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楊明堂的教育情懷

2016-11-18 11:00王在凱王亞海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辦學

王在凱 王亞海

在臨洮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中,讓我欽佩的人很多。他們或文韜武略,或大義凜然,或經(jīng)世致用,或力挽狂瀾,無不因超凡的膽識、盛大的功績和傳奇的故事而彪炳史冊,為后人所敬仰。這符合歷史的篩選法則,在廣袤綿長的歷史長河中,蕓蕓眾生仿佛一顆顆卵石,鋪滿了河床。而大浪淘沙,只有極少數(shù)閃光的金沙才能被史冊打撈并記憶。

有沒有一塊普通的礫石,在歷史的長河中顯露出來,用它微不足道的重量和日復一日的堅持默默支撐著這個星球?

有,他叫楊齋沐,字明堂,清末秀才,祖籍湖南,后隨父遷徙甘肅臨洮。

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默默堅持做他認為正確的事,做百姓需要的事。他傾盡萬貫家財,甘守一世清貧,以自己平凡的行動和執(zhí)著的付出感染了周圍的人以及后來的人,以自己的善行、善舉贏得了歷史的篩選與抉擇。

讓我們先用幾組數(shù)據(jù)來了解一下他的事跡。

據(jù)統(tǒng)計,從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創(chuàng)辦第一所小學,到1959年先生逝世,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楊明堂及楊氏家族為辦學興教捐獻白銀7000余兩,創(chuàng)辦或資助過的學校達13所,類型涉及小學教育、師范教育、女子教育、職業(yè)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掃盲等多個領域,開創(chuàng)了臨洮私人辦學的先河,形成了隴上辦學興教的良好風氣。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中,楊明堂先生辦學數(shù)量之多、花資之巨、跨度之大,在臨洮縣乃至全省、全國都是少有的。

我查了一下史料:1909年至1940年,臨洮縣國內(nèi)專科以上畢業(yè)生141人,位居全省第一;軍憲學校畢業(yè)29人,位居全省第三;出國留學生9人,位居全省第四。1941年,全縣小學達到161所,入學兒童達9000多人,入學率47.7%。解放前夕,臨洮參軍參干的中等學校學生、教師及社會知識青年1580人,其中隨軍進疆1250人。其數(shù)量之多居于北京市之后的全國第二位,縣級第一位。臨洮由此號稱文化大縣。

這一切,與楊明堂先生的熱心教育、傾心辦學、專心育人是分不開的。

1863年(清同治二年),為躲避動亂,楊明堂的父親楊有祿背井離鄉(xiāng)、外出謀生,他背起一卷土布,只身踏上了西行的漫漫征途。一路餐風飲雪、夜住曉行,不知蹚過了多少河流,爬過了多少大山,越過了多少荒野,輾轉流落到山丹縣蘆家堡村。

因為楊有祿身體強壯,又能吃大苦、耐大勞,干起活來任勞任怨、不計報酬,所以人送雅號“楊壯”。很快,他被一家布店老板看中,在店里做了一名伙計。扎穩(wěn)腳跟的楊有祿深知這份活計的來之不易,他做事勤快,人又活泛,深得老板賞識。后來在老板的撮合下與一張姓女子結婚。

一個新的家庭在亂世中誕生了。在妻子的協(xié)助下,楊有祿克勤克儉,早出晚歸。他先從貨郎做起,挑貨到四鄉(xiāng)叫賣,攢了些積蓄。后來在山丹城開設祿義合商店,因經(jīng)營有方,家境日漸富裕。

然而“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地”。清光緒五年(1880年),盼鄉(xiāng)心切的楊有祿在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后,將山丹的家業(yè)交由親友代管,舉家南遷。在來到臨洮縣南鄉(xiāng)楊家臺時,不禁被這里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整潔的村舍民居所深深吸引:山谷口坐落著一個美麗的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掬起一捧可口的山泉,楊有祿一飲而盡。“要是能居住在這里多好?。∥覀兙筒槐靥焯熠s路了。”不諳世事的大兒子楊殿沐天真地說了一句。“是呵,住在這里也挺好的?!睏钣械撛谛睦锬啬盍藥妆?。望著滿目風塵的妻子和她懷里尚且牙牙學語的小楊明堂時,飽經(jīng)風霜的楊有祿做出了一個關系整個家族命運的決定:在楊家臺落腳安家。于是他用在山丹做生意積攢的銀子置田、買地、蓋房,春種夏忙,秋收冬藏,一個新的家庭在楊家臺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楊家臺距臨洮縣城十多華里,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楊有祿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買來的五畝水地上,翻地、磨耙、播種、施肥、灌溉、除草、收割、打碾,每一件農(nóng)活都不馬虎。幾年下來,他營務的莊稼在全村乃至整個南鄉(xiāng)川地長勢最好,加上風調(diào)雨順,所產(chǎn)糧食不僅自足有余,還可糶出換來日常用品。楊有祿一盤算,何不用盈余的錢財來經(jīng)營商業(yè)呢?

說干就干,多年生活的磨煉,使楊有祿身上更多了一股豪狠的勁兒。這一半來自農(nóng)活的磨礪,另一半則是苦難帶來的淬煉。

不久,楊有祿在臨洮縣城東大街買下鋪面經(jīng)營日用百貨,店面足足有十間。商店起什么名呢?就叫“祿義合”吧?!暗摗笔且驗楸救诵彰械囊蛔郑灿懈5撝x,寓含多福多祿;“義”則代表誠信經(jīng)營,童叟無欺,仗義正直,不做有違道德的買賣;“合”寓含了和諧、和睦、天地人合、合乎自然的意思,在吉祥和睦中盈利。

在楊有祿誠信經(jīng)營的理念下,“祿義合”日漸興盛。除在臨洮經(jīng)營商店外,還開辦煙坊種植煙葉加工煙草,組織馱隊把黃煙等臨洮土特產(chǎn)運往四川銷售,返回又帶上川府貨物,進行物資交流,互通有無。隨后,又在四川經(jīng)營錢莊,開辦“祿義合”金店,經(jīng)營匯兌業(yè)務。

由于楊有祿克勤克儉、誠信經(jīng)營,再加上教子有方,在長子楊殿沐等兄弟的同心合力下,事業(yè)越加旺盛,“祿義合”商號一度達到鼎盛。當時的花兒這樣傳唱他家的富裕:“臨洮有個楊壯呢,銀錢就像水淌呢……”

與商號同時興盛的還有楊有祿的子嗣。楊有祿一共生有五子:長子楊殿沐,考中武秀才,繼承了父輩創(chuàng)下的產(chǎn)業(yè),成為“祿義合”商號的掌舵人;次子楊齋沐,考中文秀才,正是一心撲在捐資辦學和社會公益事業(yè)上的楊明堂;三子楊朝沐、四子楊宸沐,務農(nóng)兼經(jīng)商;五子楊國沐,經(jīng)商又從教。另有三女,均知書達禮、恭謹賢淑。

由生意成功引起的財源興旺和五子兩女事業(yè)有成的人丁興旺,讓這個當初逃難的家庭來了一個徹底大翻身。

清末民初,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曙光初現(xiàn),張謇、黃炎培等教育名人所倡導的“教育興國”“教育救國”的思想深深地叩擊著楊明堂的心扉。在那國窮民困、災難深重的年月里,楊明堂深深地明白了立國必先立人、興國必先興教的道理。

當時,甘肅教育在政治腐敗、經(jīng)濟衰退的惡劣環(huán)境下舉步維艱。直到解放前夕,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3%,文盲人口達84%。教育的落后造成了人才嚴重匱乏,而人才的匱乏反過來又制約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教育落后,孩子不能讀書,一切發(fā)展就無從談起。

清宣統(tǒng)元年,也就是1909年,“祿義合”商號在楊殿沐等兄弟的經(jīng)營下蒸蒸日上,成為甘川兩地名聞遐邇的商號。楊明堂的哥哥弟弟們或經(jīng)商,或從政,事業(yè)和商號一樣興旺發(fā)達。只有楊明堂,整日悶悶不樂,若有所思。父親勸誡他步入仕途,不要枉費了“秀才”這個功名。而楊明堂以“做官非吾愿”勸慰父親,婉言拒絕。

其實,楊明堂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他決心已定,他要把全部的力量投入到自己心中最神圣的事業(yè)。楊明堂懷揣著投資辦學的詳細計劃終于走進了父親的屋子,他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了父親。一向孝順恭謹?shù)臈蠲魈玫谝淮魏透赣H產(chǎn)生了分歧。

“啥?你要自己掏錢建學校?”

“是的,父親?!睏蠲魈谜f得很堅決。

“這么多的錢哪里籌集,你和家里人商量過嗎?”楊有祿躺在炕上,氣有點喘,長年的奔波忙碌壓垮了他的身子,他為這個家庭付出了一切?,F(xiàn)在他老了,像一株冬天的榆木,掉光了樹葉。

“我已經(jīng)和大哥商量過了,他非常支持,他說建學校的錢商號會支持的?!睏蠲魈脺睾偷叵蚋赣H解釋。隨即他向父親說明了辦學校的具體方案和籌集資金的辦法。

“需要多少錢?”

“一千兩白銀?!?/p>

楊有祿閉上眼睛,思考了一會兒。“好吧,那就照你的想法去做吧!你有你的志向,當?shù)牟粩r你,辦學是好事情,干好了利國利民、功德無量,我支持你。”隨后起身打開炕角一個彩漆木箱的鎖子,從里面拿出一張銀票,顫顫巍巍遞給楊明堂,“這是五百兩的銀票,是我多年攢下的,你先拿去,不夠的再向你大哥要?!?/p>

看著須發(fā)皆白、微微謝頂?shù)母赣H,楊明堂鼻子一酸,碩大的淚珠掉了下來。

他明白父親的辛苦。父親經(jīng)常告訴他如何逃荒到山丹如何艱辛地做小貨郎如何受盡了別人的臉色如何經(jīng)商致富如何在臨洮安家的畫面一一浮現(xiàn)腦海。決不能辜負了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一定要把學校辦好。

在狄道州勸學總董趙振聲的支持下,楊明堂父子三人捐出家中的白銀一千兩,在縣城石橋街楊忠愍公祠創(chuàng)辦了楊氏私立學校,這便是現(xiàn)在的養(yǎng)正小學。此舉開創(chuàng)了隴上私人辦學的先河。

建校初期,學校困難重重:校舍狹小、經(jīng)費不足、教師緊缺……楊明堂又動員尚在四川做生意的大哥楊殿沐再次捐銀八百兩,購置井院一所,擴展了校舍。又在臥龍鄉(xiāng)購買學田百畝,征收租糧,貼補辦學經(jīng)費。學校很快步入了正常發(fā)展之路。

養(yǎng)正小學建成以后,楊明堂親任學校董事兼校長。他夙夜憂勤,廢寢忘食,親自起校名、聘良師、定校訓、定制度,使傳統(tǒng)的私塾轉入現(xiàn)代教育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步,也改變了官方單一辦學的陳式。他親自起校名為養(yǎng)正小學,即“養(yǎng)心、正體”之意,并制定校訓為“勤苦樸實”。他親自為學生授課,在教學方法上“重感化、多規(guī)勸、潛移默化、耐心引導”,用高尚、勤儉、清廉、耕讀等傳統(tǒng)美德教化學生,要求學生品德優(yōu)先,能刻苦學習、熱愛勞動、學以致用。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雖身兼數(shù)職卻不取分文報酬。他生活節(jié)儉,而對師生生活卻關心備至,常為學生送去生活及學習用品,師生倍感溫暖、萬分感激。在他的身體力行和砥礪開拓下,學校形成了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的良好校風和勤儉樸實的辦學特色,學校聲望越來越大,來校就讀的學生日益增多。

養(yǎng)正小學的第一屆學生終于畢業(yè)了,按說,楊明堂先生應該松一口氣了。而作為校長,他卻顯得比平時更憂慮、更凝重。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希望大家畢業(yè)后做個好人,做一個思想純正、勤儉務實的人,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勤苦的人、樸實的人,于國于民有用的人?!辈⒅仃U述了他所倡導的“養(yǎng)心存大志、正體做完人”的含義。曾經(jīng)聆聽過楊先生教誨的韓得成先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倍感情深意長。他說,楊先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養(yǎng)心存大志、正體做完人”的宗旨,他一生創(chuàng)辦了那么多學校,卻謝絕以自己的名字為學校命名,所起校名大都體現(xiàn)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風尚,如養(yǎng)正、模范、自強等校名。在楊明堂的感染下,歷任校長盡心竭力,尤其在牛光三、楊晦如等校長的嚴謹治學、苦心經(jīng)營下,教學風氣優(yōu)良,聲譽極佳,成為解放前全縣啟蒙教育的名牌學校。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養(yǎng)正在校生達239人,成為當時一流的名牌小學。啟蒙于該校的很多學子成為對家鄉(xiāng)、對社會、對國家作出卓越貢獻的佼佼者。

很快,楊明堂捐資辦學的事跡呈到了時任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黎元洪的眼前。這位大總統(tǒng)欣然題寫“樂善好施”四字贈送楊明堂,并在臨洮東大街立牌鏨刻,以表彰其義舉。

從此,楊明堂辦學的熱情一發(fā)不可收拾。

創(chuàng)業(yè)不易,守業(yè)更難。

養(yǎng)正小學成立之初,學校不僅面臨著資金短缺、師資薄弱等諸多困難,教育理念滯后、教學內(nèi)容陳舊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楊明堂決定只身一人赴省城蘭州求學。

在蘭州師范深造的一年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閱讀大量中外書籍,完成了從“鄉(xiāng)賢”到“教育工作者”的蛻變,完全具備了一個現(xiàn)代教育家所獨有的素質(zhì)。

學成歸來,楊明堂躊躇滿志,決心大干一場。養(yǎng)正小學儼然一所正規(guī)的新式學校,然而,受封建殘余思想和落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校所有的學生幾乎都是男生,女生寥寥無幾。

這讓楊明堂不無擔憂。

這怎么能行?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洗禮的楊明堂心里很難過。時代的車輪走到了二十世紀,人們的思想還是這樣封建落后,這樣閉塞愚昧,這樣重男輕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歸根結底還是教育落后呀!教育落后造成人才的缺乏,人才的缺乏造成生產(chǎn)力的低下,生產(chǎn)力的低下制約著社會的發(fā)展,惡性循環(huán)呀!

一定要創(chuàng)辦一所女子學校,不能讓女童永遠陷入愚昧的沼澤。

在鄉(xiāng)賢趙尚志的協(xié)助下,楊明堂在城內(nèi)萬壽宮創(chuàng)設“狄道縣立女子小學堂”,首開臨洮女子教育專門學校。民國三年(1914年)更名“從德女校”。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女子小學基礎上成立“臨洮縣立女子師范學?!?,1949年臨洮女師初中部并入臨洮聯(lián)合中學,其余并入臨洮聯(lián)合師范學校。

我見過一張舊時的臨洮女師第十三屆畢業(yè)同學留念照。照片上的女生們服飾新潮,目光自信而堅定,儼然一個個擺脫了封建思想束縛而獲得了身心解放的新式女子。

是呀,她們自由、清新、活潑,是新人類,她們身上閃現(xiàn)著現(xiàn)代教育的光澤。我想,在以后的歲月里,她們當中一定產(chǎn)生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她們或執(zhí)鞭杏壇,或經(jīng)世致用,無不用她們的才華和智慧為那個尚且落后的社會注入了活力和營養(yǎng),滋潤了那個動亂的年代。

學校一所所建起來了,師資的缺乏越來越成為緊迫的問題。

民國五年(1916年),楊明堂與鄉(xiāng)賢劉笠天等人呈準民國省政府,設立“狄道師范講習所”。為解決校址和經(jīng)費問題,他帶頭捐款捐物,并倡議全縣有識之士捐款,修繕了岳麓山被毀于同治年間的超然書院作為校舍。由于校舍整潔寬敞、教育教學理念先進、培育學子優(yōu)秀,學校被省教育廳晉升為“甘肅省立第三師范學校”。這時,楊明堂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他親任首屆臨洮師范校長,堅持以德治校,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了提高辦學質(zhì)量,他與劉笠天聯(lián)名致函教育家張謇,邀請教育專家石煦民、季強程來臨洮任教,對學校體制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暗业缼煼吨v習所”的創(chuàng)設,成為臨洮師資培養(yǎng)的搖籃,奠定了臨洮教育興盛的基礎。

民國五年(1916年),楊明堂在縣城小校場創(chuàng)辦“模范小學”,后發(fā)展為臨洮師范附?。ìF(xiàn)第一實驗小學)。在東街舊州學衙門創(chuàng)辦東街小學,后遷至北槐巷底明倫堂舊址并入師范附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楊明堂辦學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臨洮城鄉(xiāng)私人辦學如雨后春筍,蔚然成風。1918年,地方人士張觀芹創(chuàng)辦臨洮職業(yè)學校。與此同時,胥靈峰創(chuàng)辦中區(qū)小學,李經(jīng)西創(chuàng)辦北街小學,袁荊山創(chuàng)辦白塔小學,黨維新創(chuàng)辦黨家墩小學……楊明堂辦學的事跡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漆黑的夜空,給無邊無際的夜色帶來一絲光明。

民國九年(1920年),楊明堂到其出生地山丹縣位奇鎮(zhèn)盧堡村探親。從他踏上生養(yǎng)他的故地那一刻起,他的心便被這里的孩子深深牽引住了。很多孩子上不了學,每天除了放羊就是打鬧,村上只有一個私塾,所授內(nèi)容還是干巴巴的道德說教和四書五經(jīng)。不是孩子們不愿上學,也不是家長不愿送,而是這里太窮了,連一個像樣的小學也沒有。楊明堂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的惻隱之心,他的樂善好施的思想又在鞭策他了。決不能這樣下去,決不能讓孩子成為文盲。這樣下去,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還有希望嗎?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彼髮W時最喜歡誦讀的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的名句又一次回響在他的腦海。一定要在這里建一所小學,讓這里的孩子有書讀。

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五弟楊國沐。楊國沐,字景周,當時在山丹煤窯山開煤礦,而且還經(jīng)營商鋪,已經(jīng)是當?shù)匾粋€不小的“企業(yè)家”了。聽了兄長辦學的想法,楊景周二話不說,慷慨解囊。在他和二哥楊明堂的帶頭和倡導下,當?shù)亻_明人士藺積厚、張仲道以及當?shù)卮迕窦娂娋栀Y支持,很快便籌集到了近一半的建校資金。

剩下的錢怎么辦?楊明堂和楊景周商議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昔日“祿義合”商店在山丹所賒的賬目進行清理,對貧困鄉(xiāng)民欠款一概免除,對富戶所欠款項全數(shù)催促收繳,所籌資金全部投入辦學。

此舉受到蘆堡村民極大的擁戴和響應。催促欠款當天,盧堡村南邊的戲臺前人山人海,一張張欠條被當面銷毀,一筆筆欠款如數(shù)繳清。鄉(xiāng)親們個個喜上眉梢,交口稱贊,皺巴了半輩子的臉第一次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建校時,蘆堡村村民紛紛投工投勞,捐資捐料,村里的義倉也撥出錢糧進行資助,很快建成校舍40多間。

楊明堂為學校起名為“自強小學”。

1947年秋日的一天,山丹培黎工藝學校校長、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到蘆堡考察。他要去拜訪一個人,楊銳。

楊銳正是楊明堂侄兒,原本和妻子在蘭州教書。后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機轟炸蘭州,為躲避戰(zhàn)亂,于1939年舉家遷往山丹蘆堡,以農(nóng)牧業(yè)為生。后來發(fā)家致富,家財盈實,牛羊成群。

艾黎此行正是要考察楊銳組織的三個畜牧合作社,以及參觀“仙堤中心國民學校”,此校前身正是“自強小學”。當提到學校是他們楊家捐資創(chuàng)辦的時,艾黎幽默地說:“你們楊家盡出人才。”

盧堡村的村民至今沒有忘記造福那里的楊明堂先生,先生題寫的“自強小學”四字還完整地擺放在校史陳列室。

民國十五年(1926年),楊明堂在南鄉(xiāng)店子街唐泉寺創(chuàng)辦“唐泉小學”,并制定“端謹樸誠”校訓。當時,由于辦學經(jīng)費短缺,楊明堂便走家串戶,追尋當年楊椒山置辦的學田,征收租糧,以資辦學開支,不足之數(shù),全部由他捐資解決。唐泉小學的校址即今天的玉井鎮(zhèn)唐泉初中。

同年,楊明堂創(chuàng)辦“黑漆廟女?!?,委任其得意門生王玉英擔任首任校長。王玉英在楊明堂精神感染下,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受到當?shù)貜V泛好評,一時傳為佳話。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一個楊家歷史上最重要、最盛大的工程竣工了,這便是楊氏宗祠。

楊氏宗祠又名楊氏祖祠,始建之初,是族人合議捐資興建,供設祖先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宣傳、執(zhí)行族規(guī)家法、商議族中大事的地方。為了維護祠堂的神圣和莊嚴,保持祠堂的整潔和香火有期,楊氏家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規(guī)則,切實維護宗祠的權威,決不允許族人有損害祠堂和族人形象的行為。

每年正月初一,楊氏族人齊聚宗祠,祭拜祖先,朗誦宗規(guī),教育后代。于是,由楊明堂親自撰寫的《楊氏宗規(guī)》便經(jīng)楊氏族人的朗誦氤氳在楊家臺村的上空。

“昔之先哲,修身有道,治家有則。或以清白傳家,或以耕讀傳家。世未有不清白耕讀而能正其家者,亦未有清白耕讀而不能正其家者。故取:清白耕讀四字,聊綴數(shù)語,垂為宗規(guī)。傳我族人永遠遵守,庶幾克享祖宗云?!?/p>

楊氏宗祠占地6畝,有中樓、北大殿、東西廂房、南北長廊、東西閣樓等建筑組成,建筑精美,風格獨特。這座氣勢雄偉的建筑,當時幾乎花光了楊家近幾年做生意的積蓄。

花了這么多錢建成的祠堂,每年除了祭祀和召開全族大會以外,大部分時間都閑置著。何不在平日里用作學堂?楊明堂的心里又有了新的盤算。然而當他把這一想法說出來時,族人無一不持反對意見。有說楊明堂想掙錢顯擺的,有說他想落下名望的,有說他想出風頭的,不一而足??吹酱蠹业牟焕斫?,楊明堂顯得慷慨激昂,一改往日書生的形象。他力排眾議,慷慨陳詞:“我們修祠堂拜祖宗一是緬懷先祖,二是祈求保佑。祠堂該建,祖宗該拜,建了拜了也是盡了孝心,然而辦學校讓孩子有書讀才是關系家族興衰關系民族存亡的大事啊!現(xiàn)在正值多事之秋,正是我們的民族缺少人才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只有教他們讀書識字,曉以禮儀,我們的國家才有可用的人才。我們的未來不在逝去的先祖身上,而在孩子們身上啊!”

于是,僅僅時隔一年,楊明堂就自費聘請教師,將東西閣樓用作教室,召集當?shù)貙W童免費入學。很快,學生由幾人增至幾十人,直到上百人。楊明堂看到時機成熟,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楊氏祠堂院內(nèi)創(chuàng)辦楊氏私立正宗小學,依然讓孩子們免費入學,并給特別困難的學生提供書本和筆墨紙硯等學習用品。

解放后,楊明堂將祠堂無償捐獻給政府,并更名為楊家臺小學?!拔母铩逼陂g,楊氏宗祠中樓的脊磚、脊瓦在“破四舊”時被毀,南過廳、北大殿、東廂房、南北長廊先后被造反派拆毀。1984年,縣教育局撥專款800元,重新對樓頂進行翻瓦壘脊,加固維修。80年代因為辦公用房緊張,一樓被改建成教研室,90年代末又作為貯藏室使用。2004年學校再次對一樓進行了改擴建,使其盡可能恢復了原貌。

楊氏祠堂經(jīng)歷了舊社會,經(jīng)歷了十年動亂,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往日繁華已不復存在,而中樓卻因用作學校幸運地保存了下來。楊明堂先生地下有知,也該含笑九泉了。當然這些是后話了。

在火熱的辦學實踐中,楊明堂越來越認識到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實用人才的重要性。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在五弟楊景周和曹貽庵等人的支持協(xié)助下,楊明堂在店子街唐泉小學校址創(chuàng)辦“臨洮縣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薄=ㄐ3跗?,楊明堂多次赴陜西武功農(nóng)學院求援,得到院長辛樹幟的支持,獲贈大批儀器和圖書,并在師資方面得到援助。

為使學生掌握實用知識,學校堅持學用結合,努力培養(yǎng)實用人才。在楊明堂的不懈爭取下,地方政府劃撥200畝地設立試驗農(nóng)場。學校于1937年搬遷到縣城,后經(jīng)多次體制改革和變動,發(fā)展成為今日臨洮農(nóng)校。

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受管理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委托,中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地理學家顧頡剛來到甘肅、青海考察。他多次來到臨洮考察教育,與楊明堂結下了深厚友誼。每次考察,楊明堂總是全程陪同,并提供必要的車輛、食宿安排。在顧頡剛寫下的《西北考察日記》里,涉及臨洮教育及楊明堂辦學的筆墨頗多?,F(xiàn)摘錄如下幾段:

時間是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剛剛爆發(fā)。

10月1日:戴先生約予明日同赴臨洮,以臨洮學校數(shù)量之多為甘肅之最,當究其發(fā)達之原因,以改善他地之教育也。

10月8日:上午參觀師范及女子師范兩校。下午參觀初級中學、養(yǎng)正小學、師范附屬小學。知臨洮耄老對教育極重視,捐資興學者多,略有資產(chǎn)之教員又肯義務授課,遂使全縣男子無不受國民教育,而楊明堂先生(齋沐)費畢生之時間精力、復傾其家產(chǎn),創(chuàng)辦養(yǎng)正等中小學校,規(guī)模宏大,尤可敬也。

10月10日:坐騾車到南鄉(xiāng)參觀白塔小學、唐泉小學、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校。在學校進餐。唐泉、正宗及農(nóng)校皆楊明堂先生創(chuàng)辦,先生須發(fā)皆白矣。景周,明堂之弟也,有才干,常入川經(jīng)營商業(yè),亦志兄之志,故其黌舍益大。

4月16日(1938年):上午八時,乘騾車到景周家,出南門,到楊家臺參觀正宗小學,訪明堂先生。十二時許,到唐泉農(nóng)業(yè)學校,進餐。農(nóng)業(yè)學校囑予撰聯(lián),因以口語成之,曰:“當求征服自然,莫說靠天吃飯;寧舍現(xiàn)成產(chǎn)業(yè),必須努力開山?!贝斯逃柚松^,而亦西北人士所應有之策勉也。

1950年,大家都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悅和歡騰之中,一度因戰(zhàn)火而荒蕪的大地冰消雪融、百廢待興。這一年,楊明堂77歲。他看到政事順暢,百姓和樂,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在楊家臺北邊不遠的三門灘村創(chuàng)辦了一所村學,親自抄寫“三字經(jīng)”,供教學使用。村學教師的工資,學生的作業(yè)本、鉛筆等學習用具均由他來捐資解決。

1956年農(nóng)業(yè)合作化后,他看到村里大人上地干活后,孩子無人照管,便積極倡導,在楊家臺的12個合作社辦起了幼兒園,每月給每個幼兒園發(fā)放5元錢,用作購買書籍、訂報及零用。宋家坪村地瘠人少,學校辦不起來,楊明堂知道后,慷慨捐出400元支持辦學,使得當?shù)剡m齡兒童能就近讀書。楊明堂還積極參與農(nóng)村掃盲運動,義務擔當農(nóng)民夜校教師,自費購買《農(nóng)民識字課本》數(shù)百本散發(fā)群眾。

楊明堂順應時代潮流,以畢生之精力在父兄支持下辦學興教,其辦學規(guī)模之大,捐資之巨,在甘肅教育史上實屬罕見。如果把他的這些“業(yè)績”分攤在幾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是佼佼者。而楊明堂一生的功績,還不僅僅體現(xiàn)在捐資辦學上。

他深明大義,支持革命。1936年8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臨洮,進入東南部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紅軍進入南鄉(xiāng)靳家坪時已到夜晚,群眾早已入睡。為了不驚動群眾,戰(zhàn)士們露宿在村外的麥垛旁,天亮后群眾看到此景,無不驚奇而感動。

在臨洮整修的一個多月里,紅軍戰(zhàn)士愛護百姓,紀律嚴明,買賣公平,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一致?lián)碜o。楊明堂第一次見到這樣紀律嚴明、作風優(yōu)良的部隊,深受感動。他不無感觸地說:“紅軍戰(zhàn)士不闖民宅,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還幫助老鄉(xiāng)挑水、劈柴,真是仁義之師、正義之師。將來贏得民心和天下的還是共產(chǎn)黨!”

紅軍臨走時,和當?shù)厝罕娊⒘松詈竦挠颜x,不少群眾主動為紅軍送糧、帶路。楊明堂不僅為紅軍送糧送肉,還將自己的一匹騾子備好鞍鐙送給了紅軍,并附上100塊銀元,以示敬意。紅軍離開時,楊明堂且送且隨,直到走出十多里地。

楊明堂先生對紅軍的熱愛和期待不是一兩天形成的。生于亂世的他比誰都明白安定和平的含義。早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縣長兼保安司令王敏悟收編張彥明為騎兵團長,盤踞在縣城內(nèi)巧取豪奪,搜刮剝削。楊明堂嫉惡如仇,出巨資支持劉余生、段復生等人,從四川購買槍支,在脫甲山一帶組織武裝抵抗暴行,一時群情振奮,從者如流。作惡多端的王敏悟和張彥明在全縣人民的一片討伐聲中抱頭鼠竄,落荒而逃。飽受動亂的臨洮人民又一次安居樂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劉余生、段復生均為中共地下黨員,段復生還是楊明堂女婿。楊明堂有三個女兒,他擇婿只看中人品,不看家產(chǎn)。青年段復生家境貧寒,因遇幾次大難而不死,故改名“復生”。后來楊明堂收留他到養(yǎng)正小學讀書,免收學費。由于他品德優(yōu)良,學習刻苦,頗受楊明堂器重。段復生后來擔任養(yǎng)正小學教導主任,楊明堂還將三女兒嫁給了他。事實證明了楊明堂的遠見,解放后,段復生改名段永泰,擔任臨洮縣首任組織部部長。

他還關心百姓疾苦,常常仗義疏財,施善桑梓。民國十八年(1929年),甘肅大旱。臨洮赤地千里,一場空前的饑荒席卷了洮河兩岸,從四面八方逃難而來的災民散布在臨洮縣城的每一個角落。還有什么比吃不飽肚子更緊迫的事情呢?面對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鄉(xiāng)鄰和成千上萬逃難的災民,楊明堂決心放糧救災。他動員家族無論男女老少全部投入到救災當中,白天黑夜加工炒面,將庫存之糧,盡數(shù)施舍。

數(shù)月下來,家里多年來積存的糧食為之一空,而許多災民也幸免于難,渡過了最為困苦的時期。

災荒過后,楊明堂陷入了悲憫、自責和反思。自己家業(yè)大,饑饉年月里有吃有喝,不至于斷飲。而大部分鄉(xiāng)親的生活還很貧困啊!不但要承受饑餓的淫威,還要忍受高利貸的盤剝。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楊明堂畢竟見多識廣,他借鑒祿義合號的成功經(jīng)驗,與地方紳士謀劃創(chuàng)辦了臨洮史上第一家“義倉”。在青黃不接或饑饉年月里,“義倉”主動向農(nóng)民發(fā)放糧食救濟,在莊稼豐收時再收回,免收利息。這一舉措解決了窮苦百姓缺種子、缺口糧告貸無門的苦難。而要是遇上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義倉”借出的糧食農(nóng)民無力償還。楊明堂越來越刻骨銘心地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饑荒問題還是要發(fā)展生產(chǎn),解決農(nóng)田灌溉的問題。

而這時,楊明堂的五弟楊景周已任甘肅省建設廳水利專員,正想在家鄉(xiāng)的水利建設上大干一番。楊明堂于是積極勸說楊景周外出考察,學習外面水利建設的經(jīng)驗。楊景周不負重托,于1930年赴陜西考察涇惠等水利工程后,與楊明堂、張觀芹、袁荊山等人共同倡導策劃修建洮惠渠。

洮惠渠動工后,楊明堂帶頭捐資,多方奔走呼號,動員民眾捐資捐工。他還經(jīng)常協(xié)助總工程師王力仁到工地檢查指導,督促進度。奮戰(zhàn)數(shù)年,在人們的肩扛背馱下,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八月,洮惠渠終于建成。從縣城南大戶李家村引洮河水至城北二十鋪村,全渠長28公里,灌溉面積3.5萬畝。以前的旱地大部分變成了水澆地,結束了靠天吃飯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洮惠渠經(jīng)過1952年和1972年的兩次延長擴建后,擴展到81.2公里,有效灌溉面積達8.8萬畝。

為解決窮苦百姓求醫(yī)買藥困難,兄長楊殿沐提供資本,楊明堂主持運作,在縣城東大街開設“資義恒藥鋪”,濟貧醫(yī)病。楊明堂愛好中醫(yī),經(jīng)常到野外采集草藥,免費醫(yī)治群眾的小雜病。

藥鋪不以盈利為目的,更不因人廢診。有錢人收費夠本或薄利即可,闊綽者撂下銀元也不拒絕;窮人來了能付多少是多少,摸出幾個麻錢也不嫌少,窮得一時拿不出錢的也賒賬給予方便,能不能收回藥錢概不過問。楊明堂落下了“楊大善人”“佛爺”的雅號。他的父親楊有祿過世時,三街六巷受過恩惠或者四鄉(xiāng)八里仰慕醫(yī)德的鄉(xiāng)親送來的花圈擺滿了半條街。然而開設鋪面畢竟是要贏利的,由于長期的入不敷出,藥鋪難以為繼,后關門歇業(yè)。

1841年,“祿義合”號最大的商鋪成都錢莊也因戰(zhàn)亂及當?shù)赝梁赖毓鞯膬A軋刁難和用人不當?shù)纫蛩氐归],“祿義合”號走完了它的黃金期。

龍城飛將,漢室武功出一李;

椒山明堂,臨洮文教起二楊。

這是臨洮農(nóng)校已故老教授白廷弼先生撰寫的楹聯(lián)?!耙焕睢敝咐顝V,“二楊”指楊繼盛和楊明堂。我覺得這一副對聯(lián)非常準確地評價了在臨洮教育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卓越功勛的兩位興教先賢。

李廣大家都知道,他馳騁疆場抗擊匈奴的英雄事跡幾乎家喻戶曉。而對于楊繼盛的事跡,外縣人知道得比較少。其實,楊明堂一門心思辦學興教,是受了楊繼盛的感召。他每每仰慕楊繼盛公忠體國、直言敢諫的精神,向往心系民生、辦學重教的境界。在辦學期間,楊明堂堅持舉辦紀念楊繼盛的活動,效法他在臨洮開創(chuàng)辦學興教先河的壯舉。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河北省容城縣北河照村人。自幼喪母,家境貧寒,酷愛讀書,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自此仕途順暢,直到兵部車駕司員外郎任上。明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50年,這一年,楊繼盛因上書《請罷馬市疏》,彈劾“庚戌之變”中嚴重失職的咸寧侯仇鸞獲罪,被貶為狄道典史。

狄道即今天的臨洮縣。當時臨洮還是一個地瘠民貧、少數(shù)民族雜居的小地方。名為狄道,意為夷狄之地,經(jīng)濟文化落后。

在狄道短短的一年零兩個月時間里,楊繼盛除盡心職分外,興修水利,疏浚河道,開采煤礦,革除積弊,可謂政績斐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建書院,置學田,辦學校,使原本落后的邊陲小縣文風勃興。為了辦學興教,楊繼盛用門生贄禮和俸資所余,在岳麓山超然臺買地,創(chuàng)設超然書院,利用公余閑暇時間,親自為學生授業(yè)。50名門生中,有一半以上取得功名,并擔任知縣、學正、訓導等官職。后來又用變賣乘馬和妻子首飾所得,購置學田2000畝。他被人們尊敬地稱為“楊父”。

據(jù)史料記載,清代中期為狄道縣學提供支持的椒山學田,每年租糧收入131石。甚至到民國時期,椒山學田依然發(fā)揮著助學作用。

在楊椒山人格魅力的影響下,臨洮及周邊縣以求學讀書為榮,風氣十分濃厚,經(jīng)久不衰。那種影響沒有因歷史的遠去而暗淡而磨滅,反倒像一塊寶玉因不斷摩挲而越加明亮。影響最大的,當然就是楊明堂辦學了。

特別是楊椒山遺留下來的超然書院,是古代臨洮“重教興學”的象征,是彌足珍貴的教育遺產(chǎn)。楊椒山在冥冥之中啟迪了楊明堂,楊明堂彌補了楊椒山未竟的遺愿,完成了楊椒山未完成的遺愿。

20世紀40年代冬日的一天,隴原迎來一場大雪。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楊明堂靜靜地坐在廂房里看書,他有晨讀的習慣。他的身后和右手方位擺放著兩排書架,架上嚴嚴實實地擺滿了各種書籍,有諸子百家,有詩詞歌賦,有教育方面的,也有實用技術方面的,不大的空間里彌漫著淡淡的書香味。他坐在一張臨窗的書桌前,桌上擺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洮硯、一個筆架和一個陶罐,這些都是楊明堂的“至寶”。臨洮縣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洮硯出產(chǎn)銷售中心,相傳宋神宗熙寧四年王韶于征戰(zhàn)中在洮河邊最早發(fā)現(xiàn),故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除了墻上兩幅陳紹伯的人物畫和山水畫外,房內(nèi)再不見任何擺設。

作為聞名遐邇的紳士,楊明堂沒有穿綾羅綢緞,沒有皮鞋锃亮。他著一身藍印丹的長衫,腳上是手工做的布鞋,眼里透著一股自內(nèi)而外的淡然。忽然,院子里響起一陣熱烈的爆竹聲,楊明堂循聲望去,原來是家族中幾個孫子輩的放鞭炮玩耍。一想今天是大年初一,便找來紅聯(lián),研墨裁紙,寫起春聯(lián)來。隴中的農(nóng)村在過年時家家都要貼春聯(lián),以示喜慶之意。楊明堂略略思索,一副自作的對子便躍然紙上:

房不在高能遮風雨

院不在大貴有花木

橫批是“耕讀傳家”。

楊明堂常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來自律。他對教育的投入可謂熱心慷慨、出手闊綽,而個人的生活卻非常節(jié)儉,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他常年穿一件粗布長衫,換洗衣服破了縫上補丁再穿,冬天穿布鞋,夏天穿麻鞋。進縣城多是步行來回,出外以干饃炒面充饑。他常說:“粗衣淡飯皆是福,茅屋草舍皆是春?!?/p>

他平易近人,對鄰里鄉(xiāng)親或陌生人一律熱忱相待,甚至留下了很多“笑談”。一年冬天奇寒無比,滴水成冰,他進城辦事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看到老人雙腳凍得紅腫,血污不堪,走路一瘸一拐。他的惻隱之心油然而生,不假思索脫下了自己的新棉鞋,送給這位老人,自己則赤腳踏雪回家。及至到家,襪子已經(jīng)濕透。他凍得直打哆嗦,而臉上卻洋溢著慈祥溫和的笑容。兒女們紛紛責怪他,他也不生氣。這種罕見的善舉在村民中廣受贊譽。自此,他在兒女和鄰里的心目中更加高大了。

楊明堂寬以待人,卻對自己的孩子相當嚴格,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有錢漢慣的是騾馬,窮人慣的是娃娃”。正是由于他的嚴格教育,他的后代均胸懷大志,在不同崗位上勤奮工作,為社會進步貢獻畢生力量、智慧甚至生命。特別是他的兩個侄兒楊茵和楊貞。

楊茵曾留學日本,畢業(yè)于日本東京高等美術??茖W校,國畫、書法造詣很高,20世紀30年代在滬參加反帝抗日愛國游行示威活動遭軍警鎮(zhèn)壓致病,英年早逝。楊貞畢業(yè)于甘肅省第三師范,精于柳體,于20世紀50年代初將自己珍藏的狄道(臨洮)設郡縣以來唯一發(fā)現(xiàn)的金代縣印捐獻給國家,受到人民政府的表彰。

1959年農(nóng)歷二月初六,楊明堂走完了他光輝的一生。他去世后,成千上萬的百姓懷著沉痛的心情沿路送行。人們拉著挽幛,拿著白花,送了他很遠很遠。時任甘肅省省長鄧寶珊感慨地說:“臨洮縣最好的先生去世了!”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

這副楊明堂早年做的對聯(lián)成為他一生的寫照。他作為臨洮近代教育的奠基人,必將以其樂善好施的人格魅力、博愛無私的優(yōu)秀品格以及對臨洮教育的突出貢獻而名垂千古。

猜你喜歡
辦學
2021年在晉招生部分院校藝術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本科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含內(nèi)地與港臺地區(qū)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名單
深化改革,激發(fā)辦學活力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wǎng)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zhì)量穩(wěn)提升
本然教育——我的辦學主張
234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被終止
教育部:高職高專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工作正式啟動
济南市| 敦煌市| 霍邱县| 西峡县| 冕宁县| 沙田区| 西安市| 巨鹿县| 稻城县| 瓦房店市| 潼关县| 嘉祥县| 金堂县| 独山县| 鄯善县| 扎鲁特旗| 茶陵县| 会泽县| 泸水县| 汉中市| 富平县| 大港区| 武川县| 永德县| 金乡县| 柳河县| 朝阳市| 台南市| 云浮市| 榆树市| 镇康县| 宁化县| 岑巩县| 漳浦县| 乐业县| 皮山县| 绩溪县| 兰考县| 光山县| 穆棱市|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