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芳
我的家鄉(xiāng)在淮北平原上,每年秋收完,村里就會出現(xiàn)一道美麗的風景——稻草堆。
遠遠望去,在環(huán)繞村莊的渠壩上,赫然矗立著一個又一個稻草堆。有的圓,有的方,圓形的猶如山丘,方形的猶如瓦屋。秋后,樹葉落去,陽光下,稻草堆閃著光,把小村裝扮得金黃透亮。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偏遠,一直保留著古樸的生活方式。家家都有柴草鍋,廚房上都立著煙囪,這干焦黃亮的稻草是最好的燃料。奶奶每次在鍋邊貼餅的時候,總囑咐我把稻草分開,往兩遍燒。那柔軟的稻草像聽懂了似的,順著我的火棍一根根移到了鍋的兩側。奶奶貼完餅之后,蓋上木鍋蓋,又在木鍋蓋上蒙了一層濕毛巾。不一會,鍋蓋上冒起了熱氣,廚房里溢滿了香味,真饞人!
稻草還是我們家大黃牛最愛的食物。每天中午,我和奶奶拉著一個平板車,到渠壩上收稻草。到家后,我們把這些稻草鍘碎,再拌些玉米粉,放在牛槽里。一個冬天過后,大黃牛就吃得圓滾滾的了。
小村的稻草都是堆在渠壩上的。那高高的長形稻草堆,對當初小小的我而言,簡直是個龐然大物。我總愛和一大群小朋友爭著往上爬,少不了家人的責罵。奶奶很疼我,就在我家大草堆后堆上兩座圓形的小草堆,給我們這些孩子玩耍,我還給它們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二郎擔山。一天,我自己偷偷地爬到一個稻草堆上玩。由于是傍晚,雞都蹲在上面,但我不知道,還一個勁地往上爬。撲棱一聲雞群亂飛,我嚇得從稻草堆上掉了下來,最后頂著幾根雞毛跑回了家。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忍俊不禁。
時光荏苒,現(xiàn)在農(nóng)村都用收割機了,收過的稻草直接丟在田里。雖然減輕了人們的勞作,可奶奶坐在田頭直嘆息:“那大洋牛(收割機)把一根根稻草都嚼碎了!”最后,在我們家的一塊地前,她好歹不讓收割機收,急得爸爸直跺腳。
如今,小村里只剩下奶奶的一垛稻草堆了。經(jīng)常有一群和奶奶年紀相仿的老人坐在稻草堆前聊天。奶奶邊應答著,邊抽出一根根稻草編草簾子。小小的稻草堆,成了奶奶最重要的精神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