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靜
摘要:教育是一門學問,愛也是一門學問。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要能愛、博愛和善愛。因此,作為教師,尤其是在對后進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愛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要愛他們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中的每一點進步。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動人、感人、育人。
關鍵詞:愛心;師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354-02
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如果沒有愛,就等于無水之地,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時光飛逝,走上教育工作崗位已有十年的時間,回顧這十年的工作經歷,可謂酸、甜、苦、咸兼而有之。但當我看到我的學生正一步步走向成熟,我感到無比的快樂與幸福,同時,也正是這些學生不斷激發(fā)了我的生命力與創(chuàng)造力。我和我的學生共同成長,創(chuàng)造超越的熱情與日俱增,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愛心日長日旺。下面就后進生的心理教育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動之以情,曉之以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后進生往往在學業(yè)和行為上出現暫時的后退,他們的心中往往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但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后進生往往處于被遺忘的角落,先天的不足加之后天的不被賞識只會越發(fā)加劇后進生身上的缺陷。其實后進生與其他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傷害,為了加強保護措施,往往形成種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像與老師搞對立,不聽管教,或者采取遠離集體,回避教育的表現等。凡此種種,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后進生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chuàng)傷。因此,在轉化后進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評、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全部的愛心,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用愛心融化后進生那顆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之間架起心理溝通的橋梁,讓后進生感受到明媚的春光,漸漸走出他們封閉的自我,走近自己的老師。
2.動之以理,曉之以愛
后進生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愛和信任嚴重缺失,常會有自卑感無形中總覺得低人一等。后進生普通存在心理障礙,要對其轉化需要從根本上查找學生落后的原因,堅持以愛為主的教育策略,喚醒后進生的斗志。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還發(fā)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30%,而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fā)揮到90%,可見,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表揚激勵的運用也極為重要。后進生一旦從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贊語、一下輕柔的撫摸中意識到被重視、被賞識,便會感到無限的溫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進而點燃希望之火。
愛心,是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通過愛心,去喚醒沉迷的學生,通過情感交流,讓老師獲得學生的充分信任,讓渴望理解又害怕理解的學生敞開心扉,找回他們的自信。
3.用心交流
后進生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很少愿意與教師和同學交流,不太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個人秘密也不愿輕易向他人吐露,與教師、同學之間產生了距離,由于感到缺乏可以傾訴衷腸的知心人,便產生難以名狀的孤獨感,甚至產生了孤獨、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從而對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多和他們接觸交流,如,平時多一點關心、鼓勵,在課堂上教師的目光多一點關注,多給他們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課下多與學生拉拉家常,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在教師心目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后進生接觸多了,自然會了解他們,后進生也愿意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開展轉化工作,自然順暢的多。
如何及時掌握和調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情感變化地,信息規(guī)律是至關重要的。一般地說,每當考試結束之后,也就是學生情感容易波動的時候,對于那些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班主任要及時向任課老師詢問原因,關心他們學習上存在的困難,指明他們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及時進行歸因教育。這樣做的目的,不至于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相反在班主任和教師的鼓勵下,由于情感的變化,會使他們加倍努力學習。對于那些成績有進步的同學,班主任要及時向任課老師了解,并在全班表揚,促使學生的學習情感始終處于飽滿狀態(tài)。其次要注意及時調節(jié)學生的情感。在平時班級管理中,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對有進步的同學,要及時鼓勵并提出希望,對退步的學生,也要及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限期改正的要求。這樣做會出現特殊的效果。同時還要注意幫助學生排除消極的情感因素,要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去解決。這樣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注意克服影響學生情感的消極因素,而且又能保持師生之間的情感和知識的交融,起到激勵學生的學習活動的作用。
希望之花會在表揚激勵中綻放,也會在批評指責中凋萎。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何況年齡尚小的學生呢?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肯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他們無意中犯下錯誤時,作為老師和長輩,應該細心觀察學生的變化,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度過迷惑期。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多一份關愛與期待,我們就會架起師生間心靈溝通的橋梁,我們就會讓學生沐浴著師愛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