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華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狈畤垙牧甲?。
(司馬遷《鴻門宴》)
1. 真情。危難之間見真情。劉邦勢單力薄,生死未卜,樊噲能夠跟隨,不離不棄,這是真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形勢危急,樊噲主動請纓,與之同命,這是真情!
2. 擔(dān)當(dāng)。在形勢緊迫之時,身為臣子,不退讓,挺身而出,這是一種擔(dān)當(dāng);在闖入帷帳的時候,不猥瑣,怒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也是一種擔(dān)當(dāng);在接受賞賜的時候,能言劉邦之不能言,痛斥項王失德,也是一種擔(dān)當(dāng)。
4. 無畏。樊噲對項王,能瞋目怒視,能痛斥他的失德,這是對強權(quán)的蔑視,這是對武力的蔑視,這是一種無畏的精神。人們常說,無私無畏,無知無畏。樊噲的無畏是無知,還是無私?無私,因為他面對強權(quán)、武力的時候,沒有一點私心。
5. 守約。懷王與諸將有約,項羽想憑借自己的武力踐踏破壞這個約定,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場。因為這個約定,劉邦才敢親赴鴻門;因為這個約定,樊噲才敢痛斥項羽;因為這個約定,項羽只能“未有以應(yīng)”。
6. 勇武。在形勢危急的時候,樊噲能夠以命相拼,這是一種勇武;在衛(wèi)士不納的時候,樊噲能夠撞到衛(wèi)士,這是一種勇武;在擁盾而立、項王按劍而跽的時候,樊噲瞋目視項王,這是一種勇武;在面對一塊生彘肩的時候,樊噲拔劍切而啖之,也是一種勇武。
誰說樊噲就是一介武夫、如果就是一介武夫,為什么入帳之后不直接和項羽短兵相接,以死相拼?如果他是一介武夫,在“卮酒”變成“斗卮酒”的時候,為什么選擇了隱忍?如果他是一介武夫,在“彘肩”被換成“生彘肩”的時候,為什么不破口大罵,拔劍而起?如果他是一介武夫,為什么不“復(fù)飲”,而要借酒發(fā)揮,當(dāng)著眾人和項羽一番理論?如果他是一介武夫,為什么能夠句句在理,切中肯綮,讓項羽無言以對。
我們還能說樊噲是一介武夫嗎?在危難之際,謀士也難如此!可喜的是,如樊噲之智勇者,不勝枚舉:入川路上的張飛,義釋嚴(yán)顏;野豬林里的魯智深,救了林沖……他們是武夫,但不僅僅是武夫。
作者讀懂了“卮酒”與“斗卮酒”、“彘肩”與“生彘肩”的一字之別,從中看出了樊噲性格中隱忍、理智的一面,有深度,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