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艷
今年5月,參加中國作家重走長征路采風團,沿紅二方面軍長征路線,從湖南桑植劉家坪出發(fā),經張家界,轉云南,走尋甸、祿勸,經麗江、迪慶,一路行軍、考察、座談、采訪,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再一次重新認識了長征這一史無前例偉大壯舉的非凡意義,再一次深切感悟到紅軍長征偉大精神之彌足珍貴!
一
走進桑植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十分醒目耀眼的巨大雕塑。在湛藍的天空下,在郁郁蔥蔥蒼松翠柏背景下,一面“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紅色軍旗,以風中飄動的姿態(tài)舒展定格。紅旗正中雕刻著潔白的五角星,五角星中間鑲嵌著鐮刀斧頭。紅旗的下方長方形底座上黃色浮雕書寫著王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桑植縣”的題字。當年紅二方面軍是從桑植縣的劉家坪出發(fā)的,采風團首先在這里舉行重走長征路出發(fā)儀式,接著參觀紅軍長征紀念館,然后走進桑植縣洪家關賀龍故居。
走過賀龍橋,賀龍故居就在眼前。這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院落,院內一棟坐北朝南、四扇三間的普通木房。這棟普通木房原為清道光年間賀龍祖父賀良仕修建,由賀龍的父親賀仕道、母親王金姑繼承下來,賀龍和兄弟姐妹七人都在這里出生。一個九口興旺之家只有三間木房,顯然住不下。賀仕道便自行設計將三間房用木板隔成六間。正中一間是堂屋,堂屋前間為供奉家神廳堂,堂屋后間是賀龍姐姐、妹妹臥室。左前間為火炕屋,冬天全家人在此生火取暖,用餐待客。左后半間是賀龍父母臥室。堂屋右前間是廚房,右后間是賀龍和弟弟賀文掌臥室。
幾個臥室都按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陳列著一些家居用品,引人駐足的是臥室主人的畫像、照片和簡短人物介紹。站在這些畫像、照片和人物簡介前,我的心里翻騰起波瀾,久久不能平靜。賀龍的五位親人,父親賀仕道、弟弟賀文掌、大姐賀英、二姐賀戊妹和妹妹賀滿姑,都先后參加革命,最后都在反動勢力的殘害中犧牲了。真是滿門英杰,全家忠烈??!
賀龍父親賀仕道是個老實忠厚又嫉惡如仇的人。他為人謙誠,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好打抱不平,經常教育子女主持正義,不畏強暴。賀龍是賀家長子,從小聰明機智,賀士道對賀龍寄予無限厚望;曾想讓他苦讀經典,“學而優(yōu)則仕”,給他起名賀平軒,希望平步青云,翔霧連軒??少R龍卻厭文愛武,迷戀舞槍弄棒、習武打拳。賀士道就順其天性,在自家院子東側建起小小習武場,讓兒子和鄰家孩子們一同操練。至今,賀龍故居院內還保留著這個練武場。據說賀龍十多歲時就學得幾般武藝,許多大人也敵他不過。
賀龍二十歲那年,就在芭茅溪刀劈鹽稅局,拉起革命隊伍,打出革命旗幟。許多窮苦人家的青年跟著他鬧起了革命。賀仕道認定兒子的所作所為是殺富濟貧的正義之舉,就主動為兒子的武裝斗爭四處奔波,籌集錢物,不辭辛苦,不惜生命。
1920年5月,賀龍托人捎信,讓父親代他去澧州取回剛剛搞到的一批槍彈。賀士道接信兒后,二話不說,立即帶上小兒子賀文掌,從桑植啟程,直奔澧州。誰料,隊伍里出了叛徒,走漏了風聲。當賀氏父子走到天子山下的三人潭時,突遭土匪襲擊,賀士道腰部中彈,落入水中。他十分頑強地忍痛泅渡到對岸,卻又遭土匪攔截,再次被砍落河中,最終不幸犧牲。
在賀龍小弟賀文掌的畫像前,聽著講解員介紹他英勇犧牲的經過,我的心被揪得緊緊的。賀文掌英俊瀟灑,還有些稚嫩的臉上透著正氣與剛毅。那年他剛剛十五歲,在隨父親為賀龍的部隊取槍彈時,也不幸在與土匪搏斗中寡不敵眾,被土匪捉住。殘忍的土匪,燃起干柴烈火,把他放進大籠屜活活去蒸。賀文掌年小志大,意志堅強,寧死不屈。據說,疼痛難忍的賀文掌,當時撕心裂肺的喊叫聲,幾里地外都能聽見。即使這樣,他也絲毫沒有向敵人求饒。一個英俊勇敢、生龍活虎的青年才俊,就這樣被敵人活活蒸死,這是何等慘烈啊,聽了讓人心慟不已!賀文掌被蒸死后,土匪頭子們取出他的心肝肺,裝了一罐子,連同他父親的尸體,送到了賀龍的住處。正待出征的賀龍,見到父親尸體和弟弟那已煮熟的心肝肺,猶如萬箭穿心!他慘痛地大喝一聲,揮刀劈向身邊一棵大樹,發(fā)誓說:“我賀家殺不盡,趕不絕!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賀龍的大姐賀英,是個有勇有謀的巾幗英雄。當過湘鄂邊區(qū)游擊司令,率領游擊隊配合工農紅軍為創(chuàng)建湘鄂邊、湘鄂西根據地做出了極大貢獻。賀英從1906年就與丈夫組建與惡勢力抗衡的地方武裝;支持賀龍殺死盤剝農民的大豪紳,趕走知縣;丈夫被害后,繼續(xù)率領群眾武裝堅持斗爭;1928年春,將千余人的武裝交給賀龍、周逸群,從此加入工農革命軍,參加桑植起義;賀龍率紅軍東下洪湖,她率游擊隊在湘鄂邊根據地堅持游擊;反“圍剿”后,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包圍根據地,她率部堅持斗爭。1933年夏,賀英駐洞長灣遭敵偷襲,在掩護傷病員撤退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七歲。賀龍的二姐賀戊妹也在這次戰(zhàn)斗中英勇獻身。賀英犧牲后,殘暴的敵人拖走了她的尸體,割下了她的頭顱。據說,賀龍聞聽大姐、二姐死訊,撕心裂肺地大喊一聲:“痛煞我也!”悲痛的淚水如決堤般滾滾而下!
賀龍的妹妹賀滿姑比賀龍小兩歲,在賀龍影響下,從小養(yǎng)成勤勞勇敢,不畏強暴的性格。她參加賀龍和賀英領導的隊伍,并組織窮人參加打土豪、燒田契等革命活動,后來回到洪家關擔任游擊隊長。這時的賀滿姑,已經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她惦記孩子,就把最小的三個孩子接到身邊,住在一個叫段家臺的小村里。賀滿姑與三個孩子得以團聚,卻讓敵人發(fā)現(xiàn)了蹤跡。敵人悄悄包圍了段家臺,抓走了賀滿姑和三個孩子。敵人對賀滿姑嚴刑拷打,逼問她賀英在哪里,她雙唇緊閉,從不開口。敵人逼她帶隊去抓賀英,她更是堅決不從。敵人用烙鐵燙她的脊背,用豬鬃刺她的乳頭,最后當著她的面毒打她的孩子。賀滿姑一顆慈母之心,再也難以忍受如此殘酷折磨,就求一位鄉(xiāng)親買來鴉片,吞下自盡。在她奄奄一息時,敵人發(fā)現(xiàn)了,把她拖出牢房,綁在刑樁上,施以酷刑。賀滿姑英勇頑強,堅貞不屈,至死也沒讓敵人得到任何情報。敵人用尖刀一刀一刀剜下她身上的肉,賀滿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就義!
站在這些畫像、照片前,我的心靈在微微震顫,淚水也奪眶而出。這樣一個善良之家,為了正義,為了光明,為了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一家五人都英勇犧牲了,而且都犧牲得這樣壯烈!不僅如此,據介紹,賀氏家族先后為革命犧牲的人竟多達一千多位。endprint
在桑植烈士陵園,矗立著桑植烈士紀念碑。碑文是這樣寫的:“在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桑植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識大體,顧大局,前仆后繼,艱苦卓絕,全縣有五萬余人或者參加紅軍、自衛(wèi)隊,或者參與紅軍政權組建,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縣為革命犧牲者多達兩萬多人。僅賀氏族親就達一千多人,他們大多捐軀于疆場,長眠于異鄉(xiāng),其中,大部分連姓名也沒有留下。此次僅鐫刻已知姓名的烈士2314人,其中非桑植籍24 人。安葬此園者為1114人,其中知曉姓名者240人,不知姓名的烈士874人。烈士灑鮮血,日月?lián)Q新天?;厥淄?,老區(qū)薪火相傳,基業(yè)已鑄紅土地;放眼未來,民族復興偉業(yè)須知任重而道遠。知古以明道,察往而思來,征途前行,謹當銘記:勿忘昨天苦難輝煌,無愧今天使命擔當,不負明天宏大理想?!?/p>
在紀念碑前,讀著那一串串名字,想到他們和那些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英雄們,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一位烈士的犧牲,就會使一個家庭陷入無比悲痛之中。不知有多少英雄的母親,把自己摯愛的兒女送上戰(zhàn)場。她們望眼欲穿,卻一直沒有等到自己兒女的消息。有多少英雄的兒女捐軀疆場,尸骨依然留在異地他鄉(xiāng)。據當地鄉(xiāng)親們講,賀龍自從走出了洪家關,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xiāng)。桑植縣有上萬人跟著賀龍去革命、去當紅軍、去長征,可回來的最多也就幾百人。
張家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是一位女同志,她說話爽快,以女性的視覺,關注女性的情感和命運。她介紹說,許許多多張家界的兒女,都在革命中犧牲了。解放初期,據不完全統(tǒng)計,張家界光是失去丈夫的寡婦就有五千多人。她們承受著比男人更多的思念和痛苦。她們中的許多人始終在等待,有的青絲變白發(fā),媳婦變成了老太婆,也一直沒改嫁,她們一直在盼望著丈夫的消息。
她還滿懷深情地說,革命勝利了,功名赫赫的賀龍元帥何曾不想回故鄉(xiāng)!可他再也沒有踏上回鄉(xiāng)的路,這里面自有他的苦衷。也許他無法面對,那些希望他帶著兒子、丈夫跟他一起勝利歸來的母親、妻子,那期盼的眼神,繼而又失望的表情。也許他沒有辦法向犧牲戰(zhàn)士們的母親,報告他們的兒女在長征中,是如何英勇,是如何堅強,是如何壯烈地戰(zhàn)死沙場的。
走進張家界的賀龍公園,我們來到賀龍墓前,為賀龍元帥送上了鮮花,并向他的塑像三鞠躬。那一刻,我的淚水順頰而下。一位共和國的元帥,他經歷了多少犧牲,他目睹了多少慘烈,他承受了多少痛苦,他經受了多少感情的折磨,他是怎樣堅強,又是怎樣執(zhí)著,這些都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F(xiàn)在他終于回到了故鄉(xiāng),回到了這片故土,與故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融在了一起。
普渡河,鐵索橋,位于云南省祿勸縣翠華鄉(xiāng)頭哨村與沿河村委會之間,兩岸懸崖壁立,河水奔騰咆哮,地勢十分險要。1935年初,中央紅軍通過這個渡橋,向晈平渡進發(fā),甩掉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順利渡過了金沙江。1936年4月初,紅二、六軍團在賀龍、肖克率領下,進入滇中,4月8日,紅二軍團四師經尋甸進入祿勸境內,到天亮前到達普渡河鐵索橋東岸,準備從此過河后,再渡金沙江。不料,此時滇軍工兵大隊已經搶先佔領了橋頭、板上、音翁山。紅二軍團部分兵力留守橋東,控制了制高點,做佯攻鐵索橋的姿勢,其他官兵跑步到小河塘渡口涉水而過,不幸被敵發(fā)現(xiàn),并展開激烈戰(zhàn)斗,付出很大代價,有七十九名壯烈犧牲。其中,四師政治部主任蕭令彬也在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了。
解放后,當地政府在鐵索橋旁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同時建了兩座烈士墓,立了兩塊墓碑。一為紅軍烈士之墓,一為蕭令彬烈士之墓。
采風團全體成員參觀普渡河、鐵索橋后,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祭掃烈士墓。在烈士墓碑前,采風團團長丹增主席,手捧一束菊花,虔誠地盤腿坐在烈士墓前,默默地沉思,深深地哀悼,表情十分凝重。他把鮮花放在烈士墓碑前,整理著墓前花圈上的挽聯(lián),眼里閃著淚花,大家都讀懂了這位年近七旬老作家對烈士的敬重與緬懷?;貋淼穆飞?,我問當地同志,蕭令彬的家人是否知道他埋在這里,他的家人是否來這里找過他?回答說,還沒有!我問蕭令彬作為師政治部主任,犧牲時有多大,告之曰:十八歲!我有些驚訝,才十八歲!那是多么美好的年華,那是多么壯麗的青春啊。他們告訴我,當時的軍長也才二十多歲!那時的干部在戰(zhàn)火中成長,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不是我們能用現(xiàn)在的理念去衡量的。
我的心中對蕭令彬又升騰起新的敬佩和惋惜,蕭令彬只是千千萬萬個紅軍烈士中的一個,共和國沒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紅軍烈士安息吧,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以你們年輕的生命為代價的,鮮紅的黨旗是用你們的鮮血染紅的,安息吧,烈士!有機會還會來看望你們,愿你們墳前的鮮花永不凋落!
二
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路經十一個省,上有飛機阻截,下有百萬追兵圍堵。只有幾萬人的紅軍,何以能夠甩開敵軍追逼,跨越萬水千山,走過雪山草地,創(chuàng)造出人類史上的奇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紅軍的主張是民心所向,紅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
紅軍長征看似是幾萬人的長征,實際上是千萬人的共同長征,是人民的長征,是勞苦大眾的長征。長征是紅軍的勝利,也是人民的勝利,是美好革命理想的勝利。紅軍是宣傳隊,紅軍是播種機,紅軍走到哪里,就把“建設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讓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世界”的革命理想播撒在哪里。紅軍把人民作為上帝,作為最忠實依靠,以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為己任。人民群眾以滿腔熱情相信紅軍,支持紅軍,幫助紅軍,積極地參加紅軍。為了紅軍,老百姓什么都能舍出來。有一首歌的歌詞,生動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深厚感情:“最后的一粒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他上戰(zhàn)場!”
在尋甸縣柯渡鎮(zhèn)回輝村清真寺望月樓的側面墻壁上,有一幅紅軍長征時留下的紅色標語,至今還清晰可見:“中國工農紅軍絕對保護回民兄弟的利益!”說起這個標語,當地的許多人都能講出當年紅軍長征走過這里時,發(fā)生的一個小故事。
當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長征路過尋甸時,有一個營的干部戰(zhàn)士就住宿柯渡鎮(zhèn)回輝村。這天晚上,負責伙食的三個戰(zhàn)士來到回輝清真寺,想借用清真寺的院子,支起鍋灶,用準備好的豬肉和蔬菜,為戰(zhàn)士們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讓戰(zhàn)士們吃上一頓飽飯,可是清真寺的主持不同意,三個紅軍戰(zhàn)士開始還有些不理解。后來,當戰(zhàn)士們知道了清真寺回民的習俗之后,馬上醒悟,立即一邊道歉,一邊收拾起鍋灶,離開了清真寺。這件事情,讓淸真寺的主持很受感動,認為中國工農紅軍確實是一個仁義之師,不是欺壓老百姓的,而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紅軍戰(zhàn)士在這件事情上也受到了教育,當他們離開柯渡時,用找來的紅色顏料在清真寺的白色墻壁上寫下了“中國工農紅軍絕對保護回族兄弟的利益!”的標語。這個標語表明了紅軍對少數民族兄弟的尊重和愛護,讓清真寺的師徒們都非常感動,他們盡其所能為紅軍提供了許多幫助。據說,紅軍走后,反動勢力反撲回來,洗刷紅軍在這里留下的所有標語,清真寺的主持和僧人為了保住紅軍的標語,特意從院子外面把大捆大捆的柴木搬到院子里,貼墻擺放,擋住了紅軍寫下的紅色標語,躲過了反動勢力的清洗,致使這個標語保存至今,讓我們有幸目睹了這一紅軍與老百姓親如家人的見證!endprint
紅軍所到之處嚴格遵守革命紀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使廣大的貧苦人民更加信任、愛戴、擁護紅軍。紅軍在祿勸打壓貪官污吏,沒收地主財物,救濟貧苦百姓,積極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號召人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在紅軍的感召下,許多跑到山里躲藏起來的人,都返回自己家里。很多人為紅軍做衣做飯做向導,給紅軍搬運東西挖戰(zhàn)壕。也有一些青年毅然參加了紅軍,跟隨紅軍走上了革命道路。
采風過程中,我們還聽到很多關于紅軍與人民群眾之間結下深厚情誼的故事。其中,有一首民謠是這樣唱的:“睡到半夜深,門口在過兵。婆婆坐起來,順著耳朵聽。不要茶水喝,不驚老百姓。只聽腳板響,不聽人作聲。婆婆門縫看,原是賀龍軍。媳婦快起來,門口掛盞燈。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軍。”這首歌謠通過一對婆媳悄悄為紅軍在門口掛起一盞燈,為紅軍照亮前行之路的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老百姓與紅軍的血肉之情。
在麗江石鼓渡口,我還遇見一位老人,她說她已經八十多歲了。跟她聊起當年紅軍在石鼓渡口渡過金沙江的情景。她說,我聽我丈夫講過,紅軍對老百姓好啊,不拿老百姓的東西,還為貧苦百姓分糧、分物。當地的老百姓對紅軍也好啊,幫助紅軍找船,幫助紅軍送水、送飯、送草鞋。有的人家就把孩子送給紅軍,跟著紅軍走了。在她的心里,紅軍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
三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紅軍沖破國民黨重兵的追堵,跨越雪山草地的險阻,經受嚴寒傷病的折磨,戰(zhàn)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演出了一幕幕悲壯傳奇的故事。勝利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得有何等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膽略??!
當地的老百姓,至今回憶起長征的歲月,還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戰(zhàn)斗指揮集體的足智多謀,雄才大略,出奇制勝贊佩不已。特別是說起紅軍巧渡金沙江,他們更是連連稱奇,贊不絕口。說那年中央紅軍在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壓境的形勢下,決定渡過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擺脫敵人的圍追。于是,紅軍巧渡金沙江的命令就在這里發(fā)出了。
可是當部隊急行軍快速趕到了金沙江邊后,發(fā)現(xiàn)渡江比登天還難。沒有橋,連夜尋找木板架橋,水太急,架了幾次都半途而廢,沒有成功。最后紅軍決定用僅有的幾只船,在皎平渡口渡過金沙江。一萬多紅軍官兵啊,就靠著六條小船,三十七名船工,連續(xù)奮戰(zhàn)九天九夜。那時紅軍自己都吃不飽飯,卻給船工吃得飽飽的。紅軍的紀律嚴明啊,沒有一個紅軍戰(zhàn)士不聽指揮搶著上船,全部是按順序、按編號上船,一點也不亂,一點聲兒都沒有。一萬多名紅軍,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了金沙江!然后把足夠的補助發(fā)給船工,把船全部銷毀不留痕跡。等到國民黨的大部隊趕到江邊時,紅軍已經在江的對岸消失得無影無蹤,讓蔣介石把紅軍消滅在滇的計劃徹底成為泡影。
紅軍的紀律是鐵打的,紅軍戰(zhàn)士以對黨、對軍隊的忠誠,靠勇于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才完成了這樣的壯舉。當然,創(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一靠革命理想,二靠革命紀律,關鍵時刻,還要靠指揮者的革命膽略和智慧。當時,紅軍渡江,劉伯承元帥做渡江前線總指揮,他一直站在江邊一塊大石頭上有條不紊地指揮渡江,現(xiàn)在這塊石頭還默默地堅守在那個地方,無聲地講述著紅軍的傳奇故事。毛澤東渡江之后,就住在江邊的一個山洞里,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以超人的膽略和智慧,帶領著這支紅軍隊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
八十多年過去了,當地人對紅軍的傳奇故事,依然記憶猶新,津津樂道;對毛澤東的雄才大略依然心存崇拜,贊佩不已!在翠華鎮(zhèn)界牌村汪家大院,有一間毛主席舊居,展示著毛澤東當年住過的簡易草床、粗布行李,一張辦公桌和一盞煤油燈。舊居的門口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小屋長留領袖跡”,下聯(lián)是“大風永奏凱旋歌”,雖然毛主席只在這里住了一夜,但人們還是把這里出奇制勝的記憶留存了起來。
昆明市政協(xié)副主席汪葉菊,和我們一起參觀毛主席住過的房間后,拉著我的手說,你跟我來,這里還有一個很神奇的故事。說著,我們就來到院子里的一棵樹前。她說,這是一棵樹,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這棵樹有靈性!你看這棵樹長得多旺盛!滿樹花朵,潔白如雪!可在1976年以前,這棵樹一直是開紅色花的!從1977年春天開始,這棵樹就開白花了,直到現(xiàn)在一直開著白花。這是毛主席住過的院子,他們認為毛主席離世之后,這棵樹就每年開出白色的花朵,用它獨特的方式祭奠逝去的偉人。她說,這真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xiàn)象,沒有更好的解釋。
這時,一位老者帶一小男孩,來到院子里,倚靠在樹邊圍墻上。我問他,聽說這棵樹以前是開紅色的花,現(xiàn)在是開白色的花,你知道這件事情嗎?他說,知道,是這個樣子,這是真的。以前這棵樹是開紅色花的,是那種粉紅色,1977年以后就這樣,他指指樹上的白花說,開白色花了。這是毛主席住過的院子,樹也有靈性??!
難道真的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位接待我們的縣文化館的干部也說,這是真事,什么原因不知道,也許就是一代偉人離去感天動地,這樹便開出白色的花朵,以紀念這位偉人,這位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的偉人。這件事情,沒有圖片記載,已經無法證實其真?zhèn)?,但這種寄托倒是當地百姓們的真實情感。
當地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就是當地的緬桂花開。以前是一年一季的,那年紅軍來了,緬桂花竟然神奇般地開了兩次,開的時候漫山遍野,火紅火紅的。這是紅軍的奇跡,紅軍來了,這里的老百姓歡天喜地,連緬桂花也不可思議地連續(xù)開放。紅軍走了,這里的老百姓望眼欲穿,緬桂花又恢復到一年只開一次。
采訪團重走長征路的最后一站是云南迪慶。進入迪慶境內不久,就望見了依然覆蓋著皚皚白雪的雪山。當年紅軍是以怎樣堅強的意志,冒著酷暑嚴寒走過了雪山草地。有多少紅軍戰(zhàn)士倒在了雪山下,長眠在了這里,又有多少紅軍戰(zhàn)士,永遠地留在了草地上。這些英雄兒女的母親們是以怎樣焦急的心情,等待著紅軍兒女的消息。正當我思緒不斷,感慨萬千之時,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從未領略過的勝景奇觀:開闊的公路兩邊,藍天白云下面,盛開著漫山遍野的映山紅,紅紅火火,一望無際,如同紅色的海洋?!耙拱肴鼏雅翁烀鳎D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這深情純美的歌聲立刻在耳邊回響蕩起來。聽說這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年年開放,它們是在紀念紅軍勝利的壯舉嗎?我在映山紅的紅海里撫摸著那一簇簇絢麗的映山紅,心里涌動著對紅軍戰(zhàn)士緬懷敬重的波濤。這映山紅是紅軍戰(zhàn)士的鮮血染紅的嗎?共和國今天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中國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中國人民在世界上挺立了起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奉獻出年輕生命的紅軍戰(zhàn)士們,是他們的英勇,是他們的頑強,是他們的智慧,是他們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太平日子,才有了我們今天在這紅色海洋里的徜徉和展望。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老紅軍,在革命勝利之后,回到家鄉(xiāng)毫不張揚地過著普通人的生活。現(xiàn)在我特別能理解他們,因為他們心里始終難以忘懷的是那些犧牲了的戰(zhàn)友們,與他們相比自己是幸運的,幸運地看到了革命的勝利,幸運地過上了太太平平的美好生活。
重走長征路活動結束后回到沈陽,與省老領導老藝術家林聲先生談起了紅軍長征,他說,紅軍長征是人間的奇跡,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的壯舉,紅軍精神是偉大的,紅軍精神的光芒永遠照耀著我們。沒有紅軍的革命理想,沒有紅軍的艱苦卓絕,沒有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自始至終站在貧苦百姓一邊,哪能有萬眾一心跟著共產黨的局面,哪能有長征的成功,那能有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長征的勝利是民心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作為一位高級領導干部又身兼卓有建樹的藝術名家,他在一個親手燒制的巨大的遼三彩雞腿瓶上,書寫了“長征萬歲”四個大字。他說,紅軍長征是我們黨歷史上的奇跡,是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的奇跡,長征精神是我黨我軍的寶貴財富,要讓長征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弘揚光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