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
摘 要: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shù)量、質(zhì)量和分布,客觀反映調(diào)查區(qū)域自然、社會經(jīng)濟條件,綜合分析與評價森林資源及經(jīng)營管理的現(xiàn)狀,提出對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利用意見,為森林可持續(xù)經(jīng)營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guān)鍵詞:地類;面積;蓄積;經(jīng)營
沿江林場地處孫吳縣東北部,場址距孫吳縣約50余千米,行政管理隸屬于孫吳縣林業(yè)局。其地理坐標在東經(jīng)127°21′00″~127°58 ′35″,北緯49°23′47″~49°43′03″之間。林場東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東南與黑河市林業(yè)局直屬林場干岔子林場接邊,南與前進林場相連,西與大河口林場交界,北與黑河市林業(yè)局直屬林場卡倫山林場相鄰。經(jīng)營總面積為59288.55公頃。
一、森林資源現(xiàn)狀
1.各類土地面積及森林覆蓋率。該場總經(jīng)營總面積為59288.55公頃。林地面積為42160.2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1.11%。
2.各類蓄積。該場活立木總蓄積為2993519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積2889365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6.52 %;疏林地蓄積203 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0.01 %;散生木蓄積103951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3.47 %。
3.有林地按起源、優(yōu)勢樹種(組)面積蓄積分布情況。本場共有16個優(yōu)勢樹種(組)。在天然林中,以軟闊混交林為絕對優(yōu)勢,其面積為33491.89公頃,蓄積2214917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79.93 %、76.66 %;其次為柞樹林,其面積為4322.3公頃,蓄積388266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0.34 %、13.44 %;在人工林中,以人工落葉松純林為絕對優(yōu)勢,其面積為338.76公頃,蓄積41144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58.14 %、64.27%。
(1)人工林資源現(xiàn)狀。全場人工林總面積為582.64公頃,蓄積64017立方米。其中純林面積、蓄積分別為393.64公頃和42554立方米;混交林面積蓄積分別為189公頃和21463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7.56 %、32.44 %和 66.47%、33.53%。
在人工林中無論面積蓄積均以人工落葉松林為主,其次依次為針闊混交林、人工樟子松林、針葉混交林、云杉林、軟闊葉混交林、楊樹林。其面積以次為338.76公頃、160.54公頃、41.2公頃、22.3公頃、9.89公頃、6.16公頃、3.79公頃;蓄積依次為41144立方米、18522立方米、843立方米、2941立方米、0立方米、0立方米、567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的58.14 %、27.55%、7.07%、3.83%、1.7%、1.06%、0.65%,蓄積的64.27%、28.93%、1.32%、4.59%、0%、0%、0.89%。
(2)天然林資源現(xiàn)狀。全場有林地中天然林總面積為41319.7公頃,蓄積2825348立方米。其中純林面積7398.75公頃,蓄積 586506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和蓄積的17.91%和20.76 %。
在天然林中無論面積和蓄積均以軟闊混交林為絕對優(yōu)勢,其面積為33491.89公頃,蓄積2214917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81.06%、78.39 %;其次為柞樹林,其面積為4322.3公頃,蓄積388266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0.34 %、13.44 %。
天然林按面積結(jié)構(gòu)幼、中、近、成、過比例為1:28.1:31.1:4.8:0.1,按蓄積結(jié)構(gòu)幼、中、近、成、過比例為1:59.8:85.3:14.3:0.1。
4.森林資源主要質(zhì)量現(xiàn)狀
(1)有林地單位蓄積。全場有林地平均蓄積為68.95立方米。其中:幼齡林平均蓄積26.03立方米;中齡林平均蓄積59.57立方米;近熟林平均蓄積76.75立方米;成熟林平均蓄積84.24立方米;過熟林平均蓄積108.76立方米。
(2)天然林單位蓄積。全場有林地中天然林平均蓄積68.38立方米/公頃。其中幼齡林平均蓄積為27.68立方米/公頃,中齡林平均蓄積為58.86立方米/公頃,近熟林平均蓄積為76.00立方米/公頃,成熟林平均蓄積為 83.37立方米/公頃,過熟林平均蓄積為 63.95立方米/公頃。
(3)人工林單位蓄積。全場有林地中人工林平均蓄積109.87立方米/公頃。其中幼齡林平均蓄積為19.01立方米/公頃,中齡林平均蓄積為143.65立方米/公頃,近熟林平均蓄積為135.13立方米/公頃,成熟林平均蓄積為185.06立方米/公頃,過熟林平均蓄積為160.63立方米/公頃。
5.天然更新。森林更新是森林群落發(fā)生演替的一種重要途徑。了解和掌握天然更新現(xiàn)狀和樹種演替規(guī)律,對今后的經(jīng)營利用森林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本場天然更新總體上效果較好,但由于原始樹種已經(jīng)破壞殆盡,更新樹種不理想,只是一些先鋒樹種,白樺、柞樹、山楊和黑樺等,珍貴樹種和針葉樹種很少。要想達到針闊葉混交林的林分,還需在林間空地或郁閉度低的林冠下適當?shù)脑煲恍┽樔~樹種。個別荒山荒地由于天然種源少和萌蘗能力較差,只能通過人工造林使其盡快恢復成森林。造林時必須適地適樹,以保證樹木成活。
二、結(jié)語
1.各類土地面積特點
(1)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較多,森林覆被率為71.11%。(2)林業(yè)輔助生產(chǎn)用地比重大,面積為15560.33公頃,占經(jīng)營面積的26.25%。(3)天然林的比重大,人工林比重小,人工林的樹種單一。人工林面積582.64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1.38%。(4)齡組比例不合理,按面積結(jié)構(gòu)幼、中、近、成、過比例為1:22.9:25.5:3.9 :0.1。
2.森林資源蓄積特點
(1)各齡組蓄積結(jié)構(gòu)。有林地蓄積按齡組分布:以近熟林蓄積最多,1536632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積的53.18%;中齡林次之,蓄積1074426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積的37.19%。
(2)各齡組單位蓄積量。全場單位面積蓄積68.95立方米, 其中幼齡林蓄積26.03立方米,中齡林蓄積59.57立方米,近熟林蓄積76.75立方米,成熟林蓄積84.24立方米, 過熟林蓄積108.76立方米。
(3)各齡組林分平均因子。幼齡林郁閉度在0.2-0.4之間,平均胸徑6-8厘米,平均高5-6米;,每公頃平均株樹在1500-2200株;中齡林郁閉度在0.5--0.8之間,平均胸徑10-13厘米,平均高11-14m,每公頃平均株樹在1300-2500株;近、成過熟林林郁閉度在0.5-0.7之間,平均胸徑13-18厘米,平均高12-15米;,每公頃平均株樹在1100-1900株。
人工林面積蓄積分別最大的是人工落葉松林,天然林面積蓄積分布最多的是軟闊混交林。
3.森林起源特點。天然林多,人工林少。人工林樹種較多,但比例嚴重失調(diào),落葉松占絕對優(yōu)勢。
4.林分質(zhì)量及森林生態(tài)功能特點。全場林分質(zhì)量較好,中齡林比重較大,幼齡林和近成熟林比重尚可。森林生態(tài)功能是反映森林水源涵養(yǎng)、水土保持等功能的能力,從全場的森林的自然度來看原始頂極群落已不存在,,只有Ⅲ、Ⅴ級森林植被自然度的森林類型,森林植被在下降。在該場林地中,天然林的群落結(jié)構(gòu)類型多為完整結(jié)構(gòu),具有喬木、下木和草本三個植被層。人工林和少量天然林的群落結(jié)構(gòu)類型多為復雜結(jié)構(gòu),具有喬木、草本二個植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