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亮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教學界的關注,近兩年許多高校逐漸在本科教學實踐中加以推廣和應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看,教學實踐效果參差不齊。本文在翻轉課堂定義和特征討論的基礎上,主要關注其在高校本科教學實踐中,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希望對翻轉課堂的實施推廣有一點借鑒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本科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085-02
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伯格曼和薩姆斯,將結合實時講解和PPT 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上,為缺席的學生補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到2011年,薩爾曼·汗的可汗學院對翻轉課堂的全球推廣,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推動作用,翻轉課堂開始為眾多教師熟知,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而在我國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踐才剛剛起步,且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討比較多,涉及高校本科教學實踐效果方面的應用研究則比較少。
一、翻轉課堂定義和特征
(一)翻轉課堂的定義
翻轉課堂,也叫顛倒課堂、顛倒教室,是一種新出現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講,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和內化兩個階段進行顛倒,在課前,學生需要通過觀看教師精心制作或選擇的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并即時向教師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及遇到的問題;在課上,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同學協(xié)作探究,達到較好的知識內化效果。翻轉課堂推翻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組織與實施流程,在理念上重新定義了學與教的關系,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二)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師生這兩大主體間的交互對話更為突出。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思維,與傳統(tǒng)課堂對比,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發(fā)生了重要變化(見表1)。
表1 傳統(tǒng)課堂與翻轉課堂的對比
項目傳統(tǒng)課堂翻轉課堂
教師角色知識與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
學生角色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主動的學習者和研究者
課堂教學形式課堂講解+課下作業(yè)課前學習+課中探究
課堂時間分配大部分時間用來教師講解大部分時間用來師生探究學習
課堂教學內容知識講解和傳授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手段的應用呈現內容自主性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工具
教學評價方式紙質測試評價全方位、多維度評價
因此,翻轉課堂的主要特征表現為:
1.教學主體呈現多元化、協(xié)商性的特點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是最重要的兩大教學主體,除此之外,學校、社會和國家也會參與進來,使得翻轉課堂教學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教學主體,特別是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知識、教學方式方法以及課堂上下、線上線下溝通方面,也呈現出協(xié)商性的特點,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翻轉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溝通協(xié)商和反饋交流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習過程。
2.教學資源呈現全面性、共享性特點
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翻轉課堂使用的教學資源呈現出全面性特點,資源數量龐大,資源質量也更加優(yōu)化。同時,翻轉課堂使用的教學資源還具有共享性的特點,翻轉課堂上有大量教學資源,微視頻教學資源極其豐富,且通過各類學習平臺實現了共享,使學生通過簡單操作就能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各類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
3.教學載體呈現創(chuàng)新性、高效率、立體化特點
翻轉課堂通過信息技術以微課作為主要的教學載體,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以語言與教材為主要載體的局限,教學載體呈現創(chuàng)新性特征。同時,翻轉課堂借助信息技術,以學習者為中心,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通過微視頻來傳遞知識,并且在視頻中使用圖片、音樂和故事等立體化教學載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4.教學過程呈現自主性、靈活性、可控性特點
翻轉課堂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權,學生可以自主調整學習進度,并且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評價;翻轉課堂在“教”與“學”的時間上、地點上具有靈活性;翻轉課堂以教學視頻的方式傳授知識,能夠實現教學時間、進度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更能夠促進教學各主體的發(fā)展和進步。
二、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隨著翻轉課堂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國內很多高校開始嘗試和實踐,取得的效果也參差不齊。一般來講,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教育中的功利主義、保守主義觀念的影響
在我國大部分高校,教育中的功利主義主要表現在:學校為追求好聲譽、好生源和好效益,將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投入到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和就業(yè)率上;教師為了職稱晉升順利過關,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而無暇顧及課堂效果;學生為了找份好工作,將大量時間用于考取各類證書。因此,高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乃至學生都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義觀念。加之翻轉課堂在我國還處于探究階段,某些高校和某些教師的保守主義觀念,仍使他們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愿意打破,翻轉課堂的推行和實施受到一定的影響,即使推行實施,也存在應付了事的現象,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影響
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學習知識主要是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事先將豐富的紙質資料及多媒體資源布置給學生,學生在課外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借助網絡觀看教學視頻,搜索文本、動畫及圖片等資料,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尋找和發(fā)現問題,并獨立完成課余練習,檢驗學習效果。這一系列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監(jiān)督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學生大多習慣于傳統(tǒng)課堂的學習模式,依賴教師指導,習慣教師監(jiān)控,不愿意去自主學習,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影響和制約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
1.班級規(guī)模
在我國高等學校,教師授課的班級規(guī)模一般有三種形式:常規(guī)班級(1-2個班)、小班教學(1個班)、大班教學(3個班或更多)。尤其是公共課,一般都要達到1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過200人,班級規(guī)模過于龐大,學生人數過多,這種情況下,學生個性差異和獨特性就只能被忽視,教師無法關注和了解到每一個學生,所謂因材施教就很難實現。翻轉課堂提倡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而教師則主要在課堂中面對每個學生答疑解惑,實施差異化教學,這種方式顯然更適合小班制授課。而現實中很多高校師生比嚴重超標,加之學校有節(jié)約成本的需求,一般班級規(guī)模都很大,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頻率很少,深度互動難以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受到很大影響。
2.信息技術軟硬件環(huán)境
翻轉課堂從產生之初就依賴信息技術支持。目前在我國遠遠達不到每個學生(家庭)配備計算機及網絡,課外自主學習資源受到限制。再者,大部分一線教師對信息技術并不通曉,利用信息技術自如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存在困難,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資源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受優(yōu)質教學資源豐富程度和有效搜索的影響
1.受優(yōu)質教學資源豐富程度的影響
目前,教學資源可以說是海量的,但是專門用于本科教學使用的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卻并不豐富。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相當一部分還是由原來的精品課改頭換面而成的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等。一些高校為了趕時髦,或者為了突顯教學改革成果,不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專業(yè)課程等的特征,沒有進行充分調研和論證,急于上項目,也草草建立了一批教學資源,有些甚至直接交給開發(fā)公司或企業(yè)來制作,但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2.能否有效搜索的制約
網絡提供了無限龐大的數字資源,這些數字資源是海量的,而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二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需要建立系統(tǒng)的、校本為主的數字教學資源,便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創(chuàng)建富有學校特色的優(yōu)質的校園云資源就成為當務之急。
(五)受課堂互動性程度的影響
在翻轉課堂中各教學主體間的互動性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學生通過課前觀看視頻資料,產生了困惑或發(fā)現問題,課上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輔導,并設置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遇到的問題,因此,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必然增加。課堂互動程度越高,交流越頻繁,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就越明顯。
(六)受反饋渠道暢通程度的影響
翻轉課堂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饋渠道。目前一些高校建立了智能反饋云平臺,把學生每次學習之后的數據形成歷史記錄,通過數據分析形成每位學生一定時期的學習曲線。同時,還可以通過生成錯誤歸類,指引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教師對學情的把握,有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七)受教學評價考核有效程度的影響
目前,翻轉課堂教學評價考核,主要包括網絡視頻學習、章節(jié)網絡測試、網絡討論區(qū)、見面課探究學習、課程結業(yè)考試、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出勤等,全方位、多維度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效果進行監(jiān)督和考評,其有效程度也是影響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八)受課堂氣氛活躍性的影響
翻轉課堂有利于改變目前大學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的現象。課堂氣氛越活躍,互動交流越豐富,學生參與度越高,翻轉課堂教學效果也就越明顯。
在翻轉課堂本科教學實踐效果的探究中,其影響因素是全方位的,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學科的特點、課程的性質、學校的支持保障措施等,也都會從不同角度影響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實施和最終的教學效果。各高校在引入和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充分調研、結合實際,積極引導,克服不利影響因素,發(fā)揮積極作用,促進本科教育教學的改革的實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婷.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02:116-118.
[2]李麗琴.翻轉課堂:高校經管類課程的突破與嘗試[J].武夷學院學報,2015,09:93-97.
[3]朱琳.翻轉課堂在本科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164-165.
[4]陳子超,蔣家傅.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112-11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