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常言道,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細想這話,還真對。就拿我們中年人來說,個人的晉升、評職,兒女的上學、就業(yè),老人的健康等等,有幾樣是滿意的呢?
不如意就抱怨,嘆息,郁郁寡歡,整日里被一個“愁”字壓得彎腰駝背。
但仔細琢磨,這些不如意又好像大部分是自找的。你不如意的事,在別人看來是小事一樁,實在不值得煩惱;別人不如意的事,在你看來也平平常常,不該小題大做??磥?,很多事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我有位朋友,剛50出頭,已是副廳級,前些日子不幸離世。他的一位同事?lián)u頭嘆息,喃喃地說:“自找的!”細問才知道,朋友上進心極強,滿腦子都在想早日被扶正。因此,凡空出位子,他便躍躍欲試,興奮一陣。但換來的卻是涼水一盆,希望變失望。如此幾番折騰,終于釀成絕癥。朋友的同事講完這些,頗為不解地說:“副廳已是鳳毛麟角,他這又何必呢?”這就是朋友給自己找的不痛快。其實,換個角度想,他的這個不如意也許根本不應存在。
蘇東坡一心想效忠朝廷,晚年卻落得被貶嶺南,閑居惠州,滿腔抱負無處施展,這該是何等不如意的事??商K東坡畢竟非等閑之輩,他身處蠻荒之地,還詠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的妙句,倒好像他身處仙境一般。詩句傳至京城,宰相聽了不自在,又把他遷到更偏遠的儋州。蘇東坡仍坦然面對,依舊樂在其中,“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庇迫蛔缘弥橐缬谘员?。
看來,一個人如意不如意,日子過得痛快不痛快,關鍵是以何種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人生天地間,理想抱負不可無,拼搏奮斗不可少。然而不管你是何人,都不可能事事如意。倘若一事不順,便悲悲戚戚,怨天恨地,難以釋懷,只怕一生也難得開顏幾天。記得五臺山塔院的寺墻上,嵌有一方格言,其中一句是“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問此言何解,有智者答曰:“這是講人心中之欲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得隴望蜀,得此失彼,無窮無盡,欲壑難填,人之煩惱多由此生?!奔毾胂?,此解很有些道理。有道是“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倘若我們都像蘇東坡那般灑脫豁達,凡事隨遇而安,泰然面對,那不痛快又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