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患者16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FMA評分、BI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L-6、hs-CRP、血小板聚集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梗死;中西醫(yī);運動障礙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9..02
腦梗死是一種高發(fā)于55歲老年人且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等特點的腦血管疾病,在所有腦卒中患者中約占70%。患者可表現(xiàn)出頭暈、意識障礙等肢體功能障礙癥狀,其嚴重程度隨著梗死所在位置和面積的不同而不同,如何減少死亡和恢復患者肢體功能逐漸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課題[1]。本文選取我院接治的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患者82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患者16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82例。治療組男45例,女37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4.52±8.06)歲。對照組男48例,女34例;年齡53~81歲,平均(65.91±7.44)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吸氧、監(jiān)測心電、減壓控糖、降脂、應用抗生素、食用高纖維素、低脂、低鹽食物等措施。對照組靜滴疏血通,2 mL×10支/盒(牡丹江友搏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10100),取10 mL加至250 mL生理鹽水中靜滴;靜滴奧扎格雷,40 mg×2支/盒(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094),取40 mg加至500 mL生理鹽水中靜滴,2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再應用中藥,成分為:甘草3 g、丹參、川芎、紅花、桃仁各10 g,瓜蔞、地龍各15 g,牛膝、鉤藤各20 g,黃芪30 g,1劑/d,溫水煎服,2次/d。兩組均進行康復功能訓練,內(nèi)容包括擺放健肢位、體位轉(zhuǎn)移、坐位平衡、上下樓梯、日常生活能力等。治療14天后,比較兩組療效。
1.3 觀察指標
分別應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和Barthel(BI)指數(shù)評分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白細胞介素-6(IL-6)和血漿hs-CRP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生化指標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FMA評分、BI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FMA評分、BI評分均明顯增加,但治療后治療組的FMA評分、BI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IL-6含量、hs-CRP含量、血小板聚集率均明顯下降,且治療后治療組的IL-6、hs-CRP、血小板聚集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腦梗死的誘因包括高脂血癥、超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等,西醫(yī)認為其病理基礎為腦動脈發(fā)生病變,致使局部缺乏血供而使組織缺氧、缺血而壞死,附近腦組織出現(xiàn)水腫,于中心形成壞死區(qū),其附近出現(xiàn)缺血半暗帶,最終發(fā)生瀑布連鎖反應而表現(xiàn)出相關癥狀,故治療關鍵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帶,抑制瀑布連鎖反應,保護腦組織[2]。常用的治療措施為溶栓、降纖、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并聯(lián)合血管舒張、神經(jīng)保護、應用中醫(yī)中藥等[3]。本研究應用的疏血通可活絡通經(jīng),祛瘀活血,疏通血管,恢復部分血流等[4];奧扎格雷可抑制PGH2轉(zhuǎn)變?yōu)門XA2,促使源自血小板的PGH2向內(nèi)皮細胞傳遞,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還可提高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減少血漿Ⅷ因子相關抗原、IL-6等含量[5]。
腦梗死在中醫(yī)學上屬于“中經(jīng)絡”“中風”之范疇,認為病機為氣血兩虛,腎、肝、心陰陽失調(diào),飽食飲酒、惱怒愁思,致使氣血運行不暢,于腦絡處滯留,筋脈缺乏濡養(yǎng),陰虧血虛,肝火過盛,熱極生風,血隨氣逆而上沖,挾火挾痰,肝氣橫逆于經(jīng)隧,致使清竅受蒙而至腦脈痹阻而發(fā)病,表現(xiàn)出濕、痰、火、風等癥候[6]。本研究即探討分析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的療效。本研究中藥方中的瓜蔞可寬胸散結、化痰清熱,還可降血脂、抗缺氧、舒張冠狀動脈等;鉤藤可定驚息風、平肝清熱;丹參、川芎、紅花可止痛通經(jīng)、祛瘀活血;牛膝可通脈祛瘀;黃芪可增加心肌血供,擴張冠狀動脈,增強機體免疫力;地龍可抗驚厥、消熱、降壓、去痛、利尿等。諸藥合用可發(fā)揮開竅化痰、通絡祛痰、活血益氣之功效,以消除腦缺血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的FMA評分、BI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IL-6、hs-CRP、血小板聚集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可有效治療腦梗死伴隨運動障礙,可快速改善癥狀和提高運動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松蘭,王志勝,高承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6):121-122.
[2] 李海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記憶障礙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0):2202-2203.
[3] 張建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20):2585-2586.
[4] 李雪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3,28(10):1553-1555.
[5] 孫世平,梁永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150例臨床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14):1933-1934,1937.
[6] 宋大橋,曹校校,俞小芬,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0):280-282.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