速好轉[3]。所以,當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治療之后,看到療效提高得不明顯,就會產(chǎn)生憂郁疑惑、焦躁的心情。甚至有些患者會通過自殺來讓自己以及家庭得到解脫。面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注意耐心開導,要多安慰,多鼓勵,幫助其消除抑郁情緒、消除焦慮以及恐懼心理,囑咐患者家屬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多關心與愛護患者,要讓患者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主治醫(yī)生的治療以及護理工作,這樣可以讓療效得到顯著提高。護理人員要對其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要熱情耐心地與其進行交談,在交談過程中注意保護他們需要被尊重的心理,注意多使用尊敬的稱呼,并通過自身的表情以及行為影響患者,讓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態(tài)。②加強宣傳:讓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讓患者知道吸煙喝酒對健康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而且情緒不穩(wěn)定,如大怒、思慮過度、憂郁或者狂喜也會對患者的病情造成影響,此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情,盡量讓其心情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4]。要對患者的膳食進行合理安排,囑咐其注意少食用辛辣、富含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多食用蔬菜以及水果等助消化的食物,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多向患者講解醫(yī)學常識,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主治醫(yī)生對其實施針灸以及理療的治療方式,還要盡自己的努力多耐心的進行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對患者進行評分,手術前由專人跟患者進行交談,觀察其焦慮程度并進行評分;如果總分>29分則表示嚴重焦慮;>21分則表示明顯焦慮;>14分則表示焦慮;>7分則表示可能焦慮;≦7分則表示無焦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焦慮程度與年齡關系對比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焦慮狀況發(fā)生,不同年齡焦慮程度不同,≦45患者的焦慮程度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對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實施心理康復護理,可以增強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極大的推動了護理質量的提高。可以讓患者與護理人員的關系得到加強,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鼓勵、以及互幫互助的友好關系,縮短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使護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開展并且讓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上的問題得以及時的解決。充分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精神[5]。患者不再有恐懼、焦慮急躁心理,取而代之的是對戰(zhàn)勝疾病的堅定信念,讓患者主動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因而預后質量以及臨床療效得以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腦血管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輔以早期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梅花,謝玉娥,古艷紅,等.心理護理對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預后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0,05(7):1829-1830.
[2] 彭婷香,朱 嬋.護理干預對老年腦血管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5(10):358.
[3] 張玉倩,徐錫春.老年腦血管 意外病恢復期的社區(qū)心理護理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4):173-174.
[4] 黃曉青.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腦血管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3,35(5):763-765.
[5] 張榮艷,周如敏.老年腦血管病便秘患者108例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3,34(34):7308-7309.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