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流行語是伴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產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被擁有一定文化知識的青年網民流傳、熟知并廣泛使用的詞、詞組和超出短語層面的言語表達單位。青年網民不僅通過大量使用網絡流行語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價值觀。但是當下網絡流行語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因此其影響也是雙面的,本文通過青年網絡流行語的使用情況入手,了解青年的思想動態(tài),分析網絡流行語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關鍵詞:網絡流行語;青年;價值觀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255-02作者簡介:孫小哲(1990-),女,漢族,河北定州人,天津商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青年素質教育原理與實踐。網絡的高速發(fā)展是信息社會的典型標志,它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匿名性、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網絡語言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其中網絡流行語影響最為廣泛。青年作為互聯(lián)網的主力軍,目前已成為使用網絡流行語的主要群體。如何認識網絡流行語以及如何看待網絡流行語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并引導青年合理的使用,促進其健康成長,成為教育管理者思考的問題。一、網絡流行語的分類就最基本的層面而言,流行語就是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流行的詞、詞組和超出短語層面的言語表達單位。①而網絡流行語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范圍內,被青年群體廣泛傳播并應用于網絡和現實生活中的簡潔并具有概括性或者反映當下社會現象的語句或詞語。作為一種交流方式,青年網絡流行語有其自身的特殊形式、使用范圍和意義,根據其構成方式,表達的意義可將網絡流行語分為以下幾類。(一)符號型這種類型的網絡流行語通常由特殊符號組成,其中部分與文字組合用來表達特殊含義。比如,“*^-^*”表示微笑,圖像與人微笑時的表情相似;“*^◎^*”表示開心大笑;“(*@︿ @* ﹀ ”,表示暈、悲傷。這種類型的網絡流行語不僅在網絡上流行,而且在手機短信中也很普遍。(二)字母型這種類型的網絡流行語由字母構成,其中包括英文單詞的簡拼和漢語拼音以及象形兩種類型。用漢語拼音的簡拼來表達某種意思的。例如:“JP”表示極品的意思,通俗來說,極品是表達好到極點的意思,褒義詞。但是在不同意境中也具有諷刺的效果,例如“極品男”“極品女”?!癤B”是小白的縮寫,表示白癡的含義。用英文單詞的簡拼來表達某種意思的。例如:“PK”就是player kill的簡拼?!皁mg”即oh my god的簡拼。(三)諧音替代型這種類型的網絡流行語通常是使用同聲和近聲的數字或漢字來替代原本所使用的漢字。比如“1314”諧一生一世的音、“521”諧我愛你的音、“小盆友”諧小朋友的音、“斑竹”諧版主的音、“稀飯你”諧喜歡你的音。此類網絡流行語只是利用數字或者同一字來替換原本的詞語,與詞語本身的意義沒有關系。但是這種詞語的出現會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帶來很大的沖擊。(四)單詞型這種類型的網絡流行語通常以名詞、動詞、人名來表示一種個人狀態(tài)以及社會現象,或者用單詞的諧音來表示該詞的意思或其引申含義。例如:(1)“寨”表達仿制、盜版、克隆等含義。(2)“去”原本是生活中的一個動詞。有“去除、去掉、去處等含義”,但在網絡流行語中“我去”則用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緒,有驚訝、鄙視、不贊同等含義。(五)詞語、語句型這種類型的網絡流行語通常會跟現實社會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者社會現象有關,網友通過對其的態(tài)度總結概括從而發(fā)展而成。經過媒體的傳播與普及,語義范圍遠遠超出了原始事件。比如:“五毛特效”、“有錢任性”、“然并卵”、“面基”、“撩妹”、“嚇死寶寶了”、“打醬油”等等。這些網絡流行語體現了網民對社會事件的關注與態(tài)度。二、網絡流行語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網絡流行語既反映出青年的價值觀、精神狀態(tài)以及其變化的軌跡,同時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青年群體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一)網絡流行語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事件以及網民的創(chuàng)作,表達了網民對現實社會的態(tài)度,這充分的迎合了青年群體的心理,但易導致過度追求網絡亞文化而偏離主流文化青年群體正處于最追求自由、創(chuàng)新、個性的時期,渴望通過言論等行為彰顯自我、宣泄情緒同時表達自我的態(tài)度。作為使用網絡的最大群體,在推動網絡流行語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深受其影響。網絡流行語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娛樂性的特點恰好迎合了青年人追求高效、快捷、個性、自我的表達方式以及通過調侃、自黑、冷幽默來宣泄壓力的需求。目前,網絡流行語作為網絡亞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因其更新頻繁,傳播速度快,使用范圍廣的特征,已經成為互聯(lián)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青年通過“制造出僅僅屬于自己的文化符號,由此來營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化空間,以表示自我認同與主流文化的區(qū)隔”。這種空間和區(qū)隔的建立也可以說是對于主流社會的儀式性和風格化的抵抗。②在這兩種文化的對抗的過程中,青年群體逐漸對網絡亞文化產生信賴感和認同感而對于主流文化則開始出現質疑、抵制甚至舍棄的現象,由此導致與主流文化的距離越來越遠。盡管網絡流行語屬于一種社會表達的方式,但是在異常復雜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低俗化、過度闡釋、泛娛樂化等問題。(二)網絡流行語快速發(fā)展的背后是青年群體社會化的過程,體現了青年群體關注社會現實、參與社會發(fā)展的強烈愿望,但需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在網絡流行語的環(huán)境下,有一些流行語是網民就某一社會熱點、社會現象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表達了民生意見同時也記錄了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體現了網民民主意識的覺醒、積極關注社會現實、踴躍表達自我看法和參與社會進程的主動性?!皹堑沟埂薄拔野质抢顒偂薄八饽愫荨薄案┡P撐”背后都是一個個真是的事例,網民的高度參與使得事件得以快速傳播,不同的觀點穿插在其中,形成了巨大的網絡輿論。青年人通過自己的渠道去感悟社會,形成一套自身的價值觀體系,流行語就是一種鮮活體現。③但青年處于價值觀不穩(wěn)定時期,容易受到網絡輿論的引導。正確、積極向上的輿論有利于青年價值觀的建立,而錯誤、消極的輿論則會導致青年價值觀的偏差,進而會影響其在日常中的態(tài)度和行為。因此要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網絡文化這一現象,并以積極的方式引導青年群體正確、理性對待網絡流行語,為青年群體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三、對青年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引導策略網絡流行語以其便利性、娛樂性、價值寓意性為廣大網民所追捧,但當下網絡流行語可謂是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可能會導致社會價值觀導向的混亂。因此我們應該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高度來關注青年網絡流行語,把握好“主體文化”、“主流文化”、“主導文化”三者的合流。④(一)以主流文化引導網絡文化,營造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語言是思想和行為的反映,同時又會反過來影響思想和行為。網絡流行語中不乏一些負面的思想,因此需要正向的、積極的思想去融合,進而達到主流文化引導,淡化負面思想對青年的影響。網絡文化可以通過一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教育和引導青年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既定文化產生認同,并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和人格的塑造。因此要重視主流文化對網絡文化的引導,在教育活動中傳遞主流文化,使青年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中能抵制不良文化的誘惑,同時傳遞正確的價值理念,從而共同創(chuàng)建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達到凈化網絡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主流文化成為網絡文化的核心,傳遞正能量。為了營造健康的網絡文化,相關部門應積極建設健康的網絡論壇、網站,定期舉辦一些在線法制、科學等講座和能提供正能量的演講活動。使青年群體在健康的網絡氛圍中增加知識量同時又得到了思想、行為方面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青年的發(fā)展帶動網絡的發(fā)展,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反過來又促進青年的發(fā)展。(二)適應青年話語的轉變,提高思政教育的時效性網絡流行語的興起,極大的改變了社會中原有的語言生態(tài)、語言習慣和話語權格局。網絡流行語因其詼諧、幽默、富有表達力和感染力等特征,在深得青年群體的喜愛的同時也被廣泛接受和傳播。青年群體思維靈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在多元化的社會下,單一的語言模式已不能滿足其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從而為網絡流行語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土壤。青年群體話語的個性化、多元化造成其在受教育過程中時常出現話語沖突的情況,這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為了適應青年學生話語模式的轉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教育者應積極了解當下流行的網絡流行語,與青年群體保持統(tǒng)一的步調。這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拉近,從而達到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共鳴。在積極了解網絡流行語的同時,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青年群體的思想狀況、人生觀、價值觀、心理訴求及其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青年價值觀教育的時效性。[注釋]①陸玉林.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②楊聰.淺析網絡時代的青年亞文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5).③石國亮,徐子良,姚芳.青年流行語的價值觀意蘊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0(9).④鄭丹娘.網絡流行與青少年“自話自說”[J].中國青年研究,2001(4):23.[參考文獻][1]陸玉林.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楊聰.淺析網絡時代的青年亞文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5).[3]石國亮,徐子良,姚芳.青年流行語的價值觀意蘊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0(9).[4]鄭丹娘.網絡流行與青少年“自話自說”[J].中國青年研究,2001(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