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網紅經濟”這個詞兒和滿城的春花一起盛開了。
從一個網名叫papi醬的女孩兒獲得了1200萬投資、到2016“第一網紅”三個月掙了三個億、再到網絡女主播半年買車買房。相關新聞不斷推陳出新,就好像一勺勺冷水潑進了熱油鍋里,弄得滾油四濺,而且全都濺到了人的心口上。讓人們愈發(fā)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茍且,別人那里才是光彩照人的詩和田野。
“網紅經濟”顧名思義,就是讓一個ID成為了網絡紅人之后,開始圈錢,圈錢能力越強就意味著這個ID越成功。
其實這種方式并不新鮮,和演藝圈包裝明星圈錢是一個道理。所不同的只是,包裝明星還是需要一定門檻的,而在網絡上包裝ID則是徹徹底底的零門檻,誰都可以進來,吸引大眾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也正因為具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其實“網紅”的成功率是極低的。競爭愈加殘酷,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行為手段也就不再那么光明磊落,變得漸漸復雜了起來。在“網紅”的世界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大家在這里拼顏值、拼才華、拼創(chuàng)意、拼對整個世界的敏銳度,游走于情感、藝術、各種話題之間,一個自控力不足,就突破了道德的下限?!熬W紅”背后的推手們努力尋找著每一個人內心中最隱秘同時也是最容易被俘獲的那個渴望,一旦找到了,這個人就成了他們忠實的粉絲,為他們日后圈錢貢獻出自己一份穩(wěn)固的力量。
這就使得“網紅”對粉絲百分之百依賴,所以“受制于人”,基本也就成了“網紅”必須遵守的生存法則。實力強的“網紅”靠吸引粉絲生存,實力相對弱一些的就只能靠取悅粉絲生存。吸引的方式和取悅的尺度,就成為了對“網紅”最嚴峻的考驗。
而且特別遺憾的是,因為那一部分“刷下限”的“網紅”的存在,讓“網紅”這個群體再一次重復了很多因網絡才得以出現(xiàn)、生存的群體的命運——受一部分人的行為所累,讓整個群體的形象都變得不那么光鮮、光彩。
所謂經濟,說白了,就是掙錢。商人掙錢的方式很多,但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掙快錢,一打一散,曾經這是被商人們所不屑的;另一種是在掙錢的同時更想締造起一座豐碑似的商業(yè)王國,這則是被商人們所夢想追求的。
結果我們正好處在了這樣一個時代:人的思維永遠在追趕事物的發(fā)展。所以,恪守“執(zhí)著夢想締造豐碑”這種商業(yè)美德就變得越來越艱難。連“蘋果”這種霸主級別的品牌,都努力在工匠精神和產品換代不斷提速之間苦苦維持著平衡,因為就同“網紅”一樣,他們身后也有一群競爭者在模仿、追趕?;ヂ?lián)網的廣泛應用,讓掌握知識技術和擁有思維的開闊度,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很難保持住自己一家做大然后遙遙領先,陶朱公的傳奇漸漸從勵志故事變成了古老的神話,大家必須遵循今天的市場法則。
所以出現(xiàn)了“網紅經濟”——這種掙快錢的典范。
看著別人掙快錢的確是容易令人浮躁的,說他們是給熱油鍋里潑冷水一點都不過分,無辜的圍觀者隨時都有可能被飛濺出來的熱油燙到,然后就會想,她(他)這么簡簡單單就成功了,為什么我就成功不了呢?進而就覺得世界待自己格外不公平。
但是千萬別這么想,不做任何付出,突然從別人那里獲得了一筆錢,那不是掙快錢,那是攔路搶劫。每一個不是依靠“刷下限”而是依靠實力成功的“網紅”,都像是海面上露出的一角冰山,看似輕巧的表象背后,都有一座高大夯實的山脈挺立在冰冷的海水中,支撐著他們。
這山脈也許是一個人鏡頭后面的努力,也許是一個團隊集體地付出。經常想一想奮斗和刷下限的區(qū)別所在,再想想那些背后的故事,心中就會變得安然一些。
從古至今,經濟始終伴隨著人們的生活,根據生活的具體需要萌生各種形態(tài)進行發(fā)展。所以,“網紅經濟”也是網絡發(fā)展到現(xiàn)階段的一種必然存在,和以前很多類似的事物一樣,風風火火地出現(xiàn)、再悄無聲息地湮滅?!疤O果”的成功就在于,它順應了今天的“快”,可同時也立下了一座豐碑,不會輕易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