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熙林
高適有言曰:“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初讀此詩,感受頗多,一個士卒竟可以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不顧生死,在刀起刀落的瞬間,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身邊的戰(zhàn)友英勇就義,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撒手人寰。但他沒有畏懼,勇敢地拿起砍刀,指向侵略自己國土的敵寇。這就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在他的骨子里流淌著的,是滿腔愛國的熱血。
愛國,就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戴罪的功臣,披星戴月被貶到邊疆,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尼采曾感嘆道:“一個人只要有信仰,他就能將生命過成任何一種生活?!绷謩t徐的內(nèi)心始終有著一個堅定的信念——為國捐軀。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一切,他容下了一切不公平,用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改造了邊疆環(huán)境。在面對所有榮耀都已隨風(fēng)而去的時候,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對祖國的忠心。
愛國,不僅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更是對祖國曾經(jīng)犯下的罪過承擔責任的態(tài)度。隨著諾曼底登陸大獲全勝,長達7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尾聲。在此之后的數(shù)年里,德國,這個罪惡的領(lǐng)頭羊一直沉默寡言,直到1970年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的犧牲者紀念碑前下跪?!跋鹿虮緵]有安排在行程中的,這完全是出于一種本能?!辈m特在回憶錄中這樣說道,這就是忠于自己的國家,一種承擔,一種態(tài)度的體現(xiàn)。不僅是勃蘭特,在70年后,面對這些痛苦的記憶,默克爾選擇飛到莫斯科去蘇聯(lián)戰(zhàn)士的墓前獻花。
人們之所以在如此多年后仍惦念不忘德國人在戰(zhàn)后所做的一切,是因為在極端主義分子肆意縱橫的今天,愛國是一種堅守,是一個導(dǎo)向標。在這個向標中,人們看到了德國人為了國家統(tǒng)一與和平所做的努力。像這樣的國家和人種真是少之又少,他們所做的一切足矣讓人代代相敬。
縱觀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文人墨客,將軍武將無一不從堅挺的筆桿中表達自己對祖國的衷心。凝視朝來暮去,看興亡多少事,傾聽物語人聲,思聚散豈無憑?愛國,就是顧炎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箴言,就是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恢復(fù)中原的決心,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就是蘇軾“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壯志難酬的悲嘆,更是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偉大理想。而我們新一代祖國的希望要做的不僅僅是感喟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古文的世界里空落淚千行。或許我們更多的是要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付諸一點實際行動,國之強離不開我們,國之立離不開大中華地區(qū)的每個華夏兒女。
忠于自己的祖國,是中華悠悠數(shù)千年來能夠使人熱血沸騰的傳統(tǒng)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yōu)樽鎳y(tǒng)一、和平、尊嚴所做出的努力?!皣摇笔侵腥A傳統(tǒng)文化獨有的概念,國與家緊密相連,不可分離。中國人講“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就是中華文化的DNA,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里。只有尊重自己的歷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守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指導(dǎo)教師:王秀玲 評委:郭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